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

  • 作者:王正平著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98289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道家和墨家,围绕着理想道德人格,对生与死、荣与辱、义与利、理与欲、群与己以及道德行为准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书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历代哲人的伦理道德观及道德教育观做一梳理和评述,包括儒家的孔孟、程朱,亦包括道家老庄、墨家墨子,以及近代孙中山与蔡元培。在中国哲人看来,追求人生的至善至美,首先要追求思想和行为的至善至美,这样才有至善至美的人生。本书在感慨先贤圣哲的智慧人生与中国人所应秉承的道德精髓之余,对于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健全向上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中国公民有积极意义。
    目录
    目录 引 论 汲取中国固有道德之智慧,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001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013 一 道德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位置/016 1 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本主义倾向/016 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与“道德”概念/019 二 人格的“至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宗旨/021 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理想的 道德人格/021 2 .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023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025 一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点/027 1 在道德价值的*终目标上,追求“****”, 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027 2 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 政治思想的融合/029 3 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 制度,强调个体服从整体/030 4 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 性质/032 5 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 贱利”的倾向/034 二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035 1 “德教”与“修身”合一/036 2 “知道”与“躬行”合一/037 3 “言教”与“身教”合一/038 “****”:中国传统生态道德智慧/041 一 “天”与“人”合一:宇宙生命统一论/045 二 “天道”与“人道”合一: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 内在统一/051 三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尊重生命价值,兼爱 宇宙万物/057 心养性”的道德教育思想/111 1 存心养性/111 四 “相辅天地之宜”: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061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067 一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070 1 仁者“爱人”/070 2 “智、仁、勇”统一/072 3 见利思义/073 4 中庸/075 二 孔子“导之以德”的道德教育思想/076 1 德教为主/077 2 寓德教于教学/078 3 为仁由己/078 4 .以身作则/080 墨子的“兼爱”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081 一 墨子以“兼爱”说为**的道德观/083 1 兼爱/084 2 节俭/086 3 义利合一/087 二 墨子“有道者劝以教人”的道德教育思想/089 1 人性如素丝/089 2 有道者劝以教人/090 3 志功合一/090 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093 一 老子以“无为”为原则的道德观/095 1 无为/096 2 不争/097 3 贵柔/098 4 .知足/099 二 老子“使民无知无欲”的道德教育思想/100 1 使民无知无欲/101 2 复归于婴儿/102 孟子以“ 仁义” 为*高原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03 一 孟子以“仁义”为*高原则的道德观/105 1 仁义/106 2 四心/107 3 人性善/109 4 去利怀义/110 二 孟子“存 2 培养大丈夫人格/113 荀子以“ 礼” 为*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15 一 荀子以“礼”为*高行为准则的道德观/117 1 隆礼/118 2 人性恶/120 3 以义制利/122 二 荀子“化性起伪”的道德教育思想/123 1 化性起伪/123 2 强学而求/124 3 积善成德/125 4 师贤师/126 5 知不若行/127 董仲舒“天人合类”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29 一 董仲舒以“天人合类”为特征的道德观/131 1 道之大原出于天/132 2 三纲/133 3 五常/135 4 正其谊不谋其利/137 二 董仲舒“以教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138 1 “性三品”说/139 2 “成性”“防欲”论/140 韩愈以“ 性情三品” 说为基础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43 一 韩愈以“性情三品”说为基础的道德观/145 1 性情三品/146 2 博爱之谓仁/148 二 韩愈“从师学习”的道德教育思想/150 1 品德可导/150 2 从师学习/151 第十一章 王安石“善恶由习”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55 一 王安石“善恶由习”的道德观/157 1 性情一/158 2 善恶由习/159 3 “道德”即“仁义”/161 4 “新”功利论/162 二 王安石“教学成才”和“五事成性”的道德 教育思想/163 1 .教学成才/164 2 五事成性/165 第十二章 二程以“天理”为核心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67 一 二程以“天理”为核心的道德观/171 1 天理圣人循而行之谓道/171 2 “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173 3 以理胜气、明理灭欲/175 二 二程“格物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176 1 格物穷理/176 2 上智下愚亦有可移之理/178 3 学为圣人/180 第十三章 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183 一 朱熹以“理”为基础的道德观/185 1 理一分殊/186 2 仁包五常/187 3 性同气异/189 4 .明天理,灭人欲/191 二 朱熹“居敬穷理”的道德教育思想/195 1 居敬穷理/196 2 知先行后/198 3 循序渐进/199 第十四章 王阳明“致良知”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03 一 王阳明以“致良知”为目的的道德观/206 1 心外无物/206 2 知行合一/207 3 格物致知/209 4 心本———良知/210 5 致良知/213 二 王阳明“复其心体”的道德教育思想/214 1 心上工夫/214 2 省察克治/215 3 事上磨炼/216 4 立志成圣/217 5 复其心体/218 第十五章 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19 一 李贽反封建传统的道德观/221 1 人必有私/222 2 迩言为善/225 3 致一之理/227 二 李贽“任物情”的道德教育思想/229 1 “绝假纯真”的“童心说”/229 2 “任物性”的个性教育说/231 3 “自立”的人格教育说/233 第十六章 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35 一 王夫之“习与性成”的道德观/237 1 习与性成/238 2 导欲于理/240 3 循天下之公/242 4 以身任天下/244 二 王夫之“继善成性”的道德教育思想/246 1 继善成性/246 2 因人而进/247 3 施之有序/248 4 明人者先自明/249 第十七章 颜元重“功利”“习行”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53 一 颜元重“功利”的道德观/255 1 “气质”一元论和“气质”无恶/255 2 “正其义以谋其利”的功利主义/258 二 颜元倡“实学”、重“习行”的道德教育思想/261 1 倡“实学”/261 2 重“习行”/263 第十八章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67 一 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道德观/269 1 天下为公,替众人服务/270 2 爱国心重,其国必强/272 3 人类以互助为原则/275 二 孙中山的民族道德教育思想/276 1 恢复和改造民族固有的道德/277 2 改良国民人格来救国/281 第十九章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和道德教育思想/285 一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观/287 1 公民道德纲领———自由、平等、博爱/288 2 “劳工神圣”说/290 二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292 1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293 2 以美育助德育/297 余 论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现代启示/301 附 录/311 附录1 《大学》以“大学之道”为核心的道德观/313 附录2 《颜氏家训》的道德教育思想/321 参考文献/332 后记/33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