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

  • 作者:胡献忠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53609
  •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共青团90多年奋斗历程为研究跨度,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目标与要求、青年族群的具体特征与需求,对共青团的时代使命、组织形态的变迁、青年价值**、服务青年的能力、维护权益的政治空间、团干部的成长路径以及党、团、青年三者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作者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理论,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对共青团90多年发展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展开全景式研究,提炼出精准独到的理论观点。
    文章节选
    构建党、团、青年共生共融的互动关系
    放眼当今世界,能够连续执政60多年的政党不多,中国共产党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而能够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是****的。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领导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尤其是相信青年、依靠青年。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更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党和青年的关系是一个共生共融的哲学存在,如同树与土壤,紧密相连,相依相偎,须臾不可分离。
    (一)共生共融:党需要青年,青年也需要党
    一般来说,政党是有严密组织、严格纪律的群体,而且以参与政治为首要目标。青年是生理意义上的归类与组合,群体松散且个体行为随心所欲。因此,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是,政党与青年都扎根于社会的土壤,共同感受时代气息,都能以敏锐的感官体验到社会变革,在意志品格上存在诸多内在共通:热爱祖国、忠于民族是先进政党与广大青年奋斗的基本逻辑,植根人民、造福大众是先进政党与广大青年不竭的力量源泉,倡导公平、维护正义是先进政党与广大青年不懈的共同追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先进政党与广大青年共同的精神品质。
    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青年的个体力量总是有限的,远大的理想目标需要依托组织来实现。广大青年之所以选择共产党,是因为党的纲领、根本宗旨、奋斗目标与广大青年的需求是一致的。从另一角度来看,共产党是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完成历史使命的工具。从1919年以来中国青年的奋斗史来看,青年的命运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发生根本改变,进步青年的政治志向、现实理想只有通过先进政党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有所作为,广大青年需要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的切身利益需要通过先进政党来实现和维护。1942年冬,年届五旬的刘伯承回顾自己的奋斗经历时说:“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A另一位共和国元帅叶剑英说得更直接:“我的事业做得少,如果不跟毛主席,很平庸,不过还在南洋做生意呀!在家里教书呀!”
    “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C青年是整个社会中*积极、*活跃、*有生气的一支力量。在所有的社会运动、社会改造和社会革命中,打先锋的都是青年人,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依靠广大青年,才能保持青春活力,才能保证事业后继有人。革命与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需要广大青年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需要广大青年在社会改造和**建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需要广大青年在冲破旧框架、探索新道路中敢闯敢试,勇立时代潮头。当前,中国共产党需要广大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奋发作为。
    (二)“桥梁”和“纽带”:党青关系中的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党与团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章程》有专章论述党团关系A,“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自成立之日起,就作为党的助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担负着在青年群体传播党的政治理念、为党的事业凝聚青年的重要使命。
    **,共青团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党的政治理念。青年团是共产党创建的,是党的青年组织,其身份属性很明确,就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以青年团的政治价值理念、指导思想,与党的政治价值理念、指导思想是高度一致的。非常有意思的是,1925年团三大将团的名称由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产团”。为什么?因为党叫“共产党”。“共产党”“共产团”,仅是一字之差,表明两个组织信仰的都是共产主义。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团的工作是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就是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教育青年、引导青年,使广大青年能够正确、科学地观察社会、分析社会,从而理解认同党所提出的纲领、政策和主张,支持并参与到党的领导为大多数人谋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
    第二,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跟党走。青年团的工作对象就是广大青年,不然何以叫青年团呢?整体来看,共青团联系青年有如下优势:一是共青团的组织网络与党的组织网络很相似,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强大而密集;二是共青团既属于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又联系着广大的普通青年;三是青年团的干部都比较年轻,更易于同青年群体交往;四是共青团有联系青年的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通过共青团可以*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起来。而且,“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是共青团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共青团的现实要求。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具有特定的党性原则,所以共青团必须以党的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任务为光荣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共青团的政治功能和存在价值。
    第三,共青团形成了稳定的影响青年、为党选拔精英的路径。纵观共青团90多年的命运,两次建立,两次改名,一次改造,一次停止工作,随时代风云起起伏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日渐成熟的制度安排——即更好地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共青团是党在工作中的助手,共青团员是共产党员队伍的新鲜血液,共青团的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部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青年干部在团的岗位上经过若干年的历练后,大部分都走上党政部门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从革命岁月到建设年代再到改革时期,在共青团的培养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进入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
    (三)“得青年者得天下”:青年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
    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青年一代,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基本保证。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不同政治力量的走势。青年“跟谁走”,未来就属于谁,这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在革命与战争年代,国民党通过三青团等组织来争夺青年。在和平与发展时期,国外敌对势力又在不断对中国青年进行价值观渗透。美国的一些政客曾经表示过,要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四代、第五代甚至第六代人身上。“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A。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在为青年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通过学校教育、新闻媒体、团的活动、文化产品等路径和载体,对广大青年进行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灌输,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来凝聚共识和力量。
    我们来看一下青年对台湾地区国民党的影响。1947年三民主义青年团并入国民党,1952年国民党在台湾重建青年团,名字叫“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1989年8月,救国团依据《人民团体法》,向内政部及台北地方法院申请、登记为“教育性、服务性与公益性之社团法人”,从此正式脱离政治性组织的架构。其主要业务已转为青年活动事务,如开设暑期才艺班、举办登山活动,以及经营各地活动**(也就是青年旅舍)等,不再宣扬政治理念。李登辉连任两届半“总统”,2000年的台湾大选,国民党败北,陈水扁以39.3%当选,很多台湾青年在选举中高喊:“扁,扁,扁,变!变!变!”2004年陈水扁以50.11%当选连任。2006年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重新成立国民党青年团,首任总团长为林益世,并由此成为国民党副主席。按章程所载,国民党青年团组织目的在于保障在学青年权益,扩大青年参与,并提供青年参与决策之空间。青年团除了于台湾各地设置分团外,也在美国等地设置相关组织。国民党青年团在2008年组织助选团,*终帮助马英九赢下58.45%的选票。
    再来看世界青年的情况。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青年团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青年运动的历史前进方向,成为战争狂人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梅尼克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通过一场典型的,然而同时又是盲目的青年运动而取得政权的。”A1968年法国青年的“五月风暴”,导致教育部部长下台,1969年铁腕总统戴高乐被迫辞职,一年后在郁郁寡欢中病逝。2010—2011年,中东、北非爆发“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命”,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相继推翻了执政多年的老总统,颠覆了政权。但是“革命不能当饭吃”,接下来却是阿拉伯之冬,政治动荡,经济萧条,社会无序,生活水平下降。英国的伦敦骚乱、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打头的也都是青年人。
    历史事实一再证明,谁损害了青年利益,青年就反对谁。不管你曾是多么有权威的铁腕人物,还是执政多少年的大党、老党。当前,青年*大的权益在于教育和就业,青年*关注的是公平与正义。联合国的有关文献中多次提到“青年优先”原则,哪个**忽视了这一原则,就会埋下隐患,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当代中国正处于急剧变革、深度转型的时代,尤其是处于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执政党应当吸取国际的经验教训,把经济社会发展同青年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就业等领域更加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
    目录
    序 / 1
    绪 论 社会变革的逻辑、变量及研究共青团的视角 / 1
    一、转型期的社会变革:中国的逻辑 / 2
    (一)社会变革的结构性根源 / 2
    (二)激进革命与渐进改革 / 3
    (三)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 / 6
    二、社会变革中相关变量的分析 / 7
    (一)政党:社会变革复合动力的核心 / 7
    (二)青年:社会变革*活跃的力量 / 9
    (三)共青团: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 11
    三、历史与社会的双重视角 / 13
    (一)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 / 13
    (二)从社会的角度去考察 / 15
    **章 青年运动、社会变革与共青团的时代使命 / 17
    一、青年运动与激进革命:青年团诞**展的必然逻辑 / 18
    (一)旧体制难容大跨度变革 / 19
    (二)青年运动为政治组织的诞生提供了机遇 / 21
    (三)激进革命中新型政党领导下的青年团 / 23
    二、社会改造与**建设:青年团带领青年发挥突击队作用 / 27
    (一)“改天换地”的建设使命与青年动员 / 28
    (二)社会风气的改造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 / 30
    (三)青年的执着狂热与运动的狂飙突进 / 33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共青团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 / 36
    (一)1978—1992年:重燃建设激情,争取做“四有”新人 / 38
    (二)1993—2002年:市场经济初始期的志愿公益
    与青年成长 / 43
    (三)2003年至今:新世纪、新青年与共青团的新境况 / 46
    小结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
    运动的主题 / 49
    第二章 社会结构变迁与共青团组织形态 / 51
    一、“散沙”式青年群体与共青团组织形态初建 / 52
    (一)旧中国的一盘散沙与民间结社 / 53
    (二)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团组织边界的混合及界分 / 55
    (三)革命年代共青团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 67
    二、青年的单位制聚合与共青团组织形态的成型发展 / 77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两**一**”与单位制 / 78
    (二)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发展历程与层级化特点 / 79
    (三)共青团与执政党及其外围组织的关系 / 83
    三、青年的原子化、流动性、再组织化与共青团组织
    形态的创新 / 87
    (一)社会分层分化对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影响 / 87
    (二)共青团治理基层组织“瘫软”现象的努力 / 91
    (三)团青联系纽带的变迁与共青团身份的新认知 / 97
    小结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打造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升级版 / 98
    第三章 多元化、共识与价值** / 102
    一、主旋律与多元化并存:社会变革的必然格局 / 103
    (一)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主旋律 / 103
    (二)主旋律与多元化在历史合力中交融交汇 / 105
    (三)现代社会中的多元趋势与价值** / 107
    二、要素与路径:青年价值取向的形成逻辑 / 109
    (一)时代环境与生存现实:青年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基础 / 109
    (二)教育与体验:青年价值观形成的路径分野 / 112
    (三)必然性与必要性:越是多样化越需要引导 / 114
    三、经验与教训:对青年价值**的历史反思 / 116
    (一)符合时代需要、积极向上是价值**的总基调 / 118
    (二)价值**离不开对青年群体合理利益诉求的关注 / 119
    (三)意识形态认同是价值**的根本所在 / 120
    (四)贴近青年生活的**方式容易产生效果 / 122
    四、可为与能为:共青团对青年价值**的作为空间 / 124
    (一)共青团必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 / 124
    (二)把握价值**中重要群体的基本特征 / 126
    (三)实现载体与路径的创造性转换 / 129
    小结 在价值**中实现对青年的整合 / 131
    第四章 需求、资源与共青团的服务角色 / 133
    一、“服务大众”是现代政党执政的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 / 134
    (一)“服务大众”是现代政党执政的根本前提 / 134
    (二)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 / 136
    (三)服务青年是中国共青团的重要职能 / 138
    二、青年需求与共青团的服务领域 / 140
    (一)革命岁月普通青年的生存与温饱需求与团
    的服务领域 / 140
    (二)建设年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与团的服务领域 / 143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多元化需求与团的服务领域 / 145
    三、掌控、调配社会资源与共青团的服务能力 / 149
    (一)社会资源的来源与获取 / 149
    (二)共青团对“服务”理念的认知 / 151
    (三)共青团提高服务能力的路径 / 152
    小结 服务青年才能赢得青年 / 154
    第五章 利益、权益与维权空间 / 156
    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利益、权益的理解与实践 / 157
    (一)革命岁月侧重帮助劳苦大众获取物质利益 / 158
    (二)建设年代逐渐实现人民利益以及对人权的轻视 / 161
    (三)改革时期在满足人民物质利益的同时倡导人权 / 163
    二、从利益到权益:中国共青团维权理念的变迁 / 165
    (一)革命岁月青年利益的维护与革命运动、革命战争
    相伴而行 / 165
    (二)建设年代青年利益的实现融入社会主义建设
    的大潮中 / 166
    (三)改革时期青少年维权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变革
    而不断深化 / 168
    三、中国共产党对共青团维权的要求及现实中的维权原则 / 173
    (一)改革开放后历次党代会对人民团体的要求 / 174
    (二)对共青团维权原则的再认识 / 177
    四、共青团维权空间的巩固与拓展 / 180
    (一)矛盾多发期:社会冲突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人群 / 180
    (二)空间拓展: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再思考 / 184
    小结 共青团要做青年利益的代言人 / 186
    第六章 政治生态、共青团事业与青年干部成长 / 189
    一、中国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政治环境与历史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