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植物科学系列--植物系统分类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植物科学系列--植物系统分类学

  • 作者:(印度)辛格(Singh G.)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20512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436
  • 定价:¥8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综合多学科的信息,特别侧重于21世纪以来的学科新发展。该书集分类学的经典理论与近来的分子分类学、分支分类学和植物的计算机鉴别等于一体。特别注重植物命名、鉴定、分子分类学和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解释了系统发育、数量分类和分支分类学所涉及的一些复杂概念,从而使读者可以对这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各研究领域进行比较。在阐述这些方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关于鉴定、娄量会类和分支分类等方法的解释过程中,力图使用同一个研究问题作为范例。本书还对被子植物主要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系统位置的类群。本书*后一章提供了植物分类及系统学相关的国际性网站,扩大了读者接受信处的能力。本书对植物学、农业、园林等专业学习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分类学
    1.1 系统分类学的基本组成
    各种各样的系统分类学研究都归结为一个目标,即建立一个理想的分类系统,这需要鉴定、描述、命名以及确立亲缘关系。这样把信息更好地组织起来以便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利用,以研究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1.1.1 鉴定
    鉴定就是用已知的分类群辨认未知的标本并确定它在现存分类等级中的正确位置。在实际生活中就是给未知标本命名。这可以通过访问标本室,把未知的标本与储藏在标本室中的已正式鉴定的标本相比较来实现。如果实在不行,标本可以送到该领域的专门机构,请专家来帮忙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植物志、专著、手册以及图解等相关文献。当通过一种方法将未知的标本暂时鉴定出来后,还要通过与文献中这个分类群的详细描述相比较来进一步证实。
    近几年越来越常用的方法是将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拍照,将照片传至网上,咨询相关的专家,而这些专家通过看网上的这些照片把他们的意见发送给询问者。这样同行之间就可以在鉴定上**率地相互帮助。
    1.1.2 描述
    分类群的描述是通过记录植物的特征状态而将植物的特征列出来。简短的描述只包括那些分类学特征,而这些特征有助于将相近的分类群分开,这就形成了特征简介,而这些特征就叫做检索特征。一个分类群的检索特征确定了它的界限。描述要用一定的模式来记录(习性、茎、叶、花、萼片、花瓣、雄蕊、心皮和果实等)。对于每一特征,要列出它的特征属性。花的颜色可以是红的、黄的、白的等。要用半技术性的语言,用特殊的术语来描述每一特征,这样便于文献数据的编辑。
    ……
    目录
    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分类学
    1.1 系统分类学的基本组成
    1.1.1 鉴定
    1.1.2 描述
    1.1.3 命名
    1.1.4 系统发育
    1.1.5 分类
    1.2 系统分类学的目的
    1.3 系统分类学的发展水平
    1.3.1 探索或开创阶段
    1.3.2 巩固或系统分类学阶段
    1.3.3 实验或生物系统分类学阶段
    1.3.4 多学科的或综合的分类学阶段
    1.4 互联网时代的系统分类学
    第2章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背景
    2.1 基于宏观形态学的分类
    2.1.1 文字出现前人类
    2.1.2 早期文字文明
    2.1.3 中世纪植物学
    2.1.4 文艺复兴
    2.2 性分类系统
    2.2.1 林奈—分类学之父
    2.3 自然分类系统
    2.3.1 Michel Adanson(1727~1806)
    2.3.2 Jean B.P.Lamarck(1744~1829)
    2.3.3 De Jussieu家族
    2.3.4 de Candolle家族
    2.3.5 Robert Brown
    2.3.6 George Bentham和J.D.Hooker
    2.4 系统发育分类系统
    2.4.1 过渡期的分类系统
    2.4.2 人为系统发育分类系统
    2.4.3 现代系统发育分类系统
    第3章 植物的命名
    3.1 学名的意义
    3.1.1 使用拉丁文的原因
    3.2 植物命名的历史
    3.3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导论
    3.4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原则
    3.5 分类群名称
    3.5.1 属
    3.5.2 种
    3.5.3 种下分类等级
    3.6 模式方法
    3.7 作者的引证
    3.7.1 单作者
    3.7.2 多个作者
    3.8 名称的发表
    3.8.1 格式
    3.8.2 拉丁文的特征集要
    3.8.3 模式指定
    3.8.4 有效发表
    3.9 名称的废弃
    3.10 优先律
    3.10.1 优先律的限制
    3.10.2 种名的保留
    3.11 杂种的名称
    3.12 栽培植物的名称
    3.13 生物命名的统一
    3.13.1 生物法规草案
    3.13.2 系统发育法规
    第4章 描述植物形态的术语
    4.1 习性和寿命
    4.2 根
    4.3 茎
    4.4 叶
    4.4.1 叶序
    4.4.2 叶的寿命
    4.4.3 叶裂/叶的类型
    4.4.4 托叶
    4.4.5 叶形
    4.4.6 叶缘
    4.4.7 叶基
    ……
    第5章 植物鉴定的过程
    第6章 植物的分类阶元
    第7章 变异和物种形成
    第8章 分类学的证据
    第9章 表征方法:数量分类学
    第10章 系统发育方法:分支系统学
    第11章 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
    第12章 主要的分类系统
    第13章 被子植物的主要科
    第14章 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植物名称索引
    植物名词术语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