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再换一个角度来说说人格教育和教师人格的问题。爱因斯坦有一段话,他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今天这句话好像是老生常谈,我的意思,在爱因斯坦的时代,讲出这句话,是一个认识上的突破。我先谈谈当时背景情况。我们现在有一个概念“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在什么时候才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的呢?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一个比较普遍的认识是什么呢?是“智力成才”,就是看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看他的智力如何,聪明度如何。但是经过很多的调查研究发现,不能认为智力好就可以成才,聪明度高就可以成才。*典型的研究就是美国特尔曼教授的一个追踪调查。他选择了超高智商的1500人,跟踪了30年。到30年后,选出150个人成就大的,150个平庸的。一比较才发现,他们的智力并没有多大差异,真正使那些成功者获得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呢?主要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是他们的个性因素,比如说他有没有志气,有没有理想,责任感强不强,责任能力强不强,意志品质强不强等等。这些主要都是非智力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后来,人们就有一个新的认识,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正常,决定他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成人的关键是什么呢?应该是他的个性品质,是他的非智力因素。于是,在80年代这样一个认识就开始普及。我认识一位教授叫龚浩然,这是从北师大到浙江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教授。在80年代中期,他就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智力正常,个���成才》,发表在《父母必读》上。我们知道,个性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的品质。 在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从教育事业看,基础教育战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都要通过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向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来实现。从一个人的成长看,班主任在中小学阶段对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是中小学生学习做人做事*具影响力的指导者。目前,全国中小学约有444万个教学班,约有450万教师担任班主任,影响着两亿多中小学生,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代甚*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怎么强调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中小学班主任*辛苦,既要做教学工作,又要做班主任工作。当了班主任心中就装了几十个学生,每天迎来**个到校学生,送走*后一个离校学生,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还要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班主任的心,在班主任身上承载着学生的信赖、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责任。班主任的奉献我们都了解,班主任的压力我们都知道,班主任的苦恼我们都清楚,班主任的心愿我们都明白,班主任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付出的心血,党和人民*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