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设计艺术源远流长。但是,在整个原始社会所发生的设计艺术,毕竟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设计艺术品局限于利用自然界的天然物质进行简单的设计、加工,因此,体现当时设计艺术发展概况的是石器和骨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石器中特殊种类的玉器,虽在史前社会已十分发达,但由于玉器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在文明社会中都被用作礼器和装饰品,成为重要的工艺品,所以,我们在这里暂置不论,留待后面分论中做专章阐述。
一、围绕生活方式展开的设计活动
对于生活方式,一般地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之分。如果从哲学和人类学的范畴理解的话,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体模式与基本特征,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总和:而所谓狭义的生活方式,则通常是指人们对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和处理日常生活行为(衣、食、住、行、娱乐等)的特定方式。人类的生活方式,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可以说���人类对生活方式的要求诱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生活方式得以改善。
人类早期生活方式的总体模式,整体来说是相当封闭的,也是十分落后的。其封闭性表现在人类各群体、各部落、各民族之间,几乎全都处于相对隔绝的封闭状态之中,彼此之间很少有联系,而生活方式的落后性几乎表现在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如在饮食方面,远古时代,在火没有被利用和人工掌握取火技术以前,人类的食物来源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还处于茹毛饮血阶段。又如在衣着方面,则为兽皮、羽毛和树叶。还如住的方面,*初是在树上筑巢而居和利用天然洞穴居住。至于行的方面,可以肯定人类早期在陆上是没有什么工具可以代步的。
不知经历了多少万年,伴随着人类自身的进化,人类的生活方式终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发现了火的作用和人工取火的方法以后,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有了质的变化,随着这一变化,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设计相应产生和展开了。 设计艺术源远流长,从严格意义上说,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华民族概莫能外。谁也无法否认: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传世的,抑或是考古出土的实物,均证明我国古代在设计艺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研究探讨历史时期设计艺术的具体内涵、理论的积淀与确立,以及时代艺术风格与特征,不仅是增强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且对于我们今天从事艺术设计,从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出标志时代文化*高水准的艺术创造,也是必由之路。一、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从它产生之日起,对它的总结、研究实际上就已经开始。然而,对于这种设计与艺术两者的结合的命名,并把它上升到一门学科的高度,却是*近几十年间的事。1969年,美国学者赫柏特?亚历山大?西蒙(Herhert Alexander Simon)**提出“设计科学”这一学科门类的概念。在他所撰写的《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这篇**论文中,他从人的创造思维和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总结出了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包括它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实践意义。随后,设计作为一门独立于科学之林的学科,在欧美日本等**和地区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