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桑榆情怀——我的北理故事
QQ咨询:
有路璐璐:

桑榆情怀——我的北理故事

  •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关工委秘书处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264549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 页数:261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桑榆情怀:我的北理故事》讲述从学校创建之初到学校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真实再现老一辈北理工人的感人故事,从而展示北理工这所学校蕴含的强大红色基因和作为一所高校呈现的大爱育人的教育风骨,激励新时代青年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争当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章节选
    《桑榆情怀:我的北理故事》:
    有一门课是“电工学的理论基础”,由厉宽教授主讲,李翰荪讲师辅导。在上课前,他们准备了若干块小黑板,上边密密麻麻地写满上课内容的提纲。伴随着讲课进度,换下一块,再挂上一块,就跟庙会上拉洋片似的。还有两门基础课——“静力学”和“动力学”,尤其后者,是一门比较费脑筋、难以彻悟的课程。讲授此课的,是一位客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守武老师。他讲课镇定自若、概念清晰,分析透辟,是难得的好老师。给王老师当助教的是后来成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的吴昌蒲老师。当时吴老师的年纪,也就跟我们学生不相上下。在底下,大家都亲昵地称他为“小助教”。
    以上所述,都属于基础课,接下来的是专业基础课。“脉冲技术”是由洪效训老师主讲;“无线电基础”的讲课人是李翰荪老师;“电磁测量”是汤世贤老师;“无线电测量”是楼仁海老师;郑愈老师为我们班主讲“电磁波传播”课程,这门课有点儿深奥,看不见、摸不着,实验也不太容易安排,有不少同学感觉如读“天书”。“自动控制和随动系统”的讲课人也是李翰荪老师。9511班还开了“电机学”课程,由王远老师主讲。教材是社会上出版的《电机学》,一套四本。重头课“电子管”是由戚叔伟教授主讲的。他的讲课风格是认真、细致,不慌不忙、举重若轻,对于关键的地方交代得特别清楚,很懂得学生的心理。
    1956年7月,北京工业学院雷达设计专业的**届学生毕业了。大约有15位学生留校,其余主要充实了西安、成都、南京三地的雷达生产企业。随着他们名单的到达,有的企业就给准备好了技术岗位。譬如,在贾万刚同学名字后面,宝鸡的782厂就早己注上了设计室主任的头衔。可见**对于从事国防科技人才需要之殷切程度。951l班的毕业学生果然也不负众望:在西安的卢明儒同学,创制了螺旋形天线,成为研制中国远程导弹的功勋科学家之一。也在西安的黄望祥同学,作为206研究所的“教授级”**工程师,在当时任所长。后来,被调到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越院士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中,他承担了重要的研究和设计任务。特地被调至绵阳的彭定之同学,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在成都的钱仲青同学,成为拥有5 000人雷达生产厂的总工程师。在南京的潘谱华、邹崇祖同学,也都是所在714厂的技术主力。
    9511班同学当中,以毛二可和柯有安同学*为突出。毛二可一直是全校闻名的先进工作者,一年365天,他起码得有360天在工作,每年春节*多休息三天。他率领的雷达研究所精心研制的关于雷达的动目标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部队,获得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柯有安在国内电子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为学术界所推崇。其他如周思永同学,一直默默贡献,在研制582雷达的工作中成绩**。张著同学在**教育电视台长期讲授脉冲电子技术课程,反映良好。王灏同学研制成功了“中子路面探测仪”,为探知公路的地下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阚继泰同学,在非常困苦的情况下,历经十余年,另辟蹊径,推导出了质能公式,与爱因斯坦的公式略有不同。虽然没有得到有关人士的认可,但从其技术魄力和数学、物理水平来看,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根据**国防工业的需要,1958年,北京工业学院又建立了雷达结构设计与制造专业。1961年和1963年,虽经两次调整,上述两个专业一直存在。1973年,将雷达结构设计与制造、无线电遥控、无线电遥测专业,均并入雷达设计专业。1984年,将雷达设计专业扩大并更名为电子工程专业。当前,随着技术形势的发展,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本科专业培养方面,已经将雷达设计淡化。但是,在学院的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方面,仍然保持着比较强烈的雷达背景。雷达设计专业,对于无线电工程系的生长、巩固和发展,功莫大焉。
    ……
    目录
    专业建设
    华北大学和它迁京后的发展变化
    记雷达设计专业的9511班
    ——记我校雷达设计专业的成长
    创建红外导引专业的背景
    回顾导弹专业建设
    激光专业诞生记
    弹药工程专业五十六年的辉煌
    计算机伴随我成长——纪念我校计算机专业成立50周年
    参加北理工建设,不断成长
    参加我校三个专业建设的回忆
    开拓进取桃李芬芳
    ——北京理工大学开展计算机教育52周年
    404教研室的建立
    倾力编撰学科史发挥作用抒真情
    ——记退休第四党支部特色活动
    招生
    忆学校工厂的往事
    回顾北理工体育的奋斗历程
    回顾“工专”往事

    科学研究
    **台国产大型天象仪
    忆中国“**电视频道”和“北京工业学院实验电视台”
    矢志不渝为科研之梦奋勇前行
    ——回忆我的科研历程
    我们为“长征”火箭走出**添加推力
    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大型天象仪
    参加“红箭一73”研制的一些回忆
    “265-1”诞生记
    激光专业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
    土得掉渣的“土火箭”——四十六年前的一段科研往事
    关于青海核武器基地的记忆
    ——记一次参加高科技试验的经历
    研究生学习的回忆

    青春回忆
    小型光学惯性稳像跟踪仪器的研制
    未竞人生的梳理和回忆
    走,跟着共产党走,初心铸定
    十三陵水库回想曲
    “入党”永远在路上
    抹不去的记忆
    从青年学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
    国庆标兵
    走出象牙塔
    在苏联学习的日子
    忆四赴延安
    难忘的岁月
    ****为之一振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亲历毛主席1957年11月17日接见留苏学生
    忆留苏岁月(学习)
    跟苏联专家学习追记
    弹指一挥间成长六十年
    俄文突击
    忆供给制

    北理情怀
    人民之光,我党之荣——记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
    魏思文院长的调查研究举措
    魏思文同志二三事
    缅怀周伦岐教授
    回忆我与倪志福的交往与合作
    回忆钱学森
    以两位老师为榜样
    我为魏思文院长答疑
    元帅们的关怀——记1958年在国防部的一次展出
    华北大学工学院往事点滴
    怀念马老师学好理论基础
    追昔抚今——有关张震将军的一件往事的回忆
    科学救国——我记忆中的马士修先生
    冲击**科技进步奖的退休教师——陈幼松
    印象中的张忠廉老师
    为“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北理工人
    我爱北理工

    霞辉满天
    阮郎归·愁思
    四城吟(诗四首)
    赞月季
    旭日
    牡丹咏
    我们是北工人我们爱北工
    ——献给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
    改革开放30年的几点体会
    做人、做学问、做论文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些体会
    我心目中的延安精神
    讲究工作方法打开心灵之锁
    学校基本建设的回忆
    教师的责任与道德
    ——忆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授“应用写作
    仁者爱人
    平凡乐悠悠
    良乡校区闪现
    校园体育悠悠事忆昔抚今思绪多
    团结的集体温暖的家
    ——记北理工老教师合唱团的点点滴滴
    编辑推荐语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理工科大学,从延安自然科学院走来,培养了众多国防科技人才,是红色工程师孕育的摇篮。面向新时代,北理工人应继续秉承“延安军工魂”精神内核,发扬老一辈北理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作风,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学风,和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教育的宝贵资源。
    《桑榆情怀:我的北理故事》讲述了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生平事迹。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