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再生水回用与公众接受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再生水回用与公众接受

  • 作者:付汉良 刘晓君 丁超 何玉麒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20165563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196
  • 定价:¥1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今,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发展到几乎能生产出满足任何水质标准的再生水,污水处理技术已不再是制约再生水回用推广的*困难,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问题,即公众对再生水回用的排斥。针对这一问题,本书文首先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理清学科内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并采用质化研究的方式,获取再生水回用一线的专家和再生水的直接使用者居民对于再生水回用的关注和顾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居民再生水回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揭示不同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而后通过采用采用互补的实验室实验和田野实验手段,确定不同类型政策对于再生水回用公众接受行为的作用效果。并结合再生水回用行为的特点,分别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政策的对于再生水回用公众接受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主体模型l建立再生水回用行为引导政策作用效果的仿真模型,模拟确定不同类型政策对人体接触程度不同的再生水回用类型作用效果。
    目录
    **章 绪论 **节 再生水回用行业的国际国内形势 第二节 再生水回用推广政策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节 居民再生水回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综述 第四节 理论模型 第五节 研究述评 第六节 本书改进之处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再生水回用公众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范畴提炼及模型构建 第三节 模型阐释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内隐联想测试的城市居民再生水回用行为引导政策作用效果实验研究 **节 研究假设、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居民再生水回用行为引导政策作用效果的田野实验 **节 政策作用效果的田野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节 基于田野实验确定政策作用效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保动机激发政策作用机理 **节 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 第二节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变量定义及问题来源 第三节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各组分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四节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拟合度检验 第五节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路径系数检验 第六节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中介效应检验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示范引导政策作用机理 **节 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 第二节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变量定义及问题来源 第三节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四节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拟合检验 第五节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路径系数检验 第六节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中介效应检验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 **节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变量定义及问题来源 第三节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四节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拟合检验 第五节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中介效应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主体建模的再生水回用行为引导政策作用效果仿真 **节 研究假设和研究框架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三节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内隐联想测试知情协议书 附录2 内隐联想测试利手问卷 附录3 内隐联想测试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 附录4 内隐联想测试外显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5 分层随机抽样调研问卷 附录6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标共变异数矩阵 附录7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共变异数矩阵 附录8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共变异数矩阵 表目录 表2-1 规范激活模型变量定义 表2-2 TAM在各领域应用示例 表3-1 访谈提纲 表3-2 受访者情况 表3-3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 表3-4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表3-5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表4-1 再生水回用单类内隐测试实验样本情况描述 表4-2 再生水回用单类内隐联想测试过程 表4-3 干预刺激前再生水回用内隐联想测试实验数据汇总 表4-4 再生水回用内隐联想测试对照组实验数据汇总 表4-5 再生水回用内隐联想测试组内比较数据统计 表5-1 调研样本统计量 表5-2 调研样本情况描述 表5-3 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测量 表5-4 接受意愿结构模型的信度和收敛效度 表5-5 接受意愿结构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5-6 接受意愿结构模型交叉效度检验 表5-7 关于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不同对照组的方差分析 表5-8 假设检验 表6-1 后果意识测量 表6-2 责任归因测量 表6-3 水环境保护动机测量 表6-4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的信度和收敛效度 表6-5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区别效度 表6-6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6-7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交叉效度检验 表6-8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表6-9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假设检验 表6-10 对水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因至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6-11 对水环境污染的后果意识至水环境保护动机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6-12 对水环境污染的后果意识至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7-1 自我构建测量 表7-2 再生水回用态度测量 表7-3 再生水回用感知有用性测量 表7-4 再生水回用感知易用性测量 表7-5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的信度和收敛效度 表7-6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区别效度 表7-7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7-8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交叉效度检验 表7-9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 表7-10 假设检验 表7-11 关联型自我构建至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7-12 假设检验 表8-1 再生水回用风险感知程度测量 表8-2 对水务管理部门的信任程度测量 表8-3 再生水回用了解程度测量 表8-4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的信度和收敛效度 表8-5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区别效度 表8-6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8-7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交叉效度检验 表8-8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 表8-9 假设检验 表8-10 再生水回用了解程度对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8-11 假设检验 表8-12 对水务管理部门的信任程度至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9-1 按人类使用再生水接触程度划分的再生水回用用途 表9-2 不同引导政策与再生水回用用途的相关性检验 表9-3 ANN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图目录 图1-1 调研数据统计 图1-2 研究技术路线 图2-1 调节变量模型 图2-2 远程中介模型 图2-3 双影响因素模型 图2-4 技术接受模型逻辑框架 图2-5 实验方法的优劣对比 图3-1 扎根研究流程 图3-2 再生水回用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图4-1 再生水生产使用环节 图4-2 再生水回用单类内隐联想测试示例 图5-1 居民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结构模型标准化估计 图6-1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 图6-2 改进的再生水回用规范激活模型标准化估计 图7-1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行为TAM理论模型 图7-2 拓展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接受模型标准化估计 图8-1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假设 图8-2 知识普及政策作用机理模型标准化估计 图9-1 研究流程设计 图9-2 再生水使用个体决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图9-3 BPNN模型的性能 图9-4 个体行为决策逻辑 图9-5 主体交互规则 图9-6 引导政策作用效果对比 图9-7 再生水回用接受意愿均值变化量对比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