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意义与自识——蒯因自然主义思想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意义与自识——蒯因自然主义思想研究

  • 作者:高洋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5827
  •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 页数:267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195827
    • 作者
    • 页数
      267
    •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01日
    • 定价
      ¥5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意义与自识:蒯因自然主义思想研究》是对20世纪美国哲学家威拉德·蒯因的自然主义思想所做的一次较为全面的阐释和研究。
    《意义与自识:蒯因自然主义思想研究》的结构大致分为两部分,即意义的自然化和认识论的自然化。蒯因的前半生作为逻辑学家出现在学术界,后半生则以哲学家的身份活跃于哲学舞台,其标志是1969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化的认识论》,此后蒯因以其旗帜鲜明的自然主义思想和立场彪炳于哲学史。在对**部分的探讨中,《意义与自识:蒯因自然主义思想研究》不限于只在行为主义的意义理论框架下探讨这一问题,在把语言视为符号系统的层面上,视阈将比原来更为宽广,将意义理论置于符号学的视阈中才更能凸显自然主义的优点和缺点。第二部分则在**部分的基础上,聚焦于“自然化认识论”广为诟病的“非规范性”问题来展开探讨,阐释了蒯因本人的真实主张和观点,并着重论证两个要点,即对伦理规范和认知规范的区分,对认知规范的工具主义理解(手段之于目的的、相对稳定的优化配置)。此二个要点的提出和阐明将有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蒯因的自然主义思想。
    文章节选
    《意义与自识:蒯因自然主义思想研究》:
    无论对知识的形式和内容来源作何种解释,有一点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的论者所承认,即知识不能是盘踞于每个特殊的个人头脑中的一系列的观念,而必须是能够得到反复验证、相对地有其适用范围,并且为了解这一领域的人所共同承认的。①在如何实现这一点的阐释上,则又回到了本节的主题——意义的基础,意义与认识论的关联至少有三点。其一,显然,人类求得知识的目的是需要了解他们所想要了解的对象、事件、现象等“是什么”和“何以如此这般”���原因,在日常的交流对谈或思考时,当我们向听话者或自己问到“这是什么”、“造成如此这般的原因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时候,在语言上,我们将会用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去实现对这一类追问的指称呢?换言之,对意义的追问,这仅仅是一种对存在价值的诉求,还是在认知上另有所图呢?囿于中文语言的使用习惯,当我们说到“意义”时常常让人想起的不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其“有什么用”和“必要性”,囿于使用习惯的缘故造成了意义概念在实施与描述之间的混淆,而这种混淆恰好掩盖了意义概念本身具有认识论基础,同时也忽视了这一概念与人们的求知认识活动的密切联系。蒯因认为可以用“意思”来代替“意义”,在中文语境中,这恰好也能较少地让人们对“意义”概念产生误解。其二,上文提到,是什么让知识能够在了解其所处的某一领域的人们所共同承认的,亦即是什么使得知识成为知识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观念、经验和想法?确切地说是语言符号承载着的意义,我们对某个人的观念的探讨*终只能是无功而返,这需要一种中介物来使得思想、观念、个人经验变成一种外显的、可被公共地认知和讨论的形式,这一中介物只能由语言符号来承担,语言符号本身是能够被某一语言共同体中的诸成员甚至是其他语言共同体中的成员所学会和掌握的,因而它是“一项社会性的技艺”(蒯因语)。再者,如果说认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意义,而意义要以知识的形式来呈现,再加之知识概念中已经蕴含了主体间性的诉求,那么知识和意义都必须由语言来承载。我们可以想象一种不能够用语言符号来表述的科学知识吗?显然不可以,并且我们是在能够用语言表达的限度内来获取和讨论意义的。19、20世纪之交的“语言的转向”*集中地强调了这一点,语言不仅是人类观照世界、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是知识和意义的载体。其三,语言和意义成为个体将自身之经验、观念、思想转变成知识,使其获得主体间一直确认的过程中交换观念的媒介和单位。设想这一情景:某一科学家在科学实验中**次发现某地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成比例地下降,他的这一发现如何让其他科学家或普通大众所知晓,并且还能够以近似的方式来重复验证他的发现?更直接地说,“某地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成比例地下降”这一物理学知识若非以文字或话语的形式写出和说出,除这一科学家之外,其他人想要获得这一知识,不是亲自去发现就是不假思索地接受和听信,那么人类的知识进展将会大大受到阻碍,显然也与科学发展的历史和我们今天能够得知的情况不符。“某地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成比例地下降”这句话,在被首先发现这一现象的科学家写出并说出的时候,听话者接收到的是由以上这句话中,由各个词以特定方式的排列来完整地表达一个为听话者所能理解的意义。听话者不是也不能够对说话者的观念本身作出判断,同意与否,而是根据能够代表说话者的观念、经验等的语词和句子来进行判断的,因此判断的依据是说话者说出的话的意义是否符合自己的认知,进而得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说话者在这时收到的信息同样是由听话者用语言表述出“同意”或“不同意”,在这一过程中,听话、说话二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意义为单位,交换了彼此的经验、观念等……
    ……
    目录
    自序
    导论走向自然主义

    **章 意义的自然化
    **节 意义的基础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意义理论
    第三节 从符号的角度理解意义

    第二章 认识论的自然化
    **节 欧洲近代以来认识论的基本进路
    第二节 观察句理论之要义
    第三节 语言学习和认知

    第三章 规范与描述之辩
    **节 认知规范的概念及其来源:一种理想模型理论
    第二节 描述还是规范:自然化认识论与二者之关系
    第三节 一个新的教条
    第四节 超越描述与规范

    第四章 知识之路
    **节 从刺激到科学:传统认识论概念的自然主义解释
    第二节 真理和规范性
    第三节 认识论的多副面孔:实在论、决定论和实践

    第五章 *后的沉思
    **节 一种可能的世界观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忠告
    第三节 认识论在未来的形态

    终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