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企业网络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企业网络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 作者:郭劲光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8387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319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也因此使得合资、战略联盟、供应链伙伴关系等组织形式成为诸多企业用来实现资源和战略共享而实施的核心战略。这不仅是对“纯粹”排他性、对抗性竞争观念的超越,而且是对“利己性”合作观念的抛弃。本书将上述纷繁复杂的企业组织新形态用一个外延更加宽泛的统一概念——企业网络——来加以涵盖,并试图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构建一种新的解释范式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文章节选
    第三章 网络分析
    社会结构牵涉到个人之间、角色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等多种层次的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模式。要分析这种关系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必须发展出分析这种关系的工具。这种工具应能被用来一般性地处理社会结构。所谓一般性地处理是指这种工具适用于各种层次的分析。在各种重要的概念中,网络无疑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好概念。
    ——张其仔(2001)
    一 网络分析的兴起
    结构分析中直接对具体社会关系中的网络的关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社会人类学。英国的结构功能主义以网络描述社会结构,但网络在这里只是一个隐喻(metaphor),结构功能主义的真正兴趣在于文化如何规定人的行为。这种规范分析对有界群体(bounded group)内的研究是有效的,但不能研究跨群体的各种关系。为了研究��种跨界关系(cross cutting ties),本世纪50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如纳德尔(S.F.Nadel)、巴恩斯(J.A.Barnes)开始系统地发展网络概念。他们把网络定义为联系跨界、跨社会的社会成员的一种关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人类学家在研究移民问题时发现需要网络分析工具。他们发现,这些移民不但在城市中形成了**的支持关系(supportive ties),而且和他们的家乡保持着强烈的联系。网络跨越了部落、居住和工作场所的界限。1954年,J.A.巴恩斯用“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去分析挪威一个渔村的跨亲缘和**的关系。在此研究中,网络概念不但使他**地描述了村庄的结构,而且在解释诸如获得工作和政治行为上比规范概念(normative concept)更为有用。不久后,伊丽莎白·博特(Elizabeth Bott)**次发展出了网络结构的明确测量工具——结(knit),现在称为密度(density),从而引起了社会科学家的广泛注意。
    ……
    目录
    前言
    **章 网络基础
    一 网络的概念描述
    二 企业网络科斯式问题的解释
    (一)利用纯市场方式协调企业间关系的利与弊
    (二)利用纯层级制协调企业间关系的利与弊
    (三)市场与组织的相互渗透
    (四)企业网络的协调准则
    (五)企业网络的规制结构
    三 网络的驱动力
    (一)渗透性
    (二)共生性
    (三)网络的动态性与系统性
    四 社会网络网络效应的初步描述
    (一)社会网络对合作交易的维持与制约
    (二)企业家间的关系网络
    第二章 网络动因及类型比较
    一 网络的动因——基于战略联盟的解释
    (一)组织间关系(IORs)的形成
    (二)战略联盟的概念及类型
    (三)联盟的动机
    (四)联盟与兼并的选择问题
    二 网络的类型比较
    (一)网络的类型
    (二)类型间的比较分析
    三 不同信息关联模式下的供应商网络、意大利工业区和硅谷
    (一)单一组织不同任务单元的信息关联模式
    (二)企业群体的信息结构
    第三章 网络分析
    一 网络分析的兴起
    二 网络分析的研究层次及假设
    (一)组织间群落
    (二)组织领域
    (三)社会人假设及从有限理性到结构理性
    三 埃默森-库克的网络理论体系
    (一)埃默森的交换网络理论要点
    (二)库克的理论纲要
    第四章 社会资本与社会嵌人性
    一 网络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竞争绩效
    (一)观点的回顾与评价
    (二)对传统资源观的拓展
    (三)网络资源与竞争绩效:来自小企业发展的证明
    二 社会资本分析
    (一)社会资本:结构的二元性与宏、微观分析的整合
    (二)经典性观点的回顾与简要评价
    (三)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
    (四)研究的局限与本土化研究应注意的几点
    三 嵌入差异与嵌入绩效
    (一)社会嵌入性观点的引入:经济社会学的发展
    (二)嵌入性发展的几种思想观点

    (三)嵌入的类型及嵌入悖论
    (四)嵌入性与嵌入绩效的差异
    第五章 网络治理
    一 网络治理机制的一个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
    (一)网络治理的内涵
    (二)网络治理的条件
    (三)治理机制制度化的分析
    二 企业网络中的信任机制及信任差异性分析
    (一)引言
    (二)信任研究的比较性评价
    (三)信任/合作与人际信任/组织间信任
    (四)信任差异性分析
    (五)网络信任的建立机制
    三 基于互动论的企业网络协调观
    (一)企业网络:新“水桶理论”的提出
    (二)互动论与网络协调
    第六章 网络实践与网络发展
    一 网络生命周期及网络特点:基于中小企业网络的考察
    (一)中小企业网络发展的生命周期
    (二)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特征
    二 “第三意大利”的发展及企业间网络模式的趋势分析
    (一)意大利工业区发展的概况和相互联结机制
    (二)意大利工业区内网络的构建形式
    (三)企业间关系的变革:“第三意大利”发展的新模式
    三 网络中的知识创造与学习
    (一)网络文化
    (二)组织学习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也因此使得合资、战略联盟、供应链伙伴关系等组织形式成为诸多企业用来实现资源和战略共享而实施的核心战略。本书将上述纷繁复杂的企业组织新形态用一个外延更加宽泛的统一概念——企业网络——来加以涵盖,并试图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构建一种新的解释范式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