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同位素水文技术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同位素水文技术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 作者:钱云平
  •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9787807343554
  •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01日
  • 页数:157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环境同位素水文技术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流域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取样分析,研究了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并通过利用3H、CFC等测龄技术确定了流域地下水的补给年龄,查明了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变化及影响,揭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演变机制和水资源演变规律,为流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以及黑河流域近期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从事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和应用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文章节选
    第1章 流域概况
    1.1 流域自然地理
    1.1.1 地理位置
    黑河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流域范围介于东经98度~102度北纬37度50'~42度40'之间,南起祁连山,北至额济纳的居延海,东至山丹大黄山,西至嘉峪关的黑山。流域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3省(区),流域总面积14.29万km2,其中甘肃省6.18万km2,青海省1.04万km2,内蒙古约7.07万km2;流域平原区面积约5万km2,流域面积的35%,其余地区为基岩山地、戈壁和沙漠。黑河流域地理位置。
    黑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游张掖地区位于古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之要地,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古享有“金张掖”的美称,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下游的额济纳旗有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基地,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的边界线长达507 km;居延三角洲的天然额济纳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又是当地人民繁衍生息、国防科研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
    1.1.2 地形地貌
    根据黑河流域地形地貌,黑河流域遥感影像图见图,黑河流域可分为上、中、下游3部分。
    出山口莺落峡以上的祁连山区为上游区,山区山势陡峻,西高东低,由南向北倾斜,沟谷切割剧烈,海拔高程大多在3000~5000m,祁连山主峰海拔高程为5564m。在4000m以上山区,常年积雪,其中在4500m以上发育有现代冰川,在3000~4 000 m生长有森林。祁连山区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降水较为丰沛,年均350mm左右,是黑河流域的产水区。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流域概况
    1.1 流域自然地理
    1.2 气候与水文
    第2章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质条件
    2.2 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流域水资源基本特征
    3.1 流域水资源存在形式
    3.2 降水基本特征
    3.3 冰川资源
    3.4 地表径流
    3.5 区域水循环特征
    3.6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3.7 流域水资源特征
    第4章 环境同位素水文技术
    4.1 同位素水文技术发展简述
    4.2 同位素水文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4.3 天然水体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4.4 地下水年龄(驻留时间)的确定
    4.5 CFC测龄
    第5章 环境同位素取样和分析
    5.1 同位素取样点选择
    5.2 取样所采用材料和设备
    5.3 野外取样工作步骤
    5.4 取样方法
    5.5 样品实验室分析
    第6章 黑河上游山区水循环特征
    6.1 水资源形成和转化的地质条件
    6.2 上游山区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6.3 山区降水同位素组成
    6.4 山区地表水同位素组成
    6.5 山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
    6.6 黑河上游水循环特征
    第7章 黑河中游水循环特征
    7.1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7.2 中游地下水动态
    7.3 水化学特征及演变规律
    7.4 环境同位素分析
    7.5 中游地下水年龄
    7.6 环境示踪剂沿河变化
    7.7 断面平衡法定量分析
    7.8 中游水循环模式及特征
    第8章 黑河下游水循环模式
    8.1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8.2 入境径流分析
    8.3 下游地下水动态
    8.4 下游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
    8.5 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
    8.6 水循环特征分析
    8.7 流域循环模式
    第9章 黑河流域水循环变化及影响分析
    9.1 黑河中游
    9.2 黑河下游
    第10章 结语
    10.1 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10.2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