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思变集:关于我们时代的生活与思考
QQ咨询:
有路璐璐:

思变集:关于我们时代的生活与思考

  • 作者:李德顺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80350
  •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 页数:427
  • 定价:¥1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等价值内容,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可以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角度入手。其中,“通变”就是一个着眼点。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就不怕改变自己,而是处变不惊,对内对外都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兼容并蓄以成就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文化,才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无论其中有多少得失曲折、有哪些未尽通达之处,事实都在于,“马、中、西” 汇通正是近代以来中国从被动变主动地面向世界、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正常状态,也是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进入新时代的应有表现。只有如实承认并理解了这种现实,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追求与国情相一致的文化目标,进入一种健康、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思考和探索情境。因为,我们的经验和目标,是要使它们融合得更好。
    文章节选
    《思变集:关于我们时代的生活与思考》:
    实践思维是关系型的动态思维。这种思维怎么表达,我现在还说不清。我在这里讲,其实是希望大家来研究。如果我已经都能回答了,不就意味着变革已经完成了吗?现在还是要研究。但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或打个比方:
    马克思、海德格尔都曾阐述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个重要思想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是什么’和‘如何是’是一回事。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如何是”。如马���思说:一个人怎么生活,他就是怎么样的人;一个社会是什么样的,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要看它怎么生产,一个社会怎么样生产,这个社会就怎么样……海德格尔对传统本体论的批评,实际上也是倡导一种积极的思想方法,就是把“存体”和“存态”统一起来,更多地用“存态”来解释“存体”。它的深刻含义,在于引导我们的思维具体化、动态化、实践化。我觉得,“是”和“如何是”统一这个思想,是20世纪*后一个重大的、*了不起的观念。
    我们过去那种静态思维,就是总想找到“是什么、不是什么”的**固定标准,*典型的就是对待社会主义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近几年经常有人很神秘、很认真地问我:“李老师,你说心里话,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吗?”我知道凡是这样问的人,其实他自己心里都有答案,多半认为不是!于是我就说:“那要看你的社会主义标准是什么了,你若认为它就应该是苏联或我国‘文革’前的那个样子,我就只好说现在不是搞你说的那种社会主义,而且我也不赞成搞那种社会主义;——但是,有一点请你务必回答我:凭什么社会主义就得是你想的那个样子,不能是现在这个样子呢?”他说:“那,社会主义究竟应该什么样儿呢?”我说,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子,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就看我们怎么做得好。我们做好了的样子,就是它应该的样子。
    其实这个思路并不是我发明的。邓小平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根本问题。你看,他说是“一个”而不是“两个”问题。不是先确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然后再讲怎样建社会主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社会主义怎样,要看我们干的怎样,政策对不对,干得好不好,优越性显不显出来,等等。这种思想与“是和如何是的统一”是高度一致的。我想,小平同志不一定读了海德格尔的书,但他从实践中悟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了哲学思维的*新高度。
    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总有一种“蓝图”思维: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这个蓝图早已由马克思恩格斯给画好了,后来干社会主义的人就是施工队,任务是照图把楼盖起来。于是,你盖楼的时候,一砖一瓦对不对,图中都有标准答案,可以对照。为什么那些人总爱问“姓社姓资”呢?就因为他们心目中好像有一套标准图,拿着这个图就可以对照判断一切。我们为什么总犯教条主义呢?就是因为“施工队”压根儿就没权利动图纸,只能按图施工;为什么那些年总是搞意识形态斗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争夺图纸的解释权;为什么总是在全社会搞**斗争?那就是总看着大家想干的事与图纸不一样,所以就得斗一斗,搞政治运动,搞教育,提高你的认识,统一到这个图纸上来。问题在于,这种蓝图式的思维是马克思的吗?是正确的、科学的吗?不是的!
    ……
    目录
    代序:“通变”与中国独特价值观

    **编 哲学之变
    走向新世纪的哲学使命
    人类思维面临着变革
    捍卫实践唯物主义
    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论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主体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坚硬内核”
    多一些学科自觉和理论志气
    哲学家如何治学

    第二编 价值之变
    价值思维的主体性原则及其意义
    价值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社会伦理演进与元道德问题
    “残疾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
    “滑坡”还是“爬坡”?
    ——道德转型期的观念与现实
    超越集体与个人的“二论背反”
    从“人类**”到“环境价值”
    道德转型的足迹
    ——对我国近30年若干伦理事件的评述
    怎样看“普世价值”
    公平是一种实质正义
    ——兼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启示
    价值独断主义的终结
    ——从“电车难题”看桑德尔的公正论

    第三编 文化之变
    什么是文化
    ——新文化观要论
    科学与意识形态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传统文化与哲学批判
    国学:“热”向何处?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
    ——文化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的思考
    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警惕文化沙漠化
    被曲解的“知识分子”
    走向法治文化

    附录一 我与法大校友的**场“网聊”
    附录二 2015宣言·七十述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