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笔迹鉴定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笔迹鉴定学

  • 作者:李文
  •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90254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460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笔迹检验理论和方法,在50多年的应用实践中丰富了左手字伪装、尺划字伪装、局部再现性伪装等专项疑难笔迹鉴定方法,但对笔迹检验基础理论的研究探讨不多,仍延续前苏联的同一认定原理、各人笔迹不同缘于笔迹特征总和差异等理论。
    目前,还不能说传统笔迹检验原理和方法**无缺。众所周知,在笔迹鉴定的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鉴定失误、鉴定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使笔迹鉴定人员心存顾虑,罹患其他人也能写出与检材相似笔迹的“影子情节”,担心出错案。“哪里出了问题?”一直是笔迹鉴定专家探索的命题,很多同志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众说纷纭。
    李文同志自1989年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专业毕业后,一直潜心研究笔迹鉴定的相关问题。在多年实践积累和苦苦探索的基础上,他从哲学理论出发另辟蹊径,构建了书写技能、书写习惯、特征产生机理、笔迹特征同源性、笔迹特征分类、特征链环、比较检验法、辩证法同一认定等新的笔迹鉴定学基础理论和检验方法,意在从理论源头解决当前笔迹鉴定中令人疑虑的问题。这无疑是对传统的笔迹特征总和作为笔迹鉴定同一认定的根据和概率法评定特征价值高低的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相信本书的出版会起到
    文章节选
    **章 笔迹基础知识
    **节 笔迹现象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细节而构成的系统。语言有口语与书面语两种表达形式,书面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流现象,通过文字符号达到沟通、传播、储存文化信息的目的。现代社会中,西方**的签名笔���还具备信用功能,中国实行的是签名或盖印的选择信用方式。
    “言为心之声,书为言之记”,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是文件,即承载有文字符号的物件,文字符号必须有承载的物件,文字符号与承载物件缺一不可。文字符号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沟通信息、表达思想的线条图案。其制作分为手工书写和机械印制两个基本种类。笔迹,是指手工书写形成的文字符号,包括手写、刻写、摹写、喷涂等多种行为方式。笔迹书写工具有树枝、石块、凿子、以毛笔为代表的软笔、以钢笔为代表的硬笔等;书写承载客体材料有岩石、纸张、皮革、布匹等,书写材料有颜料、染料、墨汁等。*常见的书写器官是右手,其次是左手,还有口、脚等器官。随着科技的发展,笔迹的内涵不断在扩大,现代笔迹包括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电子签名、复印制作的笔迹、照相制版制作的签名类印章笔迹、扫描后剪辑生成的笔迹等,这些笔迹是根据手工书写笔迹原形加工出来的衍生品。
    ……
    目录
    **章 笔迹基础知识
    **节 笔迹现象
    第二节 汉字生成历史
    第三节 世界语言与文字概况
    第四节 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概况
    第五节 笔迹的认识历程
    第六节 中国笔迹检验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七节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检验
    第八节 笔相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九节 笔迹鉴定技术发展趋势
    第十节 笔迹与其他痕迹的区别
    第二章 笔迹科学认知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节 条件反射
    第二节 大脑皮层机能
    第三节 信息获取、存储与预测
    第三章 笔迹科学认知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节 动作技能
    第二节 智力技能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动力定型
    第四章 笔迹与书写习惯的形成
    **节 笔迹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书写习惯
    第三节 书写运笔习惯的形成
    第四节 书写运笔习惯的单位
    第五节 书写运笔习惯的重复性
    第六节 书写习惯的运动性
    第七节 书写习惯人各不同原理
    第八节 书写动机与书写习惯反映性
    第九节 书写运笔习惯外观的不稳定性
    第十节 多人笔迹外观相似性
    第五章 汉字字体演变历程
    **节 汉字造字原理
    第二节 汉字笔迹字体变化历程
    第三节 正体字与俗体字
    第四节 印刷字体分类
    第六章 书写规范与笔迹特征生成机制
    **节 中国书法对笔迹现象的认知
    第二节 传统笔迹检验理论对笔迹现象的认知
    第三节 特征的生成机制
    第四节 笔迹特征的传统认识
    第五节 书写规范
    第六节 现代汉字硬笔书写规范
    第七节 笔迹特征的生成机制
    第八节 笔迹特征标识
    第九节 笔迹特征价值问题研究
    第十节 书法与日常书写的区别
    第十一节 绘画与书法、写字的区别
    第十二节 笔迹文件与变造文件的区别
    第十三节 书写规范种属特性与笔迹鉴定专属特性
    第七章 笔迹特征分类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笔迹鉴定中的应用
    第九章 笔迹特征系统认知
    第十章 笔迹鉴定原理
    第十一章 笔迹鉴定程序
    第十二章 符号笔迹鉴定
    第十三章 签名笔迹鉴定
    第十四章 摹仿笔迹鉴定
    第十五章 伪装笔迹鉴定
    第十六章 复制笔迹鉴定
    第十七章 笔迹鉴定的法律事项
    第十八章 笔迹鉴定书
    附件一 汉字偏旁部首表
    附件二 易错汉字笔画表
    附件三 变化笔画表
    附件四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说明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