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果书系,教育公平)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果书系,教育公平)

  • 作者:柳欣源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87229
  •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 页数:252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视角,以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建构为研究主题,从均等、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入手,系统阐述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现实剖析,概括了取得的的重要成就,揭示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执行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反思了存在问题的深层社会原因。从制度的要素分析和变迁路径选择两个维度,**阐明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构建路向,一是基于制度的价值选择、理念滴定、对象确证和环境审度等要素构成,提出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构建的理性构想;二是联系现实需求,从投入、监管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和**策略。
    文章节选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的研究价值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学术议题愈发彰显出较强的生命力。本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本书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均等化、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教育制度等基本含义,进而解析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其制度核心、实质、类型、属性、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从制度的变迁与建构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研究。其二,为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指导。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颁布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规定,形成了诸多模式、办法、机制和策略,在实践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但由于政府的教育治理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制度在基层的落实上仍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和系统的顶层设计,这使得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本书试图通过系统理论和实践改进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是对如何科学有效地架构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一些政策性的参考。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先突破口,是缩小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的有力举措,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有助于优化政府改善教育民生的制度设计。义务教育是关系民生的重中之重,因而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善教育民生的重大工程。提高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间的均等化水平,公平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既迎合了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更是直接体现了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诉求,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但现有制度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本书科学地阐述了制度构建中应秉承的设计理念,实地考察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在哪些方面进行实践推进、其薄弱环节如何加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构想,以为我国教育制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其二,有助于加快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保障和基础,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和实现底线。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成公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旨在为全国公民提供水平相当的、公平的义务教育服务,尽可能地缩小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社会多元主体均能同等地受益。新世纪以来,**不遗余力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一些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教育结果不均等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需通过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尝试去深入剖析并找到解决路径。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提出: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的提出背景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一、关于教育公共性的研究
    二、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
    三、关于教育公共服务的研究
    四、关于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制度设计的可行性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制度视野: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解读
    **节 相关核心概念的理性认知
    一、均等与均等化的基本含义
    二、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三、制度与教育制度基本内涵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制度类型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涵义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核心与实质
    三、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类型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属性与特征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属性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特征
    第三章 制度变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演进
    **节 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一、制度变迁的发生机制
    二、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
    三、制度变迁的阶段周期
    第二节 国外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美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的时代循迹
    二、英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的动态发展
    三、日本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的立法进程
    第三节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新制度下高度集中的政府提供时期
    二、新法律颁布后的政府主导提供时期
    三、义务教育进入公共服务均等化时期
    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分析
    第四章 制度分析: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审视
    **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考量依据
    一、法规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规定
    二、政策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规定
    三、技术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考量指标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状态分析
    一、经费投入提供状态
    二、办学条件提供状态
    三、师资队伍提供状态
    四、入学机会提供状态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反思
    一、博弈的理念:平均主义与差异补偿
    二、差别的社会:城乡二元与区域不均衡
    三、积累的效应:**校的扶持与禁止
    四、乏弱的问责:标准的完善与程序的规范
    第五章 制度构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性构想
    **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价值的诉求
    一、全纳——制度构建的基本诉求
    二、公平——制度构建的根本追求
    三、优质——制度构建的更高期盼
    四、良序——制度构建的美好愿景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理念的滴定
    一、底线公平
    二、利益均衡
    三、增量改革
    四、统筹兼顾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对象的确证
    一、老少边穷岛地区儿童
    二、随迁儿童
    三、留守儿童
    四、残疾儿童
    五、学困儿童
    第四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环境的审度
    一、制度环境
    二、资源环境
    三、文化环境
    第六章 制度安排: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推进
    **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制度
    一、立法立规贯彻执行
    二、全力做好转移支付
    三、适时做大“以省为主”
    四、努力优化投入结构
    五、积极引进社会资金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监管制度
    一、有效监管教师队伍建设
    二、有效监管教育机会均等
    三、有效监管办学条件改进
    四、建立有效监管长效机制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制度
    一、精准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设
    二、规范多元的绩效评估过程
    三、及时动态的评估结果反馈
    四、健全明确的评估法律保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果书系(主编郅庭瑾,朱益明)
    构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20—2035年间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我国**治理的重要目标。本书详细论述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及现实问题,**阐明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构建路向,对于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