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青海民族学院学术系列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专史丛书-撒拉族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青海民族学院学术系列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专史丛书-撒拉族史

  • 作者:芈一之
  •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0929350
  •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01日
  • 页数:431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撒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兄弟民族。1949年时人口约28000人,其中居住在青海省内的有25184人①。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有35000人,其中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有24279人,占69.4%;居住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有4043人;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内零星居住有1054人;青海省境内共有撒拉族29376人,占该族总人口的83.9%,占青海省总人口数的1.58%。甘肃省临夏县的大河家乡有撒拉族1440人,加上武威、酒泉、兰州等地的撒拉人,共有3058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有撒拉人数十户,伊宁市有200余户。以后撒拉族人口稳步增长。1964年青海省有撒拉族29796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1978年为52787人②,占全省总人口的1.5%;1982年为60981人③,占全省总人口的1.6%;1985年为65779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1%。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撒拉族为87697人,其中居住在青海的有’77300人,占88.2%,而聚居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为61600人;青海省撒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1.61%。近年来,撒拉族每年仍以20‰以上的高增长率自然增长,循化县是青海省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县份之一。①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人,主要是清同治年间和其后从循化陆续迁去的;夏河县的撒拉人多定居拉卜楞,大部分是1910年前后从循化迁去的。新疆伊宁市萨木玉孜乡和喀什乡有撒拉族近3000人,乌鲁木齐市有撒拉坊,他们主要是1895年“河湟事变”后迁居该地的,也有1929年后随马仲英流落该地的。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撒拉人以其善于经营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走南闯北,足迹遍于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城乡各地。其中,青海��乌兰县希里沟乡河东,出现了撒拉人聚居的村庄。
    撒拉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也有人认为属于撒鲁尔方言。撒拉语与同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土库曼语、乌孜别克语一样,属于粘着语类型的语言。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由于长期与周围汉、回、藏等族交往,撒拉语中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青壮年多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撒拉族历史上曾经使用过何种文字,目前正在探究中。有一种“土尔克”文,在清代曾被撒拉人用以记述宗教活动等内容。目前已知的有一本乾隆年间的《杂学本本》②,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撒拉语,以记载宗教和历史故事。撒拉人称这本记事书为土尔克文。
    撒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之一。①宗教对 ……
    目录
    前言(1)

    **章 撒拉族的由来(1)
    **节 民族名称(3)
    第二节 族源传说(4)
    第三节 从语言、体型、重要习俗考察族源(9)
    一、从语言考察(9)
    二、从体型考察(10)
    三、从重要习俗考察(11)
    第四节 撒拉人的先民及其迁徙历史(13)
    一、源于西突厥的乌古斯部(13)
    二、撒鲁尔人的生活和迁徙(15)
    第五节 撒拉尔人东迁历史考辨(24)
    一、到达循化的时间(25)
    二、尕勒莽东迁的原因和历史背景(34)
    三、尕勒莽东迁时的身份(36)
    四、尕勒莽东迁的路线(37)

    第二章 撒拉民族的形成及其早期的社会经济概况(45)
    **节 撒拉民族的形成及分布(45)
    一、撒拉族族体扩大及与周围民族的关系(46)
    二、撒拉族居住区域的分布和发展(52)
    三、撒拉民族的形成(62)
    第二节 撒拉族早期社会经济概况(66)
    一、农业和牧养业(67)
    二、手工业和副业(75)

    第三章 **王朝对撒拉族的统治和撒拉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状况(79)
    **节 **王朝对撒拉族的统治(79)
    一、元朝时期(79)
    二、明朝时期(81)
    三、清朝初期(84)
    第二节 土司统治概况(85)
    一、撒拉族的土司统治和土司制度(85)
    二、土司统治下的属民和土兵(96)
    第三节 茶马互市及有关经济状况(102)
    一、茶马互市和茶马司(102)
    二、茶马互市对撒拉族社会经济的影响(108)
    三、政治形势变化和茶马互市的终止(114)
    第四节 伊斯兰教信仰、习俗和尕*制度(117)
    一、宗教信仰和习俗(118)
    二、教派(121)
    三、尕*制度及清真寺系统(123)
    四、宗教教育和学董、哈尔(127)

    第四章 设营立厅、置土司和撒拉族社会的发展变化(130)
    **节 政治形势变化和设营立厅(130)
    一、清初政治形势及雍正初年的变化(130)
    二、查田定赋(133)
    三、封授两个土千户(134)
    四、设立循化营,建城驻兵(143)
    五、设立循化厅(148)
    第二节 撒拉族社会经济的发展(153)
    一、农业经济和民族人口(153)
    二、手工业和家庭副业(160)
    三、封建地主经济成分发展及其与领主经济的矛盾(163)

    第五章 乾隆四十六年反清起义(168)
    **节 起义的背景和导因(169)
    一、起义的背景(169)
    二、乾隆年间的教派斗争(179)
    三、由教派斗争转变到杀官起义(186)
    第二节 起义战斗过程(190)
    一、攻占河州(190)
    二、攻打兰州(192)
    三、对峙兰州城外(198)
    四、义军苦战华林山(202)
    第三节 对起义的评价、清政府的“善后”措施
    (213)
    一、对乾隆年间反清起义的认识和评价(213)
    二、清政府的“善后”措施(221)
    第四节 起义余波及循化厅设儒学(229)

    第六章 嘉道年间陕甘回民反清起义中的撒拉族(235)
    **节 嘉道年问的撒拉族(236)
    一、嘉庆年间的撒拉族(236)
    二、道光年间的撒拉族(244)
    第二节 陕甘回民反清起义中的撒拉族(248)
    一、从辨教抗官到共同反清起义(249)
    二、起义胜利发展时期(262)
    三、起义衰落失败时期(276)
    第三节 对起义的评价(286)
    一、对同治年间反清起义的评价(286)
    二、清政府的“善后”措施(295)

    第七章 光绪乙未“河湟事变”(299)
    **节 社会状况(300)
    一、社会状况和社会矛盾(300)
    二、查加工水案(301)
    三、又一种新教(304)
    第二节 由教派斗争转变到反清暴动(308)
    一、循化街子教派纷争(308)
    二、烽火遍河湟(313)
    三、循化战斗概况(316)
    四、西宁等地战斗情况和事变平定(321)
    第三节 “善后”措施和撤拉族社会的变化(324)
    一、穆斯林的鲜血染红了封建官员的“顶子”(325)
    二、“改土归流”和对门宦的限制(329)
    三、土地再分配和地主经济的长足发展(331)

    第八章 清末民国时期的撒拉族社会(333)
    **节 马家军阀对撒拉族地区的统治(333)
    一、马家军阀对撒拉族地区统治的确立(334)
    二、国民军与马家军阀争占青海时期(339)
    三、蒋马政权时期(343)
    第二节 近代社会经济概况(348)
    一、近代撒拉族社会的演变(348)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357)
    三、**构成和**剥削(370)
    四、撒拉族聚居区的社会性质(379)

    第九章 撒拉族的基层社会组织(382)
    **节 阿格乃、孔木散的内涵、结构和特征(382)
    一、阿格乃、孔木散的内涵、渊源(382)
    二、阿格乃、孔木散的结构、特征(384)
    第二节 阿格乃、孔木散的社会内容和功能(389)
    一、阿格乃、孔木散的社会内容(389)
    二、阿格乃、孔木散的社会功能(392)
    第三节 孔木散和哈尔在撒拉族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94)
    一、从组织层次和哈尔职权观察(394)
    二、孔木散与清真寺的关系(397)

    第十章 马家军阀对撒拉族的经济掠夺(401)
    **节 田赋征收与农村经济枯竭(401)
    一、田赋征收概况(402)
    二、正额粮草和附征粮草(406)
    三、农村经济枯竭(410)
    第二节 苛捐杂税和差徭夫役(412)
    一、政权机关征收(412)
    二、地方衙役、乡保征收(413)
    三、军队征收(414)
    四、临时征收(414)
    五、差徭夫役(416)
    第三节 马家地方官僚资本的掠夺(416)
    一、马家地方官僚资本的兴起与“二化”(417)
    二、“德兴海”对撒拉族人民的经济掠夺(419)

    结束语 撒拉族人民翻身解放(423)
    附录 历史大事记(425)
    后记(43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