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
QQ咨询:
有路璐璐:

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

  • 作者:[英] 汪涛 郅晓娜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9760
  •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 页数:312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把颜色作为一种文化案例来研究。研究材料是晚商甲骨文和其他考古发掘资料,研究目的是阐述颜色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性和内涵。此项研究有三个基本任务:(1)分析晚商(约前1300—前1046)甲骨文中出现的颜色词汇,重构商代颜色分类的性质和体系;(2)分析颜色在商代祭祀卜辞中的使用情况,探究它们在特定文化体系中的涵义;(3)分析商代颜色体系的性质,探讨其对后世思想,尤其是“五行说”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了多元分析法,不仅吸收了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而且吸收了语言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文章节选
    第四章第三節 結語 上文通過對傳世文獻和商代刻辭的比較研究,證明了商代思想與“五行説”之間確實存在某種聯繫。商代的顔色分類和祭祀系統,與“五行説”不僅結構相似,而且有意義上的某些聯繫。周克商后,繼承了商代的很多制度,包括書寫系統和祭祀系統(其中顔色象徵占據了重要位置)。商代祭祀背後隱藏的宇宙觀念,是周代宇宙論形成的基礎。周代宗教的很多基本特徵,不是周人的發明,而是從商代繼承來的。比如,黑色與水相關,黃色與土相關,這些思想是商代顔色象徵的基本特徵,在周代宗教體系中也保存了下來,後來又融入了“五行説”理論。這種相生相克的“五行”理論是否在商代就已産生,現在還無法確證。可是,通過研究商���祭祀中顔色的使用情況,可以重建商代的顔色分類體系,由此可以推測,商代的思想爲後來的相生相克理論奠定了基礎。 顔色象徵(或者説,顔色的感知性)在思想變革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約翰?亨德森和艾蘭在傑克?古堤理論的基礎上,都認爲古代中國文化中相生相克的理論,與書寫知識的廣泛普及有密切關係。用艾蘭的話説就是: 文獻化不僅帶來了神話懷疑派的産生,同時也促成了思想理論化。商代思想中的對立組合結構關係是隱含性的,後來由於文學的發展而變得明顯易辨了。在這種發展中,對應性思維原則並没有被拋棄,而是系統化了,成爲外露的科學體系。於是,商代神話性思想中的基本因素,水、火、日、月等等的對應後來發展成了“陰陽”論中的基本宇宙力量;大地“”形,數字“五”具有一種神秘力量,這引出了後來“五行”説。 不過,我們必須强調商代的顔色象徵與後來的五行説思想有根本性的區别。商代甲骨文中的顔色詞很豐富,顔色的使用確實存在一種特定的模式。仔細分析這些證據,就會發現在商代祭祀中顔色是象徵性的,是互相關聯的,可能有某種特殊意義。然而,殷人没有留下任何能夠解釋他們爲何偏愛某種顔色的提示。人類學家在研究仍在使用的象徵體系時,可以藉助現在仍流行的資料,我們考古學家卻没有這種條件。 晚商時期,多種顔色被區分出來。甲骨文中顔色的使用也表現出一些固定模式。針對不同的祭祀對象和祭祀目的,要選用不同顔色的祭牲。白色、赤紅色和雜色動物,經常用於祭祀祖先,黑色的羊經常用於求雨,黃色動物專門用於祭祀四方或土地神,也可以説商代已經有了一個成形的顔色體系。但是顔色象徵還很含蓄多變,有時更是模糊不清。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爲“潛在的”顔色象徵體系。這種象徵起源於人的感官體驗,並與其他象徵符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系統,在社會化的語境中體現出來。按照美國社會人類學家威廉?沃納的説法,它們是一種“非理性的、或不合邏輯的象徵符號”。其特性是: 來自基本的個人的和文化的假定,這些假定常常是潛意識的,但卻是大部分社會行動的根源。它們提供了每一個個體和團體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堅實核心。這並不意味着它們是不合理的或者是不適應的,或者人們常常無法以合理的方式去思考它們,而是指它們並不産生於人的理性過程。當它們起作用時,這些因素如材料、證據、檢驗以及運轉着的理性思維的事實和過程,往往都傾向於變得次要或者不重要了。 要描述商代顔色體系所在的具體語境和象徵意義,是非常困難的。因爲所謂的象徵性,在商代還很模糊,有時還有隨意性。正如人類學家霍派克説的,原始象徵思想不與現實相適應,也獨立於語言之外。象徵符號以語言符號無法進行的方式彰顯着自身的存在。因此,它無法通過理性的語言表現出來,但卻常常通過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 在稍後的文獻傳統中,顔色象徵就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同時也更加語詞化。例如,在周代祭祀中,顔色象徵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固定: 顔色明確地與天神、地神和方神産生對應關係。周代文獻中有很多表示顔色類别的詞彙。顔色的内涵在“五行説”中變得更加明確,每件事物都互相關聯,象徵關係變成了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因此,商代的顔色象徵與後世“五行説”理論,屬於不同層面的象徵: 一個是確定的、理論層面的象徵;另一個是模糊的、實踐層面的象徵。 以前的學者都只使用文獻證據(尤其是哲學文獻)來判斷“五行説”産生的時代。他們忽視了理論的形成有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有着深刻的社會和傳統根源。這就爲研究中國思想、評價傳世文獻帶來了一些局限。我的研究表明,重新思考中國思想的發展歷程,就不能再無視商代甲骨文中出現的有關顔色的證據了。
    目录
    **章 導論 **節 顔色、顔色詞、顔色的象徵性 第二節 殷墟考古發掘所見顔色和顔料 第三節 甲骨卜辭釋讀的两個問題:書寫與讀音 第四節 殷墟甲骨卜辭新的分類和分期理論:貞人組和兩系説 第五節 商代的祭祀與占卜
    第二章 殷墟甲骨刻辭中的顔色詞 **節 釋“赤” 第二節 釋“騂” 第三節 釋“白” 第四節 釋“勿” 第五節 釋“戠” 第六節 釋“黃”和“黑” 第七節 釋“幽”(玄) 第八節 總結: 顔色詞及其分類
    第三章 商代祭祀中的顔色 **節 殷人尚白 第二節 神聖的騂牛 第三節 勿色:傳統的轉變 第四節 黑羊與祈雨之祭 第五節 黃色與土地神靈
    第四章 商代顔色象徵體系與“五行説”的發展 **節 商代的顔色體系:作爲象徵符號的顔色 第二節 商代顔色象徵與“五行説”之關係 第三節 結語
    引書目録
    附録 附録一 “青幽高祖”新解:古代祖先崇拜裏的空間與顔色之關係 附録二 顔色與社會關係——西周金文中之證據與闡釋 附録三 《曶簋》銘文中的“赤金”及其相關問題
    後記
    编辑推荐语
    适读人群 :古文字、中国史研究者
    经由对颜色的分析,带你进入商人的文化世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