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Siemens PLM应用指导系列丛书)(Siemens plm应
QQ咨询:
有路璐璐: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Siemens PLM应用指导系列丛书)(Siemens plm应

  • 作者:洪如瑾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8714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152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从新技术应用的角度,介绍了NX6的History-Free Mode建模模式、同步建模技术的相关理念,详细地描述了同步建模相关命令的功能、操作与应用实例,内容包括改变设计、数据重用、几何约束变换、尺寸约束变换、自适应抽壳、横截面编辑与局部比例。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参考Siemens PLM Software Inc学习介质开发部提供的NX6 Help和技术市场部提供的Synchronous Technology相关材料编译而成。所附光盘除含有实例部件的练习文件外,还有主要命令操作的AVI演示文件,以及*后一章4个Step by Step综合练习的AVI视频演示文件。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是NX新老用户了解、学习和应用*新3D CAD同步建模技术的培训教材与自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及相关职业培训机构的3D CAD教材。
    文章节选
    1.2 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
    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History-Free Mode) 是一种独立于历史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改变是修改模型的当前状态,并用同步关系维护已存在于模型中的几何约束条件。在几何构建或修改时,特征操作历史不被存储,不对一系列特征建立时间顺序的依附。
    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提供对基于历史建模的另一种可替换的建模模式,用户可在一个更简单、更开放的环境中快速地设计。
    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有如下优势:
    不限制模型中一系列特征操作的时间顺序。
    同步建模命令允许修改模型,��不管其由来、相关性和建立过程。
    因为特征操作没有时间顺序,所以也没有特征回放。
    自由建模模式并不意味着没有特征。在此模式中,某些NX命令,如孔、倒圆、倒角和同步建模的尺寸命令被处理为“同步特征(Synchronous Feature)”。可以用与创建它们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编辑。在后续发布的版本中,将添加更多的同步特征。
    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基于模型的当前状态,没有一个排列好的特征顺序去建立与编辑模型,仅建立不依附时间顺序结构的同步特征。
    同步特征是一个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建立和存储的特征。同步特征仅修改局部几何体,无须更新和回放全程特征树。这意味着设计人员可以比在历史模式中更快地编辑特征。
    当需要探测设计概念且无须预先规划建模步骤时,独立于历史的模式是非常有用的。对后续设计的修改,如加工时,这种场合下的部件模型可以没有或是缺乏历史,或机械师不想在修改编辑模型时冒风险,它也是有价值的。
    在独立于历史的模式中,可以使用许多在基于历史的模式中有效的相同命令。某些命令用于建立局部特征,它们作为一特征集合被列在部件导航器中,独立于任一回放时序。尽管同步特征在部件导航器中看上去类似于基于历史的特征,但编辑它们需要的时间不会随特征列表的增长而增加。当对特征进行编辑时,没有历史反转或回放,这使得模型特征更新的效率显著提高。
    利用History-Free Mode可以快速设计和探究新概念,而无须预先计划建模步骤。可以方便地考察询问设计与理念,进行测试和在周围移动对象并删除那些不工作的对象。对于所有导入的或**的模型,History-Free Mode是*佳的建模方法,因为这些模型已经没有历史。
    History-Free Mode基本上是一种环境,在其中不累积线性历史,没有特征回放。
    当工作在History-Free Mode中时:
    可以同时使用传统建模命令和同步建模命令。
    可以
    …… 同步建模(Synchronous Modeling)是数字化产品开发中的新突破。同步技术提供一个基于特征的建模技术,这种建模技术**个支持基于历史或者独立于历史两种模式(History Mode and History-Free Mode)。它能将设计效率提高100倍。
    同步建模将*佳的约束驱动技术与同步技术集于一体,此技术进步的结果是*佳的设计解决方案,通过全新的决策推断引擎同时同步几何体与规则。在下列4个关键领域中实现了创新:
    快速的理念捕捉
    快速的设计改变
    改进的多CAD数据重用
    简化的CAD操作
    同步建模在设计时具有灵活性与自由性,而且继承了由约束与尺寸驱动,以及系统获得知识的能力,使得工程师与设计师可以专心于他们的工作而不必考虑如何去操控一个CAD系统。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是基于Siemens公司PLM Software学习介质开发部2008年5月提供的NX 6 Help,并参考市场部提供的技术资料编译的,可作为学习新的NX6 History Mode和History-Free Mode两种模式下同步建模的基础教程。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共有正文9章,附录1章:
    前言
    第1章 NX6的建模模式
    本章是对NX6的两种建模模式的基本介绍。包括两种建模模式的切换、同步技术、同步特征与核心的几何学技术。
    第2章 NX6同步建模技术
    本章是对同步建模技术的基本介绍。包括同步建模菜单与工具条介绍、应用实例演示。
    第3章 核心命令
    本章介绍同步建模技术的核心命令。包括移动面、拖拉面、偏置区、代替面、修改倒圆面尺寸、修改面尺寸与删除面。
    第4章 重用数据
    本章介绍同步建模技术的重用数据命令。包括复制面、剪切面、粘贴面、镜像面、图样阵列面与重用多CAD数据。
    第5章 几何约束变换
    本章介绍同步建模技术中使用几何约束变换命令移动面或面组。包括共面、同轴、相切、对称、平行与正交约束变换。
    第6章 尺寸约束
    本章介绍同步建模技术中使用尺寸约束变换命令移动面或面组。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与半径尺寸。
    第7章 自适应抽壳
    本章介绍同步建模技术中自适应抽壳。包括自适应抽壳操作、抽壳体、抽壳面、改变抽壳厚度命令。
    第8章 成组面、横截面编辑与局部比例
    本章介绍同步建模技术中的成组面、横截面编辑与局部比例命令。
    第9章 同步建模综合练习
    本章结合AVI演示提供4个同步建模的综合练习。包括移动面、拖拉面、横截面与角度尺寸编辑,对称移动面,自适应抽壳与编辑,同步模式编辑。
    附录 同步建模术语、面选择与共同的交互
    附录A 术语
    介绍同步建模的基本术语。
    附录B 面选择
    介绍同步建模技术中的面选择技术。包括面识别器、特征寻找器与提示的选择。
    附录C 共同的交互操作
    介绍同步建模技术中共同的交互操作。包括运动块与快速定向。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所附光盘含有主要命令的演示AVI文件和主要章节练习中需要的部件文件,供读者自己动手实践练习。
    《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主要章节练习部分由Siemens PLM Software研发**(上海PPDC),Synchronous Technology测试组工程师李亢、黄征宏、蔡昊、冯春晟、贺成志协助编写,李亢对《UG NX6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的初稿做了认真细致的校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第1章 NX6的建模模式 1
    1.1 基于历史的建模模式 1
    1.2 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 2
    1.3 两种建模模式的切换 3
    1.4 同步技术 5
    1.5 同步特征 6
    1.6 核心的几何学技术 6
    1.6.1 改变(Change) 7
    1.6.2 删除(Delete) 7
    1.6.3 重倒圆(Re-blend) 8

    第2章 NX6同步建模技术 10
    2.1 同步建模技术综述 10
    2.2 同步建模菜单与工具条 10
    2.3 同步建模应用实例演示 13
    2.3.1 移动面、拖拉面、横截面与角度尺寸编辑 13
    2.3.2 使对称 14
    2.3.3 自适应抽壳 15
    2.3.4 同步模式编辑 17

    第3章 核心命令 20
    3.1 移动面 20
    3.1.1 综述 20
    3.1.2 “移动面”对话框 21
    3.1.3 移动选择的面 25
    〖练习〗移动面 27
    3.2 拖拉面 27
    3.2.1 综述 27
    3.2.2 “拖拉面”对话框 28
    3.2.3 拖拉选择的面 29
    〖练习〗拖拉面 30
    3.3 偏置区 30
    3.3.1 偏置区综述 30
    3.3.2 “偏置区”对话框 31
    3.3.3 建立偏置区 32
    3.4 代替面 32
    3.4.1 代替面综述 32
    3.4.2 “代替面”对话框 33
    3.4.3 用另一个面代替单个面 34
    3.5 修改倒圆面尺寸 36
    3.5.1 修改倒圆面尺寸综述 36
    3.5.2 “修改倒圆面尺寸”对话框 36
    3.5.3 修改倒圆面尺寸 37
    〖练习〗修改倒圆面尺寸 38
    3.6 修改面尺寸 38
    3.6.1 修改面尺寸综述 38
    3.6.2 “修改面尺寸”对话框 38
    3.6.3 修改面尺寸 40
    3.7 删除面 40
    3.7.1 删除面综述 40
    3.7.2 “删除面”对话框 41
    3.7.3 从模型删除选择的面 42
    〖练习〗删除面 42

    第4章 重用数据 43
    4.1 复制面 43
    4.1.1 “复制面”对话框 44
    4.1.2 复制与粘贴面 47
    4.2 剪切面 49
    4.2.1 “剪切面”对话框 49
    4.2.2 剪切与粘贴面 53
    4.3 粘贴面 54
    4.3.1 “粘贴面”对话框 54
    4.3.2 粘贴面 55
    4.4 镜像面 56
    4.4.1 “镜像面”对话框 56
    4.4.2 用镜像面移动一组面 58
    〖练习〗用镜像面移动一组面 58
    4.5 图样阵列面 59
    4.5.1 “图样阵列面”对话框 59
    4.5.2 建立图样阵列表面 61
    〖练习〗建立图样阵列表面 61
    4.6 重用多CAD数据 62
    4.6.1 重用多CAD数据综述 62
    4.6.2 重用多CAD数据演示 62

    第5章 几何约束变换 67
    5.1 共面约束变换 67
    5.1.1 “共面”对话框 68
    5.1.2 用“共面”命令移动一组面 69
    〖练习〗用“共面”命令移动一组面 70
    5.2 同轴约束变换 70
    5.2.1 “同轴”对话框 71
    5.2.2 用“同轴”命令移动一组面 72
    〖练习〗用“同轴”命令移动一组面 73
    5.3 相切约束变换 73
    5.3.1 “相切”对话框 74
    5.3.2 用“相切”命令移动一组面 76
    〖练习〗用“相切”命令移动一组面 77
    5.4 对称约束变换 77
    5.4.1 “对称”对话框 78
    5.4.2 用“对称”命令移动一组面 80
    〖练习〗用“对称”命令移动一组面 81
    5.5 平行约束变换 81
    5.5.1 “平行”对话框 81
    5.5.2 用“平行”命令移动一组面 83
    〖练习〗用“平行”命令移动一组面 84
    5.6 正交约束变换 84
    5.6.1 “正交”对话框 85
    5.6.2 用“正交”命令移动一组面 86

    第6章 尺寸约束 88
    6.1 线性尺寸 88
    6.1.1 “线性尺寸”对话框 89
    6.1.2 用“线性尺寸”移动一组面 91
    〖练习〗用“线性尺寸”移动一组面 93
    6.2 角度尺寸 93
    6.2.1 “角度尺寸”对话框 93
    6.2.2 用“角度尺寸”命令移动一组面 95
    〖练习〗用“角度尺寸”移动一组面 96
    6.3 半径尺寸 97
    6.3.1 “半径尺寸”对话框 98
    6.3.2 用“半径尺寸”命令移动一组面 100
    〖练习〗用“半径尺寸”命令移动一组面 101

    第7章 自适应抽壳 102
    7.1 自适应抽壳 103
    7.2 抽壳体 103
    7.2.1 “抽壳体”对话框 104
    7.2.2 添加抽壳体到实体 105
    7.3 抽壳面 106
    7.3.1 “抽壳面”对话框 107
    7.3.2 利用“抽壳面”命令添加面到抽壳体 108
    7.4 改变壳厚度 109
    7.4.1 “改变抽壳厚度”对话框 109
    7.4.2 改变抽壳体的厚度 110

    第8章 成组面、横截面编辑与局部比例 112
    8.1 成组面 112
    8.1.1 “成组面”对话框 113
    8.1.2 用Group Face命令将一组面编辑成组 113
    8.2 横截面编辑 114
    8.2.1 在草图应用中编辑横截面 114
    8.2.2 “横截面编辑”对话框 115
    8.2.3 用“横截面编辑”命令修改实体 116
    〖练习〗用“编辑横截面”命令编辑实体 118
    8.3 局部比例 118
    8.3.1 “局部比例”对话框 119
    8.3.2 局部比例的基本程序 121

    第9章 同步建模综合练习 123
    9.1 移动面、拖拉面、横截面与角度尺寸编辑 123
    9.2 对称移动面 128
    9.3 自适应抽壳 132
    9.4 同步模式编辑 137

    附录 同步建模术语、面选择与共同的交互 144
    附录一 术语 144
    附录二 面选择 145
    附录三 共同的交互操作 150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