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方药学--亚健康专业系列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方药学--亚健康专业系列教材

  • 作者:肖子曾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5433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297
  • 定价:¥6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教材是《亚健康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一本辅修教材。它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方剂学》为基础,着重介绍与亚健康干预关系密切的常用中药和常用方剂。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药学,共17章。第1章介绍中药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采集、炮制理论与技术,以及**性能、配伍、应用知识等。第2~17章介绍常用中药249种,按**功用的共性,结合治法进行分类,章以下适当分节。
    每味药均按采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研究进行分述,而以**应用作为各章的**内容。在应用中对亚健康状态的适应证单独列出。
    下篇主要介绍方剂学,共17章。**章**阐述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形式,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分类、剂型、用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余下各章依据以法统方的原则,选择适应于亚健康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的方剂132首。
    每首方下列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运用等项内容。
    组成中摘录该方的药名、制法,其用量亦遵原著,以便理解制方人的学术思想和配伍意义。为了便于临证应用,凡可作汤剂使用的方剂均在原用量之后注明现代常用量,即括号中的用量。
    方解中
    文章节选
    **章 中药学基础知识
    **节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对中药产地和采集的研究,能保证和提高药材质��,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一、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在我国纵横万里的大地,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以及辽阔海域,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同,并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则是其关键因素。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都是**的道地药材,受到人们的称道。
    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贵东北人参;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云南则后来居上,所产三七称为滇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总之,道地药材的真正要求,是以确保药材质量和临床**为标准,不必局限于产地地域。
    ……
    目录
    上篇 中药学
    绪言
    **章 中药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解表药
    第三章 清热药
    第四章 泻下药
    第五章 祛风湿药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八章 温里药
    第九章 理气药
    第十章 消食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补虚药
    第十七章 收涩药
    下篇 方剂学
    绪言
    **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解表剂
    第三章 泻下剂
    第四章 和解剂
    第五章 清热剂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七章 补益剂
    第八章 固涩剂
    第九章 安神剂
    第十章 理气剂
    第十一章 理血剂
    第十二章 治风剂
    第十三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 祛湿剂
    第十五章 祛谈剂
    第十六章 消导剂
    第十七章 驱虫剂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