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华美学精神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华美学精神

  • 作者:高建平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3580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 页数:294
  • 定价:¥4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时代在改变,新的时代,新的经济生活方式,新的技术条件,也促使人民大众的文艺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学艺术遇到了新情况,应该怎么办?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学的终结”和“艺术的终结”的观点。这种“终结观”,实际上反映的是文艺与审美的关系,文艺与作为其载体的媒体间关系,以及文艺与所反映的观念间关系这三重关系的变化。因此,文艺要适应新情况,理解文艺也需要新的知识。让人民大众掌握关于文艺的知识,让人民大众了解当代文艺的新情况,这一任务的必要性,在当下显得越来越迫切。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文艺知识。将专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化为人民大众的文艺常识,这种工作其实并不容易。要做到举重若轻,通俗而不浅薄,前沿而不浮躁,深刻而不晦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们组织这套书的原则是,请大家写小书。我们所邀请的作者,都是学术界相关领域的**学者。他们学养深厚,对学科的来龙去脉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学术上,既能进得去,又能出得来。我们的目的是,用人民大众看得懂的语言,搭起一座座从专业学术通向人民大众之间的桥梁。
    文章节选
    《中华美学精神》:
    前面谈到的乐与礼的互补、乐与政治的联系,实际上都是围绕“和谐”这一基本母题展开的,“和谐”的观念从音乐领域产生以后,不仅仅只是对礼仪和社会政治层面有所渗透,它作为中国古代的基本艺术精神,在艺术领域中获得了*为充分的体现。概而言之,中国艺术的“和谐”之美具体表现为三种“追求”:追求与人心的和谐、追求与天地的和谐、追求与社会的和谐。
    首先,就与人心的和谐来说,中国艺术是一种重视情感、重视性灵的艺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非常严格,作品中展示出的深远的境界,往往与创作者的健全人格和诗意存在密不可分。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非常注重自身内在的修为。欲求艺术水平的精进,先要锻炼和完善自己的素养。因此,对于古人来说,内在的和谐是艺术和谐的基石。在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将音乐看成塑造**人格的工具,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是说通过诗歌进行启蒙,使人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认识鸟兽虫鱼,通过礼仪教育使人得以在社会上更好地生活,变成社会人。然而,有了基本的知识,懂得社会礼俗,仅仅是成为完善的人的基础。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要接受艺术的熏陶,音乐恰是这种艺术熏陶的主要手段。因为,和谐而优美的音乐会对人的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人性获得净化,这往往会成为艺术家创造出**作品的内在准备。这里,我们不由得联想到西方美学史上两个重要的美学家,一位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一位是古罗马的贺拉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系统地讨论了悲剧,并认为悲剧具有其他艺术不具备的功能——净化,其基本思路是当人们欣赏悲剧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到自身,进而产生或怜悯或恐惧的情绪,这个过程恰恰触碰到人心中*柔软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会令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与亚里士多德类似,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的“寓教于乐”的观点,说的是以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的对象施加影响。虽然,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思想与本文所谈的“成于乐”,所凭借的艺术手段不同,而且也存在天然的文化鸿沟,但它们在基本的思路上是相通的,都看到了艺术对人性的潜在影响。心灵的净化、人性的完善为艺术中“和谐”之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追求与天地的和谐。“天地”在中国哲学、美学中是一个内容博大的概念,概而言之是指超越人们感知层面的某种自然规律。《周易》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段话虽是针对理想的圣人人格来说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则也代表了中国人的某种整体性思维,“****”的境界几乎成了做人、做事的共同追求,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如果用《乐记》中提到的“与天地同和”的标准来审视整个中国艺术史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熟悉的美学概念如情景、虚实、动静、形神、气韵、意境,就它们的本质来说,实际上都是在寻求一种与自然的统一。
    ……
    目录
    绪论 从当下实践出发,传承和发展中华美学精神
    一 发掘和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二 发展美学是文艺出精品的需要
    三 美学研究与美学普及的关系
    四 中国美学自身迫切需要发展
    五 建立当代的、实践的中国美学

    **章 和谐之美
    一 “和谐”观念起源于音乐
    二 乐与礼的互补
    三 声音之道与政通
    四 中国艺术的“和谐”追求

    第二章 温润与深情
    一 诗言志
    二 美在温润
    三 发乎情,止乎礼义
    四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五 兴观群怨与知人论世
    第三章生生之乐
    一 从性命之理看《周易》生生观
    二 立象以尽意的象思维
    三 对立统一的阴阳体系
    四 天人感应与五行生克
    第四章自然之道
    一 道法自然
    二 朴拙与大巧
    三 致虚极,守静笃
    四 齐生死
    第五章气韵风神
    一 魏晋风度与人物品鉴
    二 形与道
    三 造化与心源
    ……

    第六章 立言与载道
    第七章 意象与韵味
    第八章 意境与境界
    第九章 画者,画也
    第十章 世情与俗趣
    第十一章 走向现代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