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变迁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变迁

  • 作者:魏琪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1239914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269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1239914
    • 作者
    • 页数
      269
    • 出版时间
      2008年04月01日
    • 定价
      ¥2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这篇论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理论和相关论著把握得比较系统,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理论的来龙去脉、历史发展的概括也相当准确,文字清晰,不乏新意。对宗教学术界都是有意义的。经过**民族大学研究生院评审,被评为当年博士论文中的“**博士论文”。
    文章节选
    **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思想背景
    **节 文艺复兴后日趋高涨的宗教批判思潮
    正像大家所公认的那样,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批判是*具影响力、*彻底的,是历史上宗教批判的**。尽管有的思想家对这种批判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评价、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异议,但是,如果考察一下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就不难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出现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文艺复兴以来持续数世纪的以批判宗教为主流的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正是在历史上无数位启蒙思想家不断努力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才走向了宗教批判的**。
    宗教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是一位双面人:一方面,作为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标志,宗教的产生是人类踏上文明征程的**步。它把万物生存的原因和世间的**原理归结为神,①用超自然力量来说明当时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事实,以宗教神话世界观表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并以此来包容其它一切文化形式——哲学、道德、法律、文学、艺术、科学等等。这种将世界二重化的宗教神学,至西欧中世纪发展到**。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岁月里,神性被高高举起,而创造了神的人的人性则被大大贬低,人神关系被颠倒,人成了神的奴仆和存在的证明。
    然而,人类社会说到底是人的社会,以人为基本关注点可以说是毋庸言明的真理,这就��必导致另一方面:将以神为****的中世纪神学和宗教置于人类自
    身发展的对立面,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阻滞。而且,这种阻滞在当时是弥漫性的、根深蒂固的,故,运用自己的理性,努力不懈地批判神、分析神,同时逐渐地使人自身高大起来的过程一直伴随着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当时的人类就是在这种无法离开宗教又不得不同宗教及其神学不断较量中一步一步前行的。可以说
    直至l9世纪下半叶,西方宗教学诞生之时,以人为**的人学才真正地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了上风。
    ……
    目录

    导语
    **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思想背景
    **节 文艺复兴后日趋高涨的宗教批判思潮
    一、泛神论
    二、自然神论
    三、百科全书派
    四、怀疑论
    第二节 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几位重要思想家的宗教学说
    一、伊壁鸠鲁
    二、黑格尔
    三、青年黑格尔派
    四、费尔巴哈
    第二章 从信仰、置疑走向理性主义的宗教批判
    **节 马克思、恩格斯少年时代的宗教态度
    一、少年马克思信仰的道德化宗教
    二、严格宗教教育下成长的恩格斯
    第二节 从置疑走向理性主义的宗教批判
    一、马克思的大学时代和《莱茵报》时期
    二、恩格斯的不来梅、柏林时期
    第三章 对宗教的社会经济批判
    **节 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劳动异化
    一、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
    二、《德法年鉴》的筹划和出版发行时期——“政治异化”的提出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的提出
    第二节 恩格斯的曼彻斯特时期
    一、对英、法、德三国的社会主义学说和运动及其宗教主张的评价
    二、对卡莱尔泛神论和历史观的批判
    第四章 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宗教思想
    **节 《神圣家族》对宗教的论述
    一、关于犹太人问题的再论述
    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宗教的关系
    三、对宗教道德的分析批判
    第二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宗教思想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的宗教论述
    一、对施蒂纳的批判
    二、宗教与统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四节 对“宗教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
    **节 论宗教的本质
    一、宗教是什么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的特质
    第二节 论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一、关于宗教的起源
    二、关于宗教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论宗教的消亡条件和消亡方式
    第四节 论宗教的社会作用
    一、宗教与落后的统治**结合所起的消极作用
    二、宗教与非统治**结合所具有的“外衣”作用
    第五节 无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价值
    **节 讨论的前提
    一、不容忽视的今昔之别
    二、难以小视的中西差异
    三、必不可少的理性态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价值
    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方法论原则
    二、需要还其本来面目的“宗教消亡论”
    三、经实践证明应该加以完善的理论
    四、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宗教
    问题的新探索
    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