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Divine Narratives: Eccle
QQ咨询:
有路璐璐:

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Divine Narratives: Eccle

  • 作者:谢小英 丛书 雷翔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4077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71
  • 定价:¥1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主要以**的宗教建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作为一国**宗教的宗教建筑往往得到**的大力支持和推行,也是拥有*多信众崇奉的对象,因此这类宗教建筑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建筑艺术、技术所能达到的*高水平,也保留了这个地区主要的历史、文化发展信息。
    文章节选
    宗教建筑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是表达宗教思想的重要物质媒介,研究东南亚宗教建筑,离不开对东南亚宗教、社会、历史的探讨。东南亚有多样而复杂的宗教信仰,但对东南亚宗教建筑影响*大的是外来宗教。公元13世纪以前整个东南亚(越南北部除外)的统治者都被传自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所征服,兴建了大量的印度教一佛教建筑,扶南、骠国( Pyu)、堕罗钵底(Dvaravati)、阿拉干(Arakan)等地的建筑遗迹,吴哥(Ankgor)、蒲甘(Pagan)、占婆(Champa)、爪哇(Java)所盛开的建筑之花都是*好的见证。公元13世纪以后,东南亚中南半岛逐渐被小乘佛教统一,海岛地区(除菲律宾)成为伊斯兰教的领地,而后随着殖民者的步伐,天主教也长驱直入。但无论是印度宗教还是伊斯兰教、天主教都是在适应东南亚已有文化土壤的基础上才扎下根来,生长出融合本土特色的佛教一印度教、伊斯兰教、天主��建筑。因此,我们只有理清东南亚的社会背景、政治特色、本土信仰特点等,才能理解东南亚地区为何选择、接受这样的外来宗教:只有理清东南亚海上贸易的路线等,我们才能明白外来宗教的传播路径,找出东南亚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以及东南亚各国之间在宗教、建筑上相互影响的背后动因.只有明晰东南亚的文化特色,才能理解其宗教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独特面貌。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地分析、探讨东南亚宗教建筑产生、发展的规律。
    我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与教学,同时在大学设计院主持建筑设计,对于身兼理论研究与设计创作两个领域工作的难度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当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东雨亚建筑研究”的成果之一——《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书稿摆在我面前时,的确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建筑要有整体观、可持续觋,建筑创作要有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我将几十年的实践总结为“两观三性”,并努力将这种建筑哲理和创造思想运用到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研究当中。在我看来。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性是建筑的内涵,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任何时代的**建筑都是“三性”的综合反映,只是具体的表现各有不同,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两观三性”基础上的综合创造。《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用历史的眼光和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各种建筑背后的“三性”,比如《王权的印记——东南亚宫殿建筑》所说的“集大成’、《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提及的“本土化”、《转型的足迹——东雨亚城市发展与演变》明确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文化的烙印——东南亚城市风貌与特色》展现的“影响力量的综合作用”等等。可以说,《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生动地诠释了建筑的这种“两观三性”。同时,建筑应该是可持续的,我注意到《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普遍重视这一点,其中《居所的图景——东南亚民居》 一书认为民居是生长的建筑,并以此来研究建筑的可持续性,是有助于正确观察和理解建筑与城市的。
    目录
    序I
    序Ⅱ
    总前言
    前言
    **章 东南亚宗教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
    1.1 海上贸易:文化接触与宗教传播
    1.2 村社制度:宗教及宗教建筑移植的基础
    1.3 本土信仰:宗教及宗教建筑融汇的土壤
    1.4 神王合一:宗教及宗教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力
    1.5 稻作文明:宗教建筑空间性质和装饰意义的源泉
    第二章 东南亚的主要宗教和宗教建筑类型
    2.1 东南亚的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及印度教佛教建筑
    2.2 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及清真寺建筑
    2.3 东南亚的天主教及天主教堂
    第三章 东南亚宗教建筑的早期
    3.1 骠国的建筑
    3.2 堕罗钵底的建筑
    3.3 扶南及真腊前期的建筑
    3.4 占婆早期建筑
    3.5 马来半岛(现泰国南部)的早期建筑
    第四章 东南亚宗教建筑的成型期
    4.1 中爪哇时期的印度教—佛教建筑
    4.2 吴哥时期的印度教一佛教建筑
    4.3 蒲甘王朝的印度教一佛教建筑
    4.4 占婆印度教一佛教建筑的盛期
    第五章 东南亚宗教建筑的后期
    5.1 东南亚印度教一佛教建筑的后期
    5.2 东南亚清真寺建筑
    5.3 东南亚天主教堂
    第六章 传承与变异:东南亚宗教建筑传统特征及在现代的运用
    6.1 东南亚宗教建筑的传统特征语汇
    6.2 东南亚宗教建筑的艺术特质
    6.3 东南亚宗教建筑传统语汇的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