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做人做事有分寸
QQ咨询:
有路璐璐:

做人做事有分寸

  • 作者:程书博
  •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 ISBN:9787807532514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255
  • 定价:¥26.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532514
    • 作者
    • 页数
      255
    • 出版时间
      2008年05月01日
    • 定价
      ¥26.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通过对人们为人处世与安身立命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懂得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善于把握分寸。
    本书主要向你阐述了做人做事的有关知识。本书在成书的结构上,我们力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读者只要按目索引、顺藤摸瓜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校准自己如何改进与把握好分寸。在成书的语言上,我们力求简洁明快,轻松自然,并且配以一些经典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津津乐道,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文章节选
    **章 讲分寸做人才能境界高尚
    1.世间万物都需要把握“度”
    分寸,既可以指物体空间距离的大小,又可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由此也就可以知道,分寸是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之间的一种尺度。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论叫黄金分割,科学家称之为神圣分割——0.618:0.382。这是一个神奇的比例,如果遵循其规律,就会呈现一种和谐的美,会让我们的视觉感到非常舒服。相反,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律进行,就会让人觉得奇怪,觉得丑,觉得不对劲儿。在生活中,这个*具有美学价值的奇妙比例也几乎无处不在,数学、物理学乃至建筑设计中,都需要这样一个科学的比例发挥作用。
    我们知道,东汉以后才开始出现佛祖的塑像,但究竟要塑成什么样子,直到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确定。据说,南朝刘宋宗室子弟曾经铸造了一座铜佛像,准备安置在寺内供人瞻仰祭拜。当这个一丈六尺高的佛像铸成之后,前来瞻仰的人都觉得佛像怪怪的,不够庄严。有人说脸庞过于消瘦了,有的说脸部的比例不够合理。大家七嘴八��,说什么的都有,但**统一的意见就是应该为佛像整整容。这项工程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工匠们却被难倒了,都感觉不知从何下手。这个时候,有人提议请知名的隐士戴撷出出主意。戴撷看了之后对众人说:“不是脸太瘦,而是肩膀太肥。”于是,工匠们就照着戴撷的指点,立刻为佛像的肩膀**。经过一番削削打打之后,佛像的比例*终协调起来,佛像的脸庞也不再显得瘦削,大家都觉得相当满意。
    这种比例和度,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分寸。分寸之过与不及,不是缺点,就是遗憾。比例适合、分寸适度,美感、格调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对自然万物如此,对人也如此。一个人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就难以把事办好。真理过一分就可能变成谬误。喝酒适度,身心愉快,气氛融洽,超过限度,自己难受,身体受损;谦虚是必要的,过了头就成了虚伪;自强是对的,处处想占上风就让人难以相处;自信是必要的,过了头就成了狂妄自大;对人帮助是对的,热心过火就会让人觉得俗不可耐或无所适从;和领导搞好关系,服务好是对的,过火了就会陷于阿谀奉迎;当领导的讲原则是对的,但如果策略不对,难免影响工作效果……
    人生的纷纷扰扰,很多都是分寸的伸缩、调节所引起的。分寸,往往是生活长河上的一个分水岭,把握不好它,好与坏、爱与恨、喜剧与悲剧就可能发生相应转化。分寸几乎隐藏于这一系列转化之中,鬼使神差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虽然我们并不容易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不过恰如其分地把握分寸却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得不注意的严肃问题。
    在人际交往上,我们都见过关系特别好的朋友突然之间反目成仇,也见过热恋时恨不得黏在一块儿的人过了那段狂热的时期后便“劳燕分飞”。原因没有别的,就是交往失了度没了分寸的缘故。弹乐器的人都知道,弦调得太紧会崩断,所以琴师常常要调试琴弦,把过紧的弦松一松。人和人相处也如此,在一起久了就需要适当分开,“远香近臭”就是这个道理,适当的分寸是保持融洽关系的有效润滑剂。
    做事情也一样,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有个寓言故事说:有一位国王,长得身高体壮,可惜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这位国王叫来三个**的画师给他画像。**个画师把国王的双眼画得炯炯有神,两腿粗壮有力,十分英俊威武。国王一看十分生气:“这是个善于逢迎的家伙。”随即命人把画师推出斩首。第二个画师吸取前一个画师的教训,把国王画得十分逼真,国王看过之后又一脸怒气地说:“这叫什么艺术!”又叫人把这位画师的头砍了。第三个画师把国王画成正在单腿半跪打猎的样子:双手端着猎枪,一只胳膊肘依托在瘸腿上,一只好眼睛睁得大大的,另一只瞎眼睛紧紧闭着瞄准前方。国王看后十分高兴,奖给这位画师一袋金子,还封他为“国内**画师”。由此我们可以说,做事情如果不实事求是,会让人认为缺少真诚,过分了就没有好结果。实事求是有好处,但也要讲究分寸,太直接地批评对方或暴露缺陷,往往不容易让人接受。
    我们无时无刻都要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立足社会*基本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的需要五个层次论,即生理需要、**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且每一种需要的获得无不与讲分寸有密切关联。尤其是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更要依赖于对分寸的适度把握,才能获得对这些需要的满足。
    2.智者要有智者的处世艺术
    人生当中*难把握的两个字是“分寸”。我们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出门旅游的时候,人们喜欢在一些景点留影。大多数人会用刻有当**志的匾额做背景,并千方百计地突出其特点。人们拍摄的方法就是把距离拉近,表明自己和那个景点之间的联系,显示什么时间曾经到此一游。假如这个景点就在自家门口,人们反而会忽略这块匾额的重要性,忽略了特点突出的那一部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审美的角度就要变换一下。换句话说,就是要推远些距离,这样的感觉可能会更好。
    照一张相尚且如此,更何况为人处世。分寸,是人的心灵需要的氧气。假如氧气没有了,心灵就要窒息。一句话,讲分寸是智者**的处世艺术。
    战国时代的赵国将军廉颇,武功高强,身经百战,在沙场上以一当十,屡立战功。当文官宰相蔺相如官职比自己高出一截时,廉颇心中非常不满,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个耍嘴皮子的文官,官位不应该比自己高。就扬言要让蔺相如受点儿羞辱,蔺相如知道后就千方百计地躲着廉颇,避免与他直接见面。廉颇见蔺相如不敢见自己就很得意,以为蔺相如真的怕他,其他人也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后有好事的人就问蔺相如为什么要怕比自己职位低的廉颇,蔺相如说:“我并不是害怕廉将军羞辱我,更不怕廉将军让我在众人面前丢面子。我个人的荣辱算得了什么呢?秦国人正盼着我们将相出矛盾、国内出乱子呢。若我与廉将军天天互相仇视,互不服气或者互相拆台,不是正好给秦国创造了攻打我们的机会吗?为了**的长治久安,我只好先避免与廉将军见面了,等廉将军想明白了也就理解我了。”廉颇听说后,感到非常惭愧,向宰相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齐心协力,共同保障了赵国的繁荣与**。
    这则“将相和”的故事所以能成为千古美谈,就是因为宰相蔺相如善于把握做人处世的分寸,得当地调整与廉颇的关系,*终“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掌握处世的分寸同样很重要。某厂宣传部张部长是一个求才若渴的人,见到基层单位的小刘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文笔不错,就多方跑动,终于将小刘网罗到自己的麾下。几年后,由于小刘精明能干,被调到厂办公室工作,厂办主任也很器重他。
    过了不久,小刘忽然觉得,张部长似乎对自己有点儿看法,关系有渐渐疏远的感觉。私下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张部长和厂办主任之间有矛盾。张部长认为,小刘已是厂办主任的人了,有点忘恩负义。误解的形成很简单,一次下雨,中层干部开会,小刘拿着雨伞去接上级,只发现雨中的厂办主任,却没看见站在门口避雨的张部长,这雨中送伞就送出误解来了。
    盛怒之下,张部长对个别人抱怨说,自己当初看错了人,没想到小刘是一个势利小人,见利忘义。小刘得知原委才意识到自己被严重误解。
    “这可怎么办呢?”小刘有些为难了。
    经过反复思考,他采取如下处理办法。
    每当有人说起自己与张部长的关系时,他总是实事求是地解释说两个人之间没有矛盾。这样做可以一方面向张部长表明自己的人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误解的继续扩大,便于缓和与张部长的关系。
    只要小刘和张部长在工作中有接触,他总是先向张部长问好,不管对方理与不理,脸上总是笑嘻嘻的。每逢工作上有宴请一起招待客人时,小刘总是斟满酒杯,当着客人的面向张部长敬酒,并坦然说明是张部长培养和提拔,自己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小刘的感激与坦然,不仅是出于礼貌的介绍,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心灵表白,表达了自己并非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就这样,张部长终于和小刘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巧妙而又恰如其分地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失败的多是因为分寸把握得失调,成功的则多是因为分寸得当。有的人只是喜欢接近自己的领导或者对自己有用的人,对这些人言听计从、唯唯诺诺,无论什么事都俯首帖耳,却较少答理那些对自己看起来没有用处的人或领导,甚至连正常的工作程序也不走,理应汇报的事情也置之不理,那么,领导一变动这些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之,作为领导也要一碗水端平,有分寸地处理事情,不要有什么事总是找自己喜欢的部下去办。不得分寸要领的人,必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必然会给工作和自己的形象带来不好的影响。
    3.有远虑还要有近忧
    棋坛高手之所以能临阵不乱、稳操胜券,根本的原因是他善辨对手的棋路,明察对手跳马、飞象的用意、目的,自己则韬略在胸、沉着应对、巧手遏制,进而分割包抄,战而胜之。反之,若不看对方采用何种战术,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往前冲,那是输定的。诸葛亮之所以能辅佐无立足之地的刘备三分天下,关键在于他洞悉天下大势,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1952年,美国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想要制造大型喷气式飞机。他们以往主要是制造军用飞机的,曾经尝试制造过商用飞机都惨遭失败。在商用飞机市场上波音公司没有地位,其他公司也没有证实过商用喷气式飞机的市场价值。其竞争对手认为,螺旋桨式飞机仍继续占有商用飞机市场的主流。
    面对种种困难,波音公司还是毅然生产了喷气式飞机,并把它命名为波音707,从此把商用飞机带入了喷气式时代。这一切应该归功于波音公司有一个大胆的目标,即把波音发展成商用飞机的重要角色。
    当时,其竞争对手还坚持生产螺旋桨式飞机,而对喷气式飞机的市场前景持谨慎观望态度,从而失去了宝贵的商机。
    大胆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明确,又难以达到的目标。像福特公司的大胆目标是“让汽车平民化”;索尼公司在雇员不足千人,毫无海外影响时,即提出了让其产品遍布全世界的远大目标。
    并非目标的存在激励了进步,对于目标的承诺才更重要。制造波音747,本身应该是一个大胆的目标。但正是“即使花费整个公司的财富也要制造它”的承诺使大胆的目标*终得以实现。今天,众所周知,波音747是飞机行业*赚钱的产品,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作出生产它的决定并非易事。因为其开发成本相当于今天的50亿美元,并需要大约14年才能开始赢利,关键问题是波音公司勇于作出大胆的决定,勇于冒险。
    近几年,世界钢铁价格因为中国的强劲需求而大涨,许多钢铁制造企业因为准备不足而错失良机。日本的三井物产由于提前作好准备,趁机大赚了一把,让许多同行羡慕不已。
    三井物产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早在7年前,在钢铁价格低迷的时候就开始布局。因为中国当时正要开始大规模建设,全力发展经济,跟日本在1960-1975年因建设需求,钢铁生产增长8倍的情况相仿,甚至需求量会更多。三井物产经过调查,认为今后每年需求将会有3%的增长。所以,三井物产在1997年就立即着手,大手笔投资300亿日元购买巴西CMM采矿公司40%的股份,并在世界各地通过分公司的力量积极收购钢铁原料的廉价股份。当时,许多同业人士都认为三井物产疯了,但今天看来却让人不能不佩服三井物产的远见。**管理大师石滋宜*新推出著作《经营DNA》,三井物产的案例被石先生称为“有远见才有大机会”,高度称赞三井的经营能力。
    通过研究“有远见的企业”可以发现,它们通常有超乎寻常的自信,甚至是骄傲。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很大胆,甚至冒险的举动。但在这些有远见的企业看来,认为它具有达到目标的能力,它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能做到。
    远虑与近忧的哲理说到底就是我们要居安思危,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发生的情况,防患于未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是明智的:“当人们都完全相信我时,我感到是危险的。”遗憾的是,这样明智的企业家在中国不多,一些刚成立没几年的企业,一炮打响以后,便开始春风得意,以为从此可以打遍天下**手,信誓旦旦要进入世界五百强之列。其浅薄、无知、荒唐,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当时刻保持一点儿远虑,时刻想到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局面,从而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摆脱近忧的苦恼。当我们在计划未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当下,如果不能很好地兼顾当下与将来,考虑问题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话,一样会遭受损失。
    4.处世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就是不执著、偏向于某一方面。老子讲无为,我们认为是应该联系无所不为来理解,什么都可以不做,什么都可以做,这与孔子讲的“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异曲同工。鲁迅也讲:“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执著、偏向于“有”或“无”,这正是“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佛家也有讲不要执著于有我与非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老子淡泊名利退隐,孔子讲学,鲁迅用笔抗争……他们都在走着中庸之道,因为他们已超然于获取和舍弃。
    能够与人保持正常的关系,必须像一架天平一样,保持一定的平衡,不偏不倚,不厚此薄彼。如果处理事情,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而是把关心变成偏心,不用说与别人保持正常的距离,十有八九会破坏相互间的友谊。
    分析“偏心”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主观认识上存有偏差。现实生活中,能够不偏不倚的确是很难把握的,人们在社会上大都想摆脱孤立无援的窘境,力争使自己的所言所行有所依托,有所呼应。何况,谁没有个亲朋故友的?所以很容易产生偏倚某人或偏倚某事的心理。这其一是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少数人把偏心眼儿看做是个人感情的需要,于是乎,不时地给自己的老乡、身边人“吃”点儿偏食,在工作上多一些关照,在生活上多一些照顾;还有的人,因一点儿蝇头小利就放弃原则和公正,给予个别人特殊关照。其二是方法不得当造成的。有些人为了树典型、拉关系,对那些素质好、能力强的骨干青睐有加,百般呵护、关怀备至,即使发现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姑息迁就,对一些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人则态度冷淡、漠然视之。其三是由于作风不扎实。一些人作风轻浮,平时不注重深入下属中间,掌握**手材料,了解情况往往停留在听汇报、看大面上,或者用老眼光看人,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处理问题,相同的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采取不同的态度。甚至还有的人,尤其是***偏听偏信,只注重听身边人的意见,听颂歌,对一些批评建议产生反感情绪,当成耳旁风。久而久之,这种偏心眼儿必然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降低自身的威信和形象。
    每个单位的人际关系都很复杂,有些人专爱拉帮结派、挑拨是非。不管你是否愿意,都有可能被别人拉拢过去,成为他想发展的对象。当他毫无缘由地对你热心,并跟你“谈心”之时,你就要学会不偏不倚了,你要尽量冷淡,避免卷入一些无聊的人际争斗中去。
    ……
    目录
    **章 讲分寸做人才能境界高尚
    1.世间万物都需要把握“度”
    2.智者要有智者的处世艺术
    3.有远虑还要有近忧
    4.处世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5.高标准处世低调去做人
    6.得意不忘形,失意不���馁
    7.成熟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
    8.讲分寸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第二章 讲分寸表现才能获得认同
    1.“秀外”还要兼顾“慧中”
    2.厚道里面也要透着精明
    3.谦虚但不让人感到虚伪
    4.适度表现自己的个性形象
    5.抬高自己却不贬低别人
    6.把握符合身份需要的尺度
    7.与众不同也不要过于不同
    8.外圆内方乃为人处世之道
    第三章 讲分寸说话才能恰到好处
    1.会“说”才能塑造好形象
    2.注意说话的“虚”与“实”
    3.拿捏好说话的“轻”与“重”
    4.注意说与不说、说多说少的分寸
    5.对人赞许也应该有分寸
    6.善于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
    7.不失分寸把话说到恰到好处
    8.处理好会说与会做的关系
    第四章 讲分寸办事才能无往不胜
    1.求人办事要把握好尺度
    2.因人而异与因事而异
    3.讲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
    4.*好给人留有回旋余地
    5.欲取时必须先有所给予
    6.适当地采取疏与导
    7.恰如其分地体现刚与柔
    8.分清冷处理与热处理
    9.人情千万不可以透支
    10.该清楚则清楚该糊涂则糊涂
    11.火候到了再揭开锅盖
    12.掌握一点儿拒绝别人的艺术
    13.矫枉的时候切莫过正
    14.求人办事如何“绕圈子”
    第五章 讲分寸交际才能游刃有余
    1.分寸交友增添个人魅力
    2.能够自尊并且尊重他人
    3.与人和睦相处但不失自我
    4.严于律己也要宽以待人
    5.待人态度应该冷热均匀
    6.得理之时不妨让人三分
    7.善于宽容别人悦纳自己
    8.等距离外交谁也不得罪
    9.“贴心”就好,不必“知心”
    10.善于把握交际间的距离
    11.在亲密无间中把握交朋友的尺度
    12.异性间相处更要呵护彼此的空间
    第六章 讲分寸职场才能顺风顺水
    1.会实干也要会巧干
    2.分内分外都要兼顾
    3.不侵权也不越权
    4.到位但不要过位
    5.尊重领导但不必奉迎
    6.服从领导却不必盲从
    7.顾上的同时也要会顾下
    8.不但要会争还要会让
    9.从容面对进与退
    10.成大事必须能屈也能伸
    11.与上级领导相处时的分寸
    12.与同事相处时的分寸
    13.与下属员工相处时的分寸
    编辑推荐语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任何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分寸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 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过程。人生之旅生命闪光处,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总之,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实现做人做事的*高境界。
    本书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读者只要按目索引、顺藤摸瓜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校准自己如何改进与把握好分寸。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年轻读者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能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达,越走越宽广。
    为了行事要有分寸,与人交往也要有分寸;说一句话要有分寸,递一个眼神也要有分寸。
    分寸——智者与愚者行事准则与做人方式的区别:
    智者润物无声 愚者天花乱坠
    智者绵里藏针 愚者剑拔弩张
    智者力不使尽 愚者弓满势尽
    智者见好就收 愚者欲壑难填
    智者循循善诱 愚者咄咄逼人
    智者不即不离 愚者痛快淋漓
    智者不卑不亢 愚者委曲求全
    智者有礼有节 愚者俯首贴耳
    智者有张有弛 愚者紧崩慢松
    智者有条有理 愚者毫无头绪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