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李素伯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李素伯文集

  • 作者:李克东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06399562
  •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6399562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01日
    • 定价
      ¥5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李素伯是现代卓有成就的散文家、诗人和散文理论家。然而由于他不幸英年早逝,生前只有一部散文研究专著《小品文研究》得以刊行,发表的其他诸多作品未曾结集出版。随着新时期学界对现代文学和散文研究的重新关注,李素伯其人其文也逐渐得到较为公允的评价。与之相应,李素伯的相关作品和资料也亟待我们抢救性发掘整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本较为全面地囊括了李素伯存世遗作和佚文的文集得以面世。 本书涵盖了李素伯创作的旧体诗词、文言小品、新诗、散文等诸多体裁的作品,也收录了他所撰写的文学论文、研究专著,还囊括了一些书信、译文、读书笔记等。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李素伯的创作和研究成就,将有助于读者对李素伯其人其文的了解,也有助于相关研究者对于李素伯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文章节选
    目 录

    旧体诗词
    子夜歌 - 003
    九日感怀 - 004
    晓 起 -005
    月夜独立三元桥有感 - 006
    雾夜舟行 - 007
    海游操二首 - 008
    秋日杂感二首 - 009
    触 目 -010
    秋夜独坐达旦 - 011
    寄孙永刚 - 012
    言 怀 -013<p align="center"><b>目 录</b></p> <p> </p> <p><b>旧体诗词</b></p> <p>子夜歌 - 003</p> <p>九日感怀 - 004</p> <p>晓 起 - 005</p> <p>月夜独立三元桥有感 - 006</p> <p>雾夜舟行 - 007</p> <p>海游操二首 - 008</p> <p>秋日杂感二首 - 009</p> <p>触 目 - 010</p> <p>秋夜独坐达旦 - 011</p> <p>寄孙永刚 - 012</p> <p>言 怀 - 013</p> <p>春日早起偶作 - 014</p> <p>塞下曲四首(拟唐人) - 015</p> <p>边庭四时怨(拟唐人) - 016</p> <p>拟祭江浙将��文 - 017</p> <p>题湖山烟雨图 - 019</p> <p>自题画东坡像 - 020</p> <p>中秋夜月甚明玩赏久之慨然有作 - 022</p> <p>登三元桥远眺感而赋此 - 023</p> <p>乙丑重九后四日十八初度感赋 - 024</p> <p>祭沈宗礼文 - 025</p> <p>挽宗礼 - 027</p> <p>立春日野望 - 028</p> <p>过旧送别处 - 029</p> <p>早春寄永刚 - 030</p> <p>春 晴 - 031</p> <p>题 画 - 032</p> <p>春夜怀人 - 033</p> <p>后楼望雨 - 034</p> <p>读散原精舍诗有作 - 035</p> <p>读海藏楼诗有作 - 036</p> <p>采桑曲 - 037</p> <p>柳 絮 - 038</p> <p>野 步 - 040</p> <p>念周纪念亭夜坐 - 041</p> <p>公园桥夜步有感二首 - 042</p> <p>睡 味 - 043</p> <p>别施韬 - 044</p> <p>采桑子·渡江至润州 - 045</p> <p>浪淘沙·登燕子矶 - 046</p> <p>春夜怀人 - 047</p> <p>十九初度自题小影 - 048</p> <p>晓 步 - 049</p> <p>剔银灯 - 050</p> <p>自题画松 - 051</p> <p>重九感怀 - 052</p> <p>拜采桃源墓 - 053</p> <p>飞 絮 - 054</p> <p>寒食得兄书悲愤交集怃然有作三首 - 055</p> <p>伤春怨 - 056</p> <p>浣溪沙 - 057</p> <p>玉楼春 - 058</p> <p>十六字令 - 059</p> <p>抚朽道人稿并次原题韵 - 060</p> <p>素伯念五自述集龚之一 - 061</p> <p>壬申重九后四日念五初度自述八首(集龚) - 062</p> <p>思往事八解 - 064</p> <p>感赋一章答谢勋阁师赠言即依原韵 - 065</p> <p>附:赠李素伯 - 066</p> <p>补成尤无曲丁守谦合作山水画并题 - 067</p> <p>绮怀十绝句 - 068</p> <p>柳 絮 - 070</p> <p>次韵谢怡师赠言 - 071</p> <p>附一:赠素伯 - 072</p> <p>附二:和怡师韵赠素伯兼题《爝火》 - 073</p> <p>重来濠上 - 074</p> <p>偶 成 - 076</p> <p>挽庄弟 - 077</p> <p>自灵隐寺至黄龙洞 - 078</p> <p>挽鲁迅先生联(三副) - 079</p> <p>赠稚松 -080</p> <p> </p> <p><b>文言小品</b></p> <p>双十节之感言 - 085</p> <p>湘侨师传 - 086</p> <p>书三君子事 - 087</p> <p>沈君复初传 - 088</p> <p>纪渔父言 - 089</p> <p>字质庵说 - 090</p> <p>桂花咏 - 091</p> <p>府君述 - 092</p> <p>《独赏集》序 - 093</p> <p>寿松堂记 - 095</p> <p>寓言一则 - 096</p> <p>《伤春三叠》序 - 097</p> <p>追悼王、万、陈三君启 - 099</p> <p>有不为斋记 - 100</p> <p>书施雨亭 - 101</p> <p>姨丈沈公志辉家传 - 102</p> <p>祭沈公志辉文 - 103</p> <p>铭文四篇 - 104</p> <p>《海门耆旧传》序 - 105</p> <p>曹君觉先生五十寿言 - 106</p> <p>附:谢李素伯赠言 - 107</p> <p> </p> <p><b>新 诗</b></p> <p>镜子和影人 - 115</p> <p>妈妈倚着门槛在望 - 118</p> <p>春之夜 - 119</p> <p>信 - 120</p> <p>落叶之梦 - 121</p> <p>街之夜乐 - 122</p> <p> </p> <p><b>现代小品文</b></p> <p>黄泥山下看桃花——苦荼草之一 - 129</p> <p>说三民主义相互的关系 - 134</p> <p>所谓东亚门罗主义 - 136</p> <p>我们的出路——实事求是 - 138</p> <p>读《铁甲车》 - 140</p> <p>观万流亭之夜——苦荼草之二 - 142</p> <p>夏之乐曲三章 - 149</p> <p>世界一周间 - 155</p> <p>希特勒往何处去? - 157</p> <p>留学生的义务律师 - 159</p> <p>心理的优越 - 161</p> <p>燃起了守岁烛——苦荼草之三 - 163</p> <p>念五自序——苦荼草之四 - 168</p> <p>春的旅人 - 174</p> <p>我们应该怎样应付酝酿中的世界大战 - 176</p> <p>血写的历史 - 178</p> <p>谈读书 - 180</p> <p>怀永定——苦荼草之五 - 183</p> <p>关于席勒 - 187</p> <p>江亢虎存文救国 - 189</p> <p>庭院之春 - 191</p> <p>国庆之话 - 194</p> <p>家 - 196</p> <p>秋 树 - 200</p> <p>冠 语 - 204</p> <p>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瞻望 - 205</p> <p>春 阴 - 207</p> <p> </p> <p><b>文学论文</b></p> <p>关于散文·小品 - 217</p> <p>附:评《小品文研究》 - 224</p> <p>“自己的话”——“关于散文·小品”之三 - 227</p> <p>小品与有闲——小品文漫谈之一 - 231</p> <p>旧调重弹 - 233</p> <p>小品与大品——小品文漫谈之二 - 235</p> <p>中国诗人与自然 - 238</p> <p>漫谈新诗 - 245</p> <p> </p> <p><b>小品文研究</b></p> <p>**编 什么是小品文 - 253</p> <p>第二编 中国现代小品文发达的原因 - 266</p> <p>第三编 怎样做小品文 - 273</p> <p>第四编 中国现代小品文作家与作品(上) - 301</p> <p>第五编 中国现代小品文作家与作品(下) - 358</p> <p> </p> <p><b>其 他</b></p> <p>《月亮上升》 - 385</p> <p>通 信 - 386</p> <p>新车(译文) - 387</p> <p>《爝火》杂志编者按语 - 391</p> <p>致刘振缨、史友兰函 - 396</p> <p>读书笔记辑存 - 397</p> <p> </p> <p><b>附 录</b></p> <p> </p> <p>李素伯评传 - 421</p> <p>李素伯年谱 - 443</p> <p> </p> <p><b>后 记</b></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序 言
    谈到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批评研究,李素伯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在我国学术界,散文研究始终是一个被人们冷落的角落。这和一个认知误区有关:虽然文学分四大类,散文也作为一类,但人们却认为散文可以任意搽抹,不是艺术。直到今天,专心致志研究散文者不多。正因为如此,我在踏上研究散文理论批评的漫长道路上,遇到李素伯,不由得肃然起敬。他虽然仅仅活了三十岁,但确实是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的散文研究的前辈。
    正因如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一个电视台的读书节目准备推出李素伯专辑,该节目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散文研究理论家郑明娳担任主持,她邀请我评说李素伯。当时我正承担**科研项目“中国散文批评史”的研究工作,便欣然接受这一任务,和台湾同仁合作,拍摄了《李素伯》专题片。专题片制作精美,除我评说外,解说词基本上采用李素伯《小品文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话语。电视台复制了一份拷贝给我,但年代久远,几次搬家,怎么也找不到了,惜哉!
    在拍摄李素伯的专题片时,我很感慨,当时大陆知道李素伯的人可以说是寥寥,可是台湾没有忘掉他,兴师动众为他宣传。一九九九年,我赴台湾东吴大学任教半年,亲身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整理和传承上,有许多可取之处。<p align="center"><b>序 言</b></p> <p>谈到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批评研究,李素伯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在我国学术界,散文研究始终是一个被人们冷落的角落。这和一个认知误区有关:虽然文学分四大类,散文也作为一类,但人们却认为散文可以任意搽抹,不是艺术。直到今天,专心致志研究散文者不多。正因为如此,我在踏上研究散文理论批评的漫长道路上,遇到李素伯,不由得肃然起敬。他虽然仅仅活了三十岁,但确实是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的散文研究的前辈。</p> <p>正因如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一个电视台的读书节目准备推出李素伯专辑,该节目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散文研究理论家郑明娳担任主持,她邀请我评说李素伯。当时我正承担**科研项目“中国散文批评史”的研究工作,便欣然接受这一任务,和台湾同仁合作,拍摄了《李素伯》专题片。专题片制作精美,除我评说外,解说词基本上采用李素伯《小品文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话语。电视台复制了一份拷贝给我,但年代久远,几次搬家,怎么也找不到了,惜哉!</p> <p>在拍摄李素伯的专题片时,我很感慨,当时大陆知道李素伯的人可以说是寥寥,可是台湾没有忘掉他,兴师动众为他宣传。一九九九年,我赴台湾东吴大学任教半年,亲身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整理和传承上,有许多可取之处。</p> <p>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出版于1932年,正是小品文热的时代。20世纪中国散文发展有些诡异,每隔三十年要兴起一个热潮:世纪初的杂感热,三十年代小品文热和九十年代散文热。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是应运而生。几乎同时,还有石苇的《小品文讲话》和冯三昧的《小品文作法》面世。相比之下,《小品文研究》无论从学术性还是在体系建立探索上,其影响和作用都是非常特殊的。五四之后,散文兴旺,对散文理论有贡献的是周作人、鲁迅、朱自清等。但是,他们都是一些分散的零星之作,不成体系。以专著的形式,并试图对散文理论研究的体系建立进行探索的是李素伯。</p> <p>在五四之后,中国散文理论研究逐渐形成三大派别,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说散文理论批评,二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社会学散文理论批评,三是以朱自清、李素伯为代表的文本说散文理论批评。文本说散文理论批评特点是以散文史论、创作论和作家论的“三合一”的全方位研究,标志性成果就是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是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他的研究呈开放型,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显示出特有的活力。在《小品文研究》中共引用了45位中外作家对散文的论述,中外的作家近乎一半对一半,借用他的一句话,他的散文研究是“东亚病夫”和“西方美人”热恋的结晶,是个很有生命力的“混血儿”。李素伯对散文的“体”的意识极为重视,这实在难得。他提出散文“是‘个人的形式’的自由文体”,是有经典意义的。对体的重视,标志着散文研究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就此而言,李素伯堪称是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的拓荒者。我欣赏他的文字,《小品文研究》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现在许多研究论文面目可憎,语言乏味,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似乎这样才显得有学问。李素伯的文字,都有他研究的体温,如:</p> <p>(小品文)不需要结构,也无所谓因果关系,只是不经意的抒写着个己所经验感受的一切。它所表现的正是零星杂碎的人生。在这里,读者虽不能愉快地领略到像在小说中表现的一切可歌可泣可爱可悯的有系统的人生的断面;却能出其不意的,找得在人生里随处都散布着的每颗沙砾的闪光,使你惊叹,使你欣喜,以为不易掘得的宝藏。</p> <p>(小品文)触机即发,而不在乎“搜索枯肠”或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髭”的。</p> <p>没有学究味,却有学术含量,对小品文评述到位,直到现在,它仍然是研究散文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李素伯生命很短暂,他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是他留下了《小品文研究》的精神儿子,这个精神儿子活力四射,有着永恒的魅力,一个人的人生能如此,足矣!</p> <p align="right">范培松</p> <p> </p> <p> </p> <p align="center"><b>后 记</b></p> <p>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记忆中,对李素伯其人其文的印象是零星而疏浅的。然而,无论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小品散文、新旧诗歌创作方面,李素伯都可凭其足够的才华和实力在中国现代文坛占得一席之地。李素伯在通师学习时的国文老师曹勋阁(民国初期“南通四大才子”之一)在李素伯《〈伤春三叠〉序》一文的批语中写道:“有此质地,它日当得占词章一席。”金子总会发光,囊椎自能露颖,李素伯到底没有辜负勋阁师的殷殷期盼,他以他的勤奋努力,实践了先师的预言。 </p> <p>研究中国现代散文批评史的权威范培松教授在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研究的扛鼎之作《中国散文批评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中评价李素伯:“他留下了散文批评专著《小品文研究》,给散文理论研究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我们只要站在散文批评的银河中前后扫描一下,就会发现,李素伯在这银河中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如此赞誉恰如其分,昭示了李素伯在中国现代文坛应有的历史地位。</p> <p>1937年3月,李素伯正骐骥之初骋,期青云而直上。岂意庸医误治,微疾而殁;悠悠半世心血,一朝奄忽。由于他的遽然早逝,其散见于当年各地报纸杂志上的作品未能结集出版,大多散佚。古人云:“名者,实之宾也。”没有文集面世,学界识者寥寥,故而声名不彰,也在情理之中。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给中国现代文坛添彩争光,李素伯其人其文的相关资料亟待我们抢救性发掘整理。</p> <p>收集李素伯佚作的工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李素伯的学生陈象新、王建白、张俊城等相继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退休,时间充裕而精力充沛。经过一段时间的聚会磨合,他们认为与其流着眼泪缅怀先师,不如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开展如下四项工作:其一,集私资修缮恩师墓园;其二,出《启东文史·李素伯专辑》纪念恩师;其三,收集恩师佚作结集出版;其四,再版恩师的《小品文研究》。李素伯的学生心如老骥,任齿鬓之将衰;志比精金,恒兀兀以穷年。历经整整十四个年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遂心愿,四项工作一一完成。其中第三项工作*为漫长而艰辛,大江南北,杖履蹒跚;寒暑交更,风雨不辍。其*后的成果体现在海门陈象新主编的《李素伯诗文选》和扬州王建白主编的《李素伯诗词集》上,这是他们集体努力的结晶。嗣后,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此三本书(《小品文研究》《李素伯诗文选》《李素伯诗词集》)的基础上,于2006年11月编辑出版了《春的旅人——李素伯诗词散文文论选》。编辑者钦鸿老师在该书《编后》中坦言:“这些作品集和资料集,凝聚了人们对李素伯的深切怀念,也为今天整理出版李素伯的诗文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言透辟,洞中肯綮。</p> <p>2016年5月9日,“李素伯研究会”成立,决定出版一本较为齐全的《李素伯文集》,于是,继续搜集李素伯佚作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经历多次战乱、动乱,李素伯存世的佚作本来已属不多,此次搜集到的更为凤麟矣。现在编入本书的作品,估计仍只占李素伯全部创作的二分之一弱。因此,如今呈献于读者诸君面前的,只能是这本相当于“李素伯全集”而又并不完全的《李素伯文集》。</p> <p>在这次搜集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博物苑、南通市图书馆、南通大学本部、南通大学医学院、如皋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图书馆以及启东市委宣传部、文史办、档案局等部门的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其间,我们也得到了许多热心人士(如苏州大学的范培松,南通博物苑的赵鹏,上海知青协会的成根荣,北大的张明瑟,北师大的颜婧、代航英,同济大学的王野华等)的积极帮助。启东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极为重视《李素伯文集》的出版工作,多次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并把《李素伯文集》的出版经费列入市财政支出。朱锦文、王平同志担任了校对工作。书稿整理既竟,承范培松教授为之作序、李素伯的侄孙女张路路封面题签并扉页题字。在作家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的热心指导协助下,本书得以顺利出版。</p> <p>本书在编辑校订过程中,遵循如下几项原则:其一,鉴于李素伯先生当时仍处于白话文运动的探索时期,有些文字使用方法(如结构助词、人称代词、词类活用、叠字构词)、行文表述形式(如体例格式、纪年方式、落款时间)等尚未定型,在标点运用方面也尚未规范,故而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人印记。在编校时,除对原文中个别语序颠倒、标点错漏、错字漏字等直接订正,以及繁体字统一改为简体字(除不允许更改的人名、地名)外,其余一仍其旧,而不以现代的标准加以改动。尽量尊重作者的原文,尽可能保持作品原貌,给读者一个可信的文本。其二,有些带有普遍性的情况,在该现象**出现时作一脚注说明,此后不再标注。其三,各部分作品的排列,以创作时间(未发表)或刊载时间(已发表)为顺序(《小品文研究》一书作为已经出版的单行本例外)。其四,凡“作者注”,均放在文中或文末;凡“编者注”,均作脚注处理。</p> <p>我们谨代表李素伯的亲属,向所有支持、帮助本书出版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p> <p> </p> 李克东、李品廉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子夜歌
    其 一
    郎约月上来,累侬立风露。
    风露侬不怕,但愿郎相顾。
    其 二
    门前碧桃树,是郎亲手种。
    花开游人多,郎去侬谁宠。
    ——作于1922年7月

    九日感怀
    五年作客当**,九日黄花复此朝。
    满眼江山羊祜泪,终身孤愤子胥潮。
    无多忧乐华颠换,几许风霜髀肉消。
    我欲登高愁怅望,燕云青紫黯魂销。
    ——作于1922年10月

    晓 起
    身逐朝禽起,东窗一派红。
    行随径诘曲,衣沾露溟蒙。
    目录
    目 录

    旧体诗词
    子夜歌 - 003
    九日感怀 - 004
    晓 起 -005
    月夜独立三元桥有感 - 006
    雾夜舟行 - 007
    海游操二首 - 008
    秋日杂感二首 - 009
    触 目 -010
    秋夜独坐达旦 - 011
    寄孙永刚 - 012
    言 怀 -01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