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制度适宜与经济增长:中国发展道路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制度适宜与经济增长:中国发展道路研究

  • 作者:李若谷 何自云
  •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97586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 页数:289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制度适宜与经济增长:中国发展道路研究》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高增长实践的理论挑战、制度适宜与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中**的选择、中国计划经济的制度适宜性、制度适宜与激励机制和中国高增长的经济动力、货币创造、制度适宜和政府主导与中国高增长的稳定环境、制度适宜视角下的中国发展道路。
    文章节选
    《制度适宜与经济增长:中国发展道路研究》:
    二、适宜制度应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在探讨制度与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时,历来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制度决定论,二是技术决定论。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总体上属于制度决定论。尽管诺斯(1994)并不否定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但他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不过是制度创新的结果或派生物。比较而言,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从更加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实际上,制度变迁与生产力进步是一个交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一种制度要对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首先应该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的目标是不同的。比如,对于一个处于饥饿和贫困边缘的**来说,解决吃饭问题是*迫切也是*重要的任务,而对于一个小康社会,享受更多的蓝天可能上升为社会的共同需求。对应不同���目标,显然应该施以不同的制度安排。第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发展条件和要素稀缺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专利制度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关键还是在于技术积累和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但是,在技术积累不足的封建社会早期,实行专利制度可能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对于当今一些技术水平异常落后的**来说,通过专利制度鼓励创新带来的收益和成本,也可能无法与鼓励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制度安排相比。
    在不同发展阶段,只有适应其生产力的制度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从历史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工业体系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因为组织过战时生产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资源动员能力,相比之下市场体系则显得很不完善,因此在动员资源方面政府能力高于市场能力,这时由政府引导经济发展可能是一种适宜的制度。韩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就归功于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其产业政策。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时,如果仍过分强调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就会阻碍市场力量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生产力水平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调整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至于强大的政府干预窒息了经济活力,市场的创造功能无法发挥。而韩国则根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确立了技术立国的战略,在保持政府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加强企业的市场能力,*终实现了持续增长。
    ……
    目录
    **章 中国经济高增长实践的理论挑战
    **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出现高增长l
    第二节 对中国经济何以快速增长的理论解释尚不充分
    第三节 制度适宜是解释中国之谜的钥匙

    第二章 制度适宜与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
    **节 制度与制度适宜
    第二节 制度适宜的标准
    第三节 制度适宜的相对性和动态性5l
    第四节 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和驼峰路径
    第五节 适宜制度的产生

    第三章 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选择
    **节 发展中经济体对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 西方模式
    第三节 东亚模式
    第四节 苏联模式
    第五节 拉丁美洲模式
    第六节 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四章 中国计划经济的制度适宜性
    **节 近代中国经济的困境和变革
    第二节 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必然性
    第三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适宜性
    第五节 计划经济体制所产生的问题

    第五章 制度适宜、激励机制与中国高增长的经济动力
    **节 改革的宏观经济动力和基本路径
    第二节 逐步市场化与微观经济动力的激发
    第三节 制度适宜激发劳动热情
    第四节 制度适宜激发投资热情
    第五节 制度适宜激发教育热情

    第六章 制度适宜、政府主导与中国高增长的稳定环境
    **节 中国改革的政府主导性
    第二节 中国改革的渐进性和社会稳定
    第三节 不良贷款的“贡献”与经济金融稳定

    第七章 制度适宜视角下的中国发展道路
    **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第二节 中国发展道路的普遍性
    第三节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第四节 以制度创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节 需要新的思想解放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