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 作者:陈德胜 李纯青 文根第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67390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244
  • 定价:¥1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在对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GDP的增长率、产业结构、汇率制度和外汇储备、货币政策、价格水平、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一、*终消费需求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50%左右,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资本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度达53.3%,超过了劳动、技术等要素之和。
    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状况大体相当于发达**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轻工业”时期进入“重工业”时期。2006年我国**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7%、64.67%和25.66%,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
    三、运用改进的阿格沃尔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2005年7月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7年6月,测度出的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累计增加额大约为2620.32亿美元左右,而在此期间,中国的实际外汇储备已经累计增加了5998.92亿美元。汇率制度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逐渐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终向自由
    文章节选
    **章 引言
    **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三)中国的经济增长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78—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三番以上,增长了7.5倍;经过29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GDF’总量排名第4位的**;根据2002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1980~200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4%,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能在1/4个世纪的时间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的也只有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20世纪初期的美国以及战后的日本与德国,但它们都没有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能够在27年当中保持了年均近lO%这样一个奇迹般的高增长速度。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以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提高了稀缺性资源的价格,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的供给能力趋于下降;而且生产要素存在着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使得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趋于回落在所难免。
    但问题是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我国与发达**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如果我国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难缩小与发达**的差距,更谈不上追赶了。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原有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逐渐得到解决,但有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逐步凸显,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对待和处理,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矛盾不断激化,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
    目录
    **章 引言
    **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高速增长的GDP
    **节 GDP的概念阐释与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GDP增长分析
    第三节 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的产业结构分析
    **节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外汇储备管理
    **节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分析
    第二节 中国的外汇储备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节 货币供应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货币供应分析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的价格水平分析
    **节 价格的相关概念阐释
    第二节 价格水平的测度
    第三节 中国价格水平测度的改进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的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节 中国的居民收入分析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创新性研究与政策建议
    **节 创新性研究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