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王云五文集第五卷(上下)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王云五文集第五卷(上下)

  • 作者:王云五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9249032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岁馀以前,余先后撰中国政治思想史七册及中国教学思想史六册,历时四载,全部毕事。时余精力尚健,馀勇可贾;原拟就中国经济思想深入研究,续有撰述。适同学周道济博士,方主商务印书馆,以该馆有七十馀年历史,蝉联不断,对我国文化教育不无贡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力劝余提前撰该馆馆史,以垂**。
    余今以该馆老成凋谢;硕果仅存,唯余一人,是举舍余莫属,只以创始之二十五年,余尚未参加,此段资料,搜集不易,姑努力为之。于是自一九七二年开始,尝试计画搜罗,,从事撰著,期以一年完成。不料老病旋即突发,疲惫万分;甫及半,即搁笔半载。*近病况渐趋稳定,决以馀生完成是举,健康生命,在所不计,卒于去年终全部脱稿。唯后段系扶病写作,资料排列,不无颠倒;且属文潦草,初校势须自任。幸而因病鲜外出,得以全日在家为之,每次工作一二小时,辄休息时许,竞日睡眠多次,以致夜间失眠,其苦滋甚。
    是书经余初校后,即承同学王寿南博士代为详校,对于资料之排列先后,多所是正,寿南一面执教政大,一面为是书校雠;辛劳备至,殊可感也。兹已排校完毕,得一千一百馀页,字数超过百万,分量篇幅均与六年前余所撰八十自述相若。然彼时余精神体力均非此日**
    文章节选
    民前十五年一月(公元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先设印刷所于宝山路。
    时在甲午对日**战争挫败后三年,戊戌维新前一年,中国在创深病巨之际,蕴酿革新运动。此一运动以办理新学堂,从事新教育为**。新学堂之*早开办者为设于北京之同文馆(时在公元一八六二年,清同治元年,壬戌),次则为没于上海之广方言馆(时在公元一八六三年,清同治二年,癸亥),皆以教授外国文为主。随后各省先后开办各种学堂,如福建之船政学堂(公元一八六九),上海之正蒙书院(公元一八七八年张焕纶所创办),天津之电报学堂(公元一八七九年),天津之水师学堂(公元一八八○年李鸿章奏办),上海之电报学堂(公元一八八二年),天津之武备学堂(公元一八八五年李鸿章奏办),广东之水陆师学堂(公元一八八七年张之洞奏办),南京之水师学堂(公元一八九。年南洋大臣奏办),武昌之自强学堂(公元一八九三年张之洞奏办),天津之中西学堂(公元一八九五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奏办),南京之陆军学堂(公元一八九五年张之洞奏办)。凡此或为专业,或为普通,皆按需要而设,初无整个系统。及公元一八九六,即商务印书馆创立之前一年,刑部左侍郎李端菜疏请于京师设大学堂,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并设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等,始为整个新式学堂系统之滥觞,然犹待六年后之公元一九。二年张百熙奏进学堂章程,新学堂系统方具体化。商务印书馆则于此六年间之第二年应运而起,期以新式印刷业赞助此革新运动。然此新式印刷业之兴起,实亦有赖于初步出版事业予以支持。
    商务印书馆之发起人四名,皆为服务于教会所设之上海美华书馆之职工。其中夏瑞方、高凤池二人从事业务,鲍咸亨、鲍咸昌昆弟二人则从事工务;因鉴于上海读英文者众多,其所用课本大多数系英人为印度学生编辑之英文教科书一套,共五六册,其流行名称为Indian Readers(印度读本)。是书并无中文注释,读者与教者多感不便。发起诸人灵机一动,认为如能附人中文注释,即便教学,营业定佳。于是商请一位牧师名谢洪赉者代为译注,并将该书订定中文名称为华英进阶,其首册则称华英初阶。译注将竞,先以华英初阶一册试探市场,初版先印二千册,由夏瑞方君亲向各学校推销,甫二旬,即全部**。得此鼓励,于是集资本四千元,由发起四人,各投资一千元,*先在上海江西路德昌里租赁所谓三楼三底房屋一幢,购印刷机数架,创办一家印刷所,兼营小规模之出版事业,先由夏瑞方及鲍成亨咸昌昆弟共同主持,二鲍主持印刷,夏氏则出外推销自印之华英初阶进阶全书,并接受外间委托印件。三君既独立经营,即辞去美华书馆原职,及营业渐发达,高凤池君亦辞职加入。*初一二年获利颇厚,因上述之英文读本,附有汉文注释,为当时创举,极受英文教师与学生之欢迎,销数甚广,同时接受之外间印件,因鲍氏昆弟,有多年技术经验,亲自主持,亦甚发达。故开办未及两年,已觉原租之印刷所房屋不敷应用,乃于次年,即光绪二十四年迁居于北京路顺庆里,共占房屋十二楹,等于原有三楼三底房屋之四倍,并添购印刷机若干,一面扩充排版设备,此外又没一个小规模的营业所。自是外来印件虽与日并增,出版则**于一部英文读本,尚嫌不足,却以无适当人才棋以主持编译,于是零星星不免接受若干外来书稿,大都由日文翻译而成,庞杂不精,且多由于直译,难免措词生硬,印刷发行以后,多不能持久,初期之出版物,仅有一部流传至民国时期之日文译本,即所说日本法规大全,余尚及亲见,为书百册,合装一木箱。此为彼时*大规模之出版物,而亦成本*巨,耗去资本不少。于是商务印书馆由获利丰厚之成立初期一二年,渐因开支日巨,其他出版物,亏多于盈,财务周转,亦渐感困难,乃增招外股,以资应付。
    初夏瑞方君因承接印件,辄奔走于当时之文化机关之间。在南洋公学中认识其汉文总教习张菊生(元济)。张君早年入翰院,有声于时,且不时提倡新学,然与康梁之维新实无关系。戊戌新政挫败,六君子成仁,康梁亡命,张君以原无关系,坦然置之,却被波及,受革职永不叙用之处分。于是南下回籍,道经上海,为与商务印书馆同年成立之南洋公学聘任汉文总教习。张君与该校西文总教习之美国福开森博士相处甚善,互相交换语文之教学,于是原通中国语言之福开森君进而通达中国文字,原未习英文之张君,因是亦能通英文。夏君因南洋公学不时有中文印件委托外间办理,借此时与张君接洽,至是乃以投资,并主持编译相商,经张君详加考虑,卒应许参加,并为专力主持商务书馆编译之任,遂辞南洋公学,以就商务之职。自时厥后,商务书馆始一改面目,由以印刷业为主者,进而为出版事业。其成为我国历史*长之大出版家,实始于张君之加入,至高夏二鲍诸君之创业,殆可称为其前期耳。或谓商务印书馆之名称,自今13观之,似不若其他出版业命名之堂皇,尤以就其七十余年之实绩衡量,商务印书馆无疑是实过于名。加以其英文译名Commercial Press,辄被外人误会为一种报纸,或为一家商业印件的印制所,幸而英文译名之下,尚殿以Ltr.“股份有限公司”一词,Publishing Co.(出版公司),而将“商务”一辞略为推广,或较名正言顺。顾吾人若一回念七十余年前之环境,我**户开放,实以通商为主要目的,西方**之强我开放门户者,亦无不侧重通商一事,彼此鲜有提及文化或其他关系者;于是对外人开放之口岸,称 为通商口岸,南北两要区设置南北洋大臣,实则为南北洋通商大臣之简称。彼时我国朝野对通商所以重视者如此。商务印书馆发源于通商口岸之上海,其*初发起人亦皆服务于随西人通商而来之传教士附设机构,加以原发起人之*初目的,实亦认定以印刷事业为经营商业之目的。老老实实,不夸大其词,径称为商务印书馆,在彼时,亦*适宜。后来由于一位名学人之参加,并值清廷兴办新教育,利用印刷机构,以推行教育所必需之出版物,实质虽改,而名称既已习用,与其名过其实,不若实胜于名也。抑我国古来重农轻商,然商业极重信用,一言为定,彼此从不爽约。对外通商之初期,西人与我国商人往来者,往往不订书面契约,仅凭一时口语。网此商务二字,在我国本来寓有诚实可靠之意。今商务印书馆,自创始至今,七十余年,主持人一贯极守信用,为同业共知,是则顾名思义,亦未尝不发生恒久作用也。
    同年二月盛宣怀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
    该校分师范院、上院、中院、外院四部。外院即小学,三年毕业升人中院;中院即中学,毕业后升人上院,上院等于专门学堂。三院教师,皆以师范院学生充任。师范院为中国师范学校之滥觞;然其程度远胜于新学制之师范学堂,殆近于优级师范。据曾任该校汉文总教习之张菊生君告余,后来成为党圉元老之吴稚晖先生即彼时师范生之一。又以外院学生,即小学生而言,后来任上海大同大学校长之胡敦复君即其学生之一。该校人民国后,渐发展而为交通大学。
    同年,浙江巡抚廖寿丰设立求是中西书院,委杭州知府林启为总办,延美人王令赓授英文、格致、化学。是浙江省*早之新式学堂。同年,美国监理公会设中西书院于苏州。
    该校发展至光绪二十七年,即改为东吴大学堂。民前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清廷下定国是之上谕,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议创办京师大学堂,为各省设立学堂之倡。
    按此为所谓百日维新之开始,从康有为梁启超等之请也。
    同年五月五日清廷谕废八股取士之制,改考时务策论。
    按此仅为改良科举制度,尚非废止科举也。自宋以来,学者名臣对于科举制度之改革,时有主张,皆不满于制艺之空疏,不切实用也。
    同年五月八日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奏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越八日,即同月十五日,命孙家鼐管理大学堂事务;官书局改归大学堂,由管学大臣督率办理。
    同年五月二十二日清廷谕各省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建高等、中等与小学堂。同年六月二十二日孙家鼐奏陈筹办京师大学堂大概情形,旋派余诚格为总办,美教士丁韪良为总教习。置仕学馆,即以景山下马神庙四公主府为大学堂基址。
    同年同月张之洞所著劝学篇,奉清廷谕颁行全国。按其外篇有关游学、设学、学制、变科举四篇对新教育之影响颇大。
    同年七月十日梁启超奏设译书局。
    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命设立医学堂,归京师大学堂兼辖,着孙家鼐详拟办法。
    同年八月四日清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于瀛台,复临朝听政。是为戊戌政变。
    同年九月三十日清廷停止各省书院改建学校之举,命各项考试仍用八股文试帖经文策问。
    按此为政变反动之结果;惟对于已兴办之新式学堂尚无影响,即因所谓新式学堂,早至同治元年已有同文馆之设立,此后五十余年间,各省新学堂,或奏设,或私立,纷纷兴起,足见与康梁发动之维新并无直接关系,故不受政变反动之干扰,独各省书院改建学堂之议为是年五月维新派之主张,故与废止科举同遭反动之打击也。
    民前十三年七月(公元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清廷谕总理衙门出洋学生应如何分人各国农工商等专门学堂肄业,以备回国传授,详议章程具奏。旋据该衙门的秦准出洋学生肄业实学章程六条。
    按清廷因政变之后,对于办学游学虽不废止,然恐游学生肄习法政者,不无关心国事,致倡异议者,特提倡肄习农工商等专门学科,使埋头专业,不致为患。此项章程旋因次年“拳乱”,亦未付诸实施。
    同年陆基等创办崇辨蒙学于苏州,并编辑启蒙图说、启蒙问答为教科书。
    按前此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生陈颂平等曾编辑蒙学课本三册,稍后又由朱树人编辑高等蒙学课本。为半官式蒙学教科书之开始。至是又有纯粹私立学校所编之蒙学教科书。此时革新学制尚未颁布,故不称小学而称蒙学。
    民前十二年(公元一九○○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义和团之乱”,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许景澄极谏被戮,教习刘可毅被戕,生徒四散。
    同年天津中西学堂因“义和团之乱”停办。
    按本年由于“拳乱”,新教育不仅毫无进展,转多被迫停办,上开两事,特其*显著者耳。
    民前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公元一九。一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奕勖、李鸿章与各国议和专使签订辛丑和约士一项,允付诸国赔款四百五士兆西。
    按上开赔款,通称庚子赔款,在我国负担虽重,后来由于美国率先退还,声明以供教育经费,特别是派遣学生赴美游学。其他数国亦践而行之,用途大致与美国庚款相若,而效用不及美国之大。
    同年七月清廷命自明年始,乡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准用 八股文程式,并停止武生童及武科乡会试。同年八月二日清廷命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按庚子“拳乱”之结果,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清太后及光绪帝蒙尘,避往西安。其次年始由奕勖李鸿章与各国议和专使,签订和约,除赔偿巨款,屈辱备甚,痛定思痛,不能不恢复若干维新事业,冀延国祚。实迫处此,原非所愿。盖各国之责难,与若干开明之疆吏恺切陈词;时慈禧太后威信已失,不得不勉予接纳,故从是年起新教育渐告复兴。以后便是一连串新兴办之学堂及奖励学堂之措施。
    同年八月清廷命各省选派学生出洋肄业。
    同年九月直隶总督袁世凯奏陈办理山东学堂及试办章程。
    按该章程大略先于省城建学一区,分斋督课。其备斋正斋即相当于小学、中学,专斋相当于专门、大学。
    同年十月十五日清廷饬各省照山东省章程兴办学堂。
    查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前,各省多照山东省章程办理。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政务处、礼部会同奏定学堂选举鼓励
    章程,凡由学堂毕业考试及格者,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名称。同年同月浙江省求是中西书院改称浙江省求是大学堂。
    同年同月山东大学开学。
    按该大学为袁世凯所奏设。
    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江苏巡抚聂缉榘奏准将苏州中西学堂改称苏州大学堂。
    同年十二月一日清廷派张百熙为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并着裁定章程具奏。
    同年十二月二日北京同文馆归并于京师大学堂内。
    同年十二月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奏拨户部存放华俄道胜银行银两之子息充大学堂经费,并改派吴汝纶为总教习,于式枚为总办,汪诒书等分任提调;附设编译书局,以李希圣为编局总纂,严复为译局总纂。
    同年同月江苏学政李殿林奏准将江苏南菁书院改称南菁高等学堂。
    同年商务印书馆资本增为五万元。
    同年商务印书馆创刊外交报。
    民前十年一月(公元一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张百熙奏陈设立京师大学堂办法。缓设分科,暂设高等学堂,为大学堂之预备,课程分政艺二科,复设速成科日:师范馆、仕学馆,仍以马神庙旧址为校址同年六月一日,河南巡抚锡良创办河南大学堂,于本日开学。
    同年七月十二日,张百熙奏进学堂章程,即所谓钦定学 堂章程,括有:(1)京师大学堂章程,(2)大学堂考选人学章程,(3)高等学堂章程,(4)中学堂章程,(5)小学堂章程,(6)蒙学堂章程。
    查(1)京师大学堂章程,内分大学院,大学专门分科,大学预备科;附设仕学馆、师范馆、医学馆、实业馆。
    大学专门分科课目,括有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业、医术七科。
    预备科分政科、艺科。
    大学院年限未定,分科大学三至四年,预备科三年。至其他学堂修业年期,则高等学堂与京师大学堂预备科之性质相同,定省会所设之学堂为高等学堂,课程亦分政科艺科,修业三年。中学堂则修业四年。小学堂分高等寻常二级,修业各三年。儿童自六岁起受蒙学教育四年,十岁入寻常小学,修业三年。此七年为义务教育。同年八月十四日直隶总督袁世凯恢复天津中西学堂,并就旧址改建大学堂。
    ……
    目录
    民前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七年)
    民前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
    民前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九年)
    民前十二年(公元一九○○年)
    民前十一年(公元一九○一年)
    民前十年(公元一九○二年)
    民前九年(公元一九○三年)
    民前八年(公元一九○四年)
    民前七年(公元一九○五年)
    民前六年(公元一九○���年)
    民前五年(公元一九○七年)
    民前四年(公元一九○八年)
    民前三年(公元一九○九年)
    民前二年(公元一九一○年)
    民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
    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
    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
    民国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
    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
    民国五年(公元一九一六年)
    民国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
    民国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
    民国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
    民国九年(公元一九二○年)
    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
    民国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
    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
    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
    民国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
    民国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
    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
    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
    民国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
    民国十九年(公元一九三○年)
    民国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一九三六年)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一九四○年)
    民国三十年(公元一九四一年)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四三年)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
    公元一九四九年
    公元一九五○年
    公元一九五一年
    公元一九五二年
    公元一九五三年
    公元一九五四年
    公元一九五五年
    公元一九五六年
    公元一九五七年
    公元一九五八年
    公元一九五九年
    公元一九六○年
    公元一九六一年
    公元一九六二年
    公元一九六三年
    公元一九六四年
    公元一九六五年
    公元一九六六年
    公元一九六七年
    公元一九六八年
    公元一九六九年
    公元一九七○年
    公元一九七一年
    公元一九七二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