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

  • 作者:柴巧霞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5679
  •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 页数:224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它在绿色思想、绿色价值观的重塑及环境公民身份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采取了一种批判性和反思性相结合的理论视角,沿着环境传播的实用主义研究路径,对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理论逻辑、实践背景和基本内涵进行了考察,反思了当前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的建构过程、现状及障碍因素,并对政府、电视媒体、公民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电视媒体环境传播的内容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节选
    《电视媒体中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研究》:
    伴随着资本主义和民族**发展而兴起的自由主义思潮是公民身份的第二大传统。彼得·雷森伯格认为,自中世纪晚期伊始,公民的美德价值逐渐受到以律师和政治理论家为代表的人们的质疑,而公民身份作为从属性的臣民关系得到强调。在自由主义思想看来,公民是独立的、理性的个体,他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利益,现代公民必须服从共同体的法律制度,并以履行纳税的义务来换取**的保护,而**和政府的首要目的是承认并保护个人的利益,并按照出生地等原则来赋予个体以公民的资格。自17-18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便成了西方社会主导性的公民身份话语,例如洛克、密尔、弗里德曼、哈耶克、亚当·斯密等人都主张自由主义公民身份,而罗尔斯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则更进一步拓展了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理念。
    此外,社群主义则是公民共和主义的现代遗产,它吸取了往昔公民共和主义的经典性思想,强烈反对自由主义注重原子式个人主义的核心思想,注重公民忠诚于��群和遵循共同的价值观的精神。例如巴特·范·斯廷博根就认为,自由主义观念的问题在于,它对于社群塑造个人身份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道德与政治思想的重要性都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后世界主义思潮下的环境公民身份
    公民身份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过程,使得公民身份问题溢出了民族**的范畴,移民问题、环境问题、性别问题以及地区性问题等都使得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无法在公民与**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这就催生了全球公民身份(Global Citizenship)和后世界主义公民身份等思潮。其中,环境公民身份就是一个后世界主义的公民身份问题。
    20世纪后半期,环境危机和环境运动的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反思自己对环境、其他种族以及子孙后代所负有的责任。例如安德鲁·多布森、约翰·巴里等人。安德鲁·多布森就认为,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强调权利和授权,缺乏作为行动基础的根本性美德,而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强调职责、责任和德行,实质上二者都植根于**与公民之间的契约性关系,并在一个特定领土范围内的公共空间中发挥作用,而后世界主义公民身份不具有契约性和地域性,同时运行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并强调职责、责任和德行。
    F.斯图尔德(F.Steward)认为,具有生态意识的公民身份意味着超越福利权利、财产权利、市场交换等物质关注的视界来理解其含义。事实上,它要求我们在非传统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公民的环境责任和义务问题,代表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公民身份理念。这种公民身份思想主张,将个体与共同体的价值扩展到超越个人直接需要的范围之外,更多地考虑诸如森林的消逝、环境的污染与全球变暖等问题,关心自然资源随着时间发展的可持续性,结合贫困、不平等与再分配等传统的社会政策去思考环境问题。正如斯廷博根所说,环境公民身份是一种建立在所有生命体都有平等权利基础上的无所不包的范畴。
    ……
    目录
    **章 绪论
    **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背景
    **节 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理论逻辑
    第二节 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实践背景
    第三节 环境传播与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关系重塑

    第三章 公民环境意识的形成与电视媒体对环境公民身份的形塑
    **节 中国公民环境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新环境范式的书写:传统电视媒体的环境公民身份建构
    第三节 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视听新媒体对环境公民身份的“赋权”
    第四节 环境传播与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互动

    第四章 环境传播中公民的参与式书写及绿色身份建构
    **节 公民参与行为的发生及绿色身份认同的形成
    第二节 公民参与行为的理性化及绿色身份认同的强化
    第三节 公民参与的方式选择及对绿色身份建构的推进
    第四节 公民的参与式书写对政府环境决策民主化的推动

    第五章 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现存问题与制约因素
    **节 生态理性和公民参与建构的相对欠缺
    第二节 政治和权力的双重制约
    第三节 经济利益和“洗绿”的双重影响
    第四节 消费主义对生态理性的冲击
    第五节 “公民唯私主义综合征”的影响

    第六章 电视媒体中环境公民身份建构的路径选择
    **节 生态思维的重塑与生态理性建构的强化
    第二节 政府和媒体关系的重塑与政治和权力干预的减少
    第三节 媒体功能的再审视与经济利益影响的削弱
    第四节 绿色消费理念及传播策略的重塑
    第五节 “公民唯私主义综合征”的**
    第六节 政府、电视媒体、公民互动关系的重塑

    第七章 结语

    附录 非结构性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