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诗词曲新论/汕头大学学术丛书(汕头大学学术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诗词曲新论/汕头大学学术丛书(汕头大学学术丛书)

  • 作者:张惠民
  •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369428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335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书摘
    知己意识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心态中始终深蕴着一份不无悲凉的知己意识,而这个“始终”的过程便形成了文化的传统,至今仍影响于满脑新理论满口新术语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从孔子几乎绝望的“知我其天乎”到鲁迅先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人生之庆幸,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到当代以蔡锷小凤仙传奇为主题的电影《知音》之红透南北为时人所艳称,以至于当代时髦口号“理解万岁”与里巷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均可见“知己意识”之由来之久根源之深基础之厚。所以我们回头审视古代士大夫这份知己意识之所从生及其在文学中的发展与诗意的表现,既是文化史上有意义的论题,也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且于当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之转换与建构有借鉴意义。
    中国士大夫文化心态中的知己意识,自从士成为一个社会**而希望致用于世时,便已经产生了。知己意识的产生,与士**的用世思想及其立德立功立言以期不朽的人生价值相关。致用于世,为社会济苍生,为自己取功名,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让社会认为其具有相应的德行与才能,而*终归结于取得当权者的了解认同赏识、**征辟、提拔任用。但现实社会条件的局限以及用人者胸怀眼光的差别、用人标准的不同与主观随意,社会甄拔人材制度的不科学、不完善以及人为的不公,使士大夫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希望极为渺茫而充满偶然性。加以一般土大夫多有缺乏自知之明的毛病,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期待过高,在严峻的社会现实中碰壁后不免产生怀才不遇不为人知的怨抑。而中国的士大夫又耻于自炫以求售,即鄙薄“推销自己”的求进方式,像毛遂自荐这样的脱颖而出的情形少之又少。既重不显山不显水的修养方式,又渴望社会的知赏,便造成了知己意识的普遍产生,其根源则在于社会对人才的埋没。
    我们从先秦典籍中追寻士大夫的“知己意识”,*好莫过于《论语》了,因它的经典性与反映在其中的群体性具有无**拟的典范性与代表性。我们看到,一部《论语》,即有近十次强烈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世不知己”之患。《论语·学而》(以下只记篇名)载:“子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生们学了本领不为人知不为世用于是懊恼,孔子却以提高自身修养来勉励,把它作为君子人格应有的内涵。孔子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们的任何关系都是双向的,别人对自己的了解知赏不容易,而自己对别人的了解与认知也不容易。不能为人所知,只是怀器不用而
    ……
    目录
    自序 5
    知己意识的历史文化内涵 9
    "清水芙蓉"之美的历史分析 25
    王维隐逸思想的多元构成 38
    苏轼文化人格的独立性 51
    苏轼论文艺创造的自由境界 73
    ……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汕头大学学术丛书之一,所收论文大多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所作,是作者一路思考之所得,文章学术研究与思想解放同行,感奋之处悲吟,显示了作者思辨之深刻与才情之发露。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