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水岚村纪事:1949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水岚村纪事:1949年

  • 作者:摄影者 王振忠 李玉祥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21403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255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山村少年詹庆良的日记,曾经演绎过碧树红花中的人生梦想。它真实地描摹了一九四九年前后僻远山乡的社会生活,记录了特定历史情境中民众的内心体验:纯朴的乡村生活,独特的地方传统经验,天灾兵燹的迷茫和惊悸,下层民众的焦虑、失落,少年的欢乐与痛苦,……平凡而感人的个人世界,细腻的日常生活情节,一一道来。

    富于戏剧性的是,五十多年后,少年日记不知如何辗转流入上海滩,又因缘牵合落入一位好事者手中。……原本并不指望能找到日记的主人,但当人们牵丝攀藤找到水云深处的那个小山村,在村口遇见的**个人,竟然就是半个多世纪前日记的主人。……昔日的英姿少年,如今的陇亩老农,时光的交错令人浮想联翩;少年的梦想灿若春花,抚今追昔,如续前梦如访前生,一切往迹皆在苍茫明灭之间。老年的他,又曾留下怎样的记忆?知识是否真地改变了人的命运,还是命运本身就给人以不同的机遇?
    文章节选
    插图
    目录
    引言
    在历史和地理的边缘
    水岗村影像 2001.4-2002.2
    重访水岗纪程
    徽州乡土文献
    1.《詹庆良本日记》
    ……
    编辑推荐语
    山村少年詹庆良的日记,曾经演绎过碧树红花中的人生梦想。它真实地描摹了一���四九年前后僻远山乡的社会生活,记录了特定历史情境中民众的内心体验:纯朴的乡村生活,独特的地方传统经验,天灾兵燹的迷茫和惊悸,下层民众的焦虑、失落,少年的欢乐与痛苦,……平凡而感人的个人世界,细腻的日常生活情节,一一道来。

    富于戏剧性的是,五十多年后,少年日记不知如何辗转流入上海滩,又因缘牵合落入一位好事者手中。……原本并不指望能找到日记的主人,但当人们牵丝攀藤找到水云深处的那个小山村,在村口遇见的**个人,竟然就是半个多世纪前日记的主人。……昔日的英姿少年,如今的陇亩老农,时光的交错令人浮想联翩;少年的梦想灿若春花,抚今追昔,如续前梦如访前生,一切往迹皆在苍茫明灭之间。老年的他,又曾留下怎样的记忆?知识是否真地改变了人的命运,还是命运本身就给人以不同的机遇? 书评
    一个普通的山村少年,不经意间站在了历史和地理的边缘,以其鲜活的个人生命印证了历史的脉动和人生世态,提供了传统“历史”编年之外的一份民间记录。
    “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在回眸的一瞬间,人生总令人感慨万千。对少年詹庆良日记的解读,或许缘于我对徽州文化难以割舍的情结,但这薄薄一册日记如何从大山深处辗转我的案头,又如何在无心插柳的旅途中得以见到日记的主人,引出戏剧性的一幕,我想,这实在是因缘的巧合。也许,冥冥之中注定那个少年的天籁自鸣,会在这个喧嚣嘈杂的世界激起一串宁静的和音……
    本书的**部分*早以“在历史和地理的边缘:1949年的水岚村”为题发表于“世纪中国”网。上网当天,一位读者就写下《没有了那样的日子》的读后感,这位署名为“水岚村人”的网友这样写道: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风云也许我们都不关心。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战争也许我们都不关心。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爱情故事也许我们也都不关心。
    因为我们与世无争。
    我们只想在这片天空下细细雕琢自己的心情,
    我们只想在这片天空下享受着自己的生命,
    让它慢慢地走向死亡。
    等死亡来了,我也就洗洗身上的泥土,我也就安静地躺下,
    自然,我也就走去。
    可能这样的日子没有了。
    没有了这样的日子,
    也许曾经就不曾有过,
    也许永远也将不会有,
    有的只是那个远远的远远的小村……
    “水岚村人”所拥有的那种平和、恬静的心态,不知道是不是写出了詹庆良老人的生存处境——在时间的长流里,甘于做一株河底的水草,在一波波暗流涌动中摇曳生姿。我想,阅读他人命运而感慨良多的,大概不止我一个。
    此后,承陆灏兄的盛意,拙文正式发表于《万象》第四卷第九期(二OO二年九月)。那篇题作“水岚村纪事:1949年”的散文长达二万余言,几乎占了当期杂志的三分之一篇幅,大概是《万象》自创刊以来破天荒之长文。
    此次整理成书,除了**部分外,又续写了二OO二年春重访水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于是,全书便分成三个部分:在**、二部分,我试图用散文化的笔调,简要地记叙日记反映的主要内容,细致解读山村少年的生命景观,透视民间社会的浮生况味,力图勾勒出作为地理边缘的婺源之地域文化背景,以及一九四九年前后中国社会变迁在水岚村的投影,藉以反映我对徽州地域文化的整体认知。征得詹老先生的同意,我决定将标点、整理过的日记以及签书作为附录,收入本书的第三部分。为了保持原貌,对此仅作少量的笺注。书名虽然叫“水岚村纪事:1949年”,但我还是力图对日记涉及的社会风俗及文化现象,作尽可能详细的阐释,力图对徽州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流变作深度的描摹。一九四九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转捩点,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解读,对解放前后的各种社会事象之流变,作一历时性的分析,展现这片贫瘠而美丽的土地上的当代迷乱图景,以揭示从传统迄至现代传衍承绪之脉络。并在叙事之余,向学界奉献一批新的文献史料。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