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2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2

  • 作者:杨绛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045167
  •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1日
  • 页数:275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20045167
    • 作者
    • 页数
      275
    • 出版时间
      2004年01月01日
    • 定价
      ¥3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我们不必说《我们仨》的文学价值,也不必说这是名人写就,我们就用普通人的心态去阅读《我们仨》中的普通人,又该是怎样的震撼?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却又那么清纯脱俗,杨绛先生能为买到300 斤煤面掺土后打出500斤煤饼而高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这种生活离我们又是多么相近?钱锺书作为大学者,在与爱女的嬉戏中,像个顽童躲在书桌和钢琴之间发出“我不在这里!”的此地无银的喊声,还有比这父女俩亲情更浓厚的吗?钱锺书能在小小的女儿睡着时在她的脸上画胡子肚子上画鬼脸,从而可见父女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前我们只知道学者作家他们很理性的学习写作著述立说以及在某个领域的巨大贡献,却很少了解像钱锺书杨绛这样的大学者大作家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家庭生活,读了《我们仨》,使我们不但了解了他们的家庭生活,而且他们患难与共同心协力的精神感召力是那样巨大,他们之间既是亲人又是朋友,这种亲情、爱情、友情的张扬,使他们怎一个“情”字了结?
    文章节选
    插图1


    插图2


    《我们仨》


    九二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新著《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锺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经历,这在中国文学界和读书界,无疑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此书保持了作者一贯的优美风格:在温婉平实的文字中,蕴涵着深邃和厚重;所写的都是日常的枝节,却处处显出浓郁的人情味,及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气。选载的是书中的3、6两节。



    3

    我们**次到伦敦时,锺书的堂弟锺韩带我们参观大英博物馆和几个有名的画廊以及蜡人馆等处。这个暑假他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旅游德国和北欧,并到工厂实习。锺书只有佩服的份儿。他绝没这等本领,也没有这样的兴趣。他只会可怜巴巴地和我一起“探险”:从寓所到海德公园,又到托特纳姆路的旧书店;从动物园到植物园;从阔绰的西头到东头的贫民窟;也会见了一些同学。

    巴黎的同学更多。不记得是在伦敦还是在巴黎,锺书接到政府当局打来的电报,派他做一九三六年“世界青年大会”的代表,到瑞士日内瓦开会。代表共三人,锺书和其他两人不熟。我们在巴黎时,不记得经何人介绍,一位住在巴黎的中国共产党员王海经请我们吃中国馆子。他请我当“世界青年大会”的共产党代表。我很得意。我和锺书同到瑞士去,有我自己的身份,不是跟去的。

    锺书和我随着一群共产党的代表一起行动。我们开会前夕,乘夜车到日内瓦。我们俩和陶行知同一个车厢,三人一夜谈到天亮。陶行知还带我走出车厢,在火车过道里,对着车外的天空,教我怎样用科学方法,指点天上的星星。

    “世界青年大会”开会期间,我们两位大代表遇到可溜的会,一概逃会。我们在高低不平、窄狭难走的山路上,“探险”到莱蒙湖边,妄想绕湖一周。但愈走得远,湖面愈广,没法儿走一圈。

    重要的会,我们并不溜。例如中国青年向世界青年致辞的会,我们都到会。上台发言的,是共产党方面的代表;英文的讲稿,是钱锺书写的。发言的反应还不错。

    我们从瑞士回巴黎,又在巴黎玩了一两星期。

    当时我们有几位老同学和朋友在巴黎大学(Sorbonne)上学,如盛澄华就是我在清华同班上法文课的。据说我们如要在巴黎大学攻读学位,需有两年学历。巴黎大学不像牛津大学有“吃饭制”保证住校
    ……
    目录
    杨绛散文(2)
    一 我们仨
    **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附录一
    ……
    编辑推荐语
    本书选收作者于九十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之妆所创作的重要散文十篇。其中《钱钟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和《我在启明上学》等篇目均为**发表,具有史料价值。《记似梦非梦》和《陈光甫的故事二则》记述了几件令人难以理解然而确实发生的神奇故事,读来耐人寻味。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则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而在读书界产生巨大反响。 只是“我们仨”
    只是“我们仨”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我们想象的杨绛先生一家总是隔着森严的想象的壁垒的,是有诸如“学者家庭”一样的墙遮着眼的,而杨绛先生讲述的,只是平凡夫妻间一茶一饭中的相守,是三口之家的温馨天伦之乐。钱钟书不是别人眼中口里的“钱钟书先生”,不是学富五车的学者,而只是一个天真纯净又调皮如孩童的丈夫,钱瑗也不是**的钱教授,而是一个从小就聪慧又懂事的女儿,而杨绛,就是个平凡的妻子,拥有着平凡的幸福。“我们仨”拥有着平淡却珍贵的日子,“我们仨”都是那么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中的厮守,坚持着漫漫人生长路途中的相互照顾相互搀扶,坚持着“我们仨”。

    听说杨绛先生出新书,名曰《我们仨》。很期待。一向很敬仰钱钟书先生一家,也真的想去了解到底他们是怎样的家庭。
    不喜欢西单图书大厦,没有与书香相匹配的幽雅,反而喧闹如菜市。于是在一个连店名都散发淡淡木香的小书坊里买下了这本书。
    书封面是黄中调绿的颜色,粗布纹似的纸面,很平淡,不张扬,却也在不经意间给你怀旧的味道。
    翻开就是杨绛先生娓娓的诉说。一开始就是“万里长梦”,仿佛杨绛先生就坐在你对面,手握着一杯飘香的清茶,里面蕴着浓浓淡淡的怀念,微笑着和你闲话家常……
    “就从‘万里长梦’开始吧……”杨先生开始回忆丈夫和女儿双双病倒的日子,那也许是一场恶梦,但是杨绛先生依然微笑着陷入回忆,她送走了相濡以沫的丈夫,送走了心爱的女儿,“我们仨失散了”,“只有我一个人在等我们仨……”*浅显的字词,再平淡不过的语气,杨绛先生不是想剥开伤口给你看,而只是告诉你一个事实,因为《我们仨》要说的不是离散的痛,而是因为离散,使得杨绛先生只有怀念。
    真正值得怀念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日子。初读《围城》时才刚上初中,想象中的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幽默的、犀利的、深沉的、睿智的,甚至有时还有点尖刻,杨绛先生也说“不了解钟书的人会觉得他尖刻……”。却很难想象杨绛先生笔下的、生活中的钱钟书是这样一个人,天真、单纯,有时甚至感觉有点呆,而所谓的学者家庭竟然是如此充满天真童趣,不是该严肃凝重么?
    我们想象的杨绛先生一家总是隔着森严的想象的壁垒的,是有诸如“学者家庭”一样的墙遮着眼的,而杨绛先生讲述的,只是平凡夫妻间一茶一饭中的相守,是三口之家的温馨天伦之乐。钱钟书不是别人眼中口里的“钱钟书先生”,不是学富五车的学者,而只是一个天真纯净又调皮如孩童的丈夫,钱瑗也不是**的钱教授,而是一个从小就聪慧又懂事的女儿,而杨绛,就是个平凡的妻子,拥有着平凡的幸福。“我们仨”拥有着平淡却珍贵的日子,“我们仨”都是那么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中的厮守,坚持着漫漫人生长路途中的相互照顾相互搀扶,坚持着“我们仨”。
    杨绛先生讲完了,很沉静的叙述,很琐碎的故事。你会觉得这只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家常话一般,亲切但细碎。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学者家庭的轰轰烈烈,名人生活的不同凡响,或者杨绛先生的痛不欲生,你会失望。除了“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的感慨,除了“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失落,其他的都是温馨,有泪水也是暖的。
    但是,“我们仨”却永远是“我们仨”。“我们仨”已经不是简单的三个人的一样意义上的肤浅,也褪去世俗眼中的三个**学者的虚浮外衣,“我们仨” 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一种生活。
    在喧闹中“我们仨”守住一方宁静,在纷纷扰扰中“我们仨”只要一份平淡的相守,在繁乱浮华中“我们仨”有“我们仨”的厚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