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5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57 22 39 73 172 600 49787
本店铺共有 19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39
20%
商品问题
29
15%
支付问题
1
1%
发货问题
84
44%
退款问题
27
14%
其他
12
6%
已解决
192
100%
店主称呼:精品二手书店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302463387    地址:广东省 中山市 其它区 只卖正版,多地仓库发货,有时候会分多个快递发,可以放心下单
促销广告:只卖正版,多地仓库发货,有时候会分多个快递发,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重点公告: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二手书不支持退货,请知晓
本店不提供任何发票收据,请知晓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大部分都有货,部分地区包邮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发出后,不接受拒收
您好,二手图书为旧书、用过的图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因收来的都是二手图书,只卖正版二手,如收到书不是正版,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退货退款,运费我们承担
因收来的都是二手图书,只卖正版二手,如收到书不是正版,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退货退款,运费我们承担
店铺介绍
不接急单,重点公告: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

重点公告: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二手书不支持退货,请知晓
本店不提供任何发票收据,请知晓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大部分都有货,部分地区包邮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发出后,不接受拒收
您好,二手图书为旧书、用过的图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何清远 罗成强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图解黄石公素书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
ISBN:9787510805684 [十位:7510805686]
页数:318      
定价:¥39.80
店铺售价:¥22.00 (为您节省:¥17.80
店铺库存:2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302463387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图解黄石公素书》内容提要:
《素书》是由秦汉奇人黄石公所著,是一部类似于“语录”体的书,全书用一千三百六十个字说明了一个想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修身方法、处世之道、用人原则和治国经验。
参研此书,可精准地把握世道和人性,可以举重若轻地处世、治世。
本书对《素书》全书原文进行了解译,以简练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图画阐明了《素书》中蕴含的哲理,并结合丰富有趣的案例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图解黄石公素书》图书目录:
壹 原始章:道不可以无始
1.身兼五德,立身成名
2.遵循天道,万物可知
3.顺应自然,各得其所
4.宅心仁厚,天下归一
5.适宜变通,刚柔并济
6.遵礼重道,人伦有序
7.德才兼备,为人之本
8.治乱兴衰,关乎君子
9.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10.知进识退,见好就收
11.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12.时至而行,位极人臣
13.把握时机,建立伟业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5.德高望重,名垂千古
贰 正道章:道不可以非正
1.以德服人,众望所归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赏罚分明,以得人心
4.以史为鉴,通晓时务
5.明察秋毫,得人之心
6.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7.释人之嫌,从容应对
8.信守承诺,不失于人
8.廉洁公正,重义轻利
10.尽忠职守,量力而行
11.情势相逼,义无反顾
12.犯难涉嫌,委曲求全
13.大公无私,不贪私利
叁 求人之志章:志不可以妄求
1.清心淡泊,不为所累
2.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3.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4.于迹无嫌,于心无疑
5.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6.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7.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8.深谋远虑,所以不穷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11.识人善用,各尽其才
1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3.以史为镜,必无惑乱
14.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15.因应变化,得情制人
16.谨言慎行,明哲保身
17.不屈不挠,锲而不舍
肆 本德宗道章:本宗不可以离道德
1.集思广益,借梯登高
2.忍辱负重,以成大业
3.立身之本,修德为先
4.乐善好施,以诚待人
5.洞明真相,人情练达
6.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7.劳而有度,逸而有时
8.短视苟得,必无长久
9.贪心不足,以身徇物
10.恃才自傲,孤家寡人
11.上下相疑,危亡之患
12.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伍 遵义章:遵而行之者义也
1.智者自省,愚者自得
2.玩物丧志,当局者迷
3.君子慎言,祸从口出
4.出尔反尔,自取其辱
5.不怒而威,君主之尊
6.宽厚待人,礼敬有加
7.亲小远贤,自取灭亡
8.沉迷美色,误国废事
9.恃强者侵,名虚者耗
10.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11.措置失宜,群情隔息
12.薄施厚望,有失天理
13.用人不当,岌岌可危
14.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15.私授权势,扰乱纲纪
16.任用不仁,国将不国
17.机若不密,其祸先发
18.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19.说客当政,天下大乱
20.用而信之,立事成功
21.牧人以德,得民之心
22.赏罚不明,叛乱必生
23.喜谗仇谏,亡之不远
陆 安礼章:言安而履之之谓礼
1.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2.安在得人,危在失士
3.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4.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5.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择木而栖,择主而事
8.谦虚受益,自满招损
9.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10.民生凋敝,**衰亡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防微杜渐,以防不测
13.居安思危,乐不忘忧
14.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志趣相投,情投意合
17.同美相妒,同贵相害
18.同声相应,相互扶持
19.同艺相窥,同巧相胜
20.以身作则,取信于人
21.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附录一 《素书》
附录二 《素书序》
附录三 《素书》述要
附录四 《素书考》
附录五 《素书》提要
《图解黄石公素书》文章节选:
身兼五德,立身成名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解读
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思想体系是浑然一体的,不可分离。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分开来看,似乎是毫不相连的,但用在做人的道理上却是合而为一的。
这五方面都是精神方面的,即所谓的人的修养问题。黄石公认为,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同时具备这五种品德的人,才是至善至美的人。后世的人也对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进行了总结,在《大学》(治国安邦的学问)中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列在一起,可见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中国的文化当中也十分的重视个人修养,即“内省”,儒家所提倡的“仁者**”、“得人心者,得天下”等,都是用精神上的指引者来带动影响社会。
黄石公之所以选择张良作为自己衣钵的传承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个人素质。虽然没有历史记述黄石公以前是否认识张良,但他应该是很仔细地观察过张良,并通过*后一次的实地考察,*终选中了张良。
据《史记》、《汉书》记载,张良本是韩国的**,在秦灭韩之后,他意图光复韩国,于是结交刺客。在刺杀秦王失败后,逃亡到下邳隐姓埋名,藏匿起来。也正是在此时期,张良得到了黄石公的赏识,得到了《素书》这本书,*后得以辅佐刘邦平定关中,计破蛲下,鸿门斗智,计谋天下。汉朝建立后,张良画箸阻封,奇谋制韩,劝都关中,以及在汉朝稳定之后假托神道,功成身退的明哲保身的行动中都透露着智慧之光。张良曾使用“小怨不赦,大怨必生”这条计谋,劝说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安抚了开国的功臣,避免内乱。因而刘邦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后世把张良的这些功绩皆归于《素书》。
张良能得到《素书》,也是颇具周折。虽然事情很简单,但是如若落在平常人身��,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涵养。故事是这样的,隐居在下邳的张良在桥上散步时,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老者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帮我下去把鞋捡上来!”面对老人的无礼,张良有些恼怒,但见老人年事已高,便忍怒拾起鞋子递给他。老者却得寸进尺,只是把脚伸出来了。张良更是气愤,但反过来一想,既然已经替他拾来了鞋子,现在给他穿上又能怎样,于是便跪下给他穿鞋。老人含笑而去,不一会儿又返回来说道:“你这人还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了,老者见到张良生气地说:“跟老人家约会,应该早点来,你比我来得还晚是什么道理。”之后愤愤而去,并再次要他五天以后再来。又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发现老者又先到那里了。于是,又有了五日之约。这一次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他刚到桥边不久,就发现老人蹒跚而来。这一次老者很高兴:“这样才对。”随即拿出一部书,日:“读是则为**师。”意思就是,如若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甚至可以辅佐帝王治理天下。这就是所谓的“圯桥授书”,张良苦读此书,尽得黄石公的真传。
在秦末农民起义时,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并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危机,在楚汉相争的复杂局面里,总能化险为夷。而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巧妙地跳出权力之争的旋涡,这一切都出自于《素书》的智慧。
在《素书》中提到的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可以说是中国人文思想的至高境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基础。以道为本,以德为用,以仁济世,以义处事,以礼待人,可以说这就是处世治国的根本,谋术、权变的准绳,涉世、立身的起点。
在中国历朝历代用于治国安邦的思想体系中,道、德都是*根本的。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就是说由于世风日下,人们离天道本有的和谐、**越来越远,矫情、伪饰代替了先天的淳朴、自然,所以不得不用伦理道德来约束世人;而当道德不再起作用的时候,只能用仁爱来挽救;当仁爱之心日渐淡薄之时,就要伸张正义,当正义感也丧失殆尽后,就只能用法规礼制来约束民众了。
因此,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天道在不同时机,不同形式下权变而使用的结果,实际上是一而五,五而一的不同说法和解释。
黄石公的执行概念是朴实的,那就是要遵守行为准则,建立秩序,这就是“礼”。
遵循天道9万物可知
原文: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之间)。大而八纺之表,小而芒(纤)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
王氏曰:“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解读
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道”就是人们所履行的,使万事万物不断处在它的运动变化之中,却不知道它们运动变化的由来。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它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系,是人们处世必须遵循的原则。人们都在无意识之中遵循着这些自然规律,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也是这样。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不妄为,也就是不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无不为就是遵循客观规律而为之,做到这些就可以无所不为,也就是说什么都可以做。人们在无意识中遵循规律,很容易导致偏离所应遵循的规律,难免在看待问题时有偏差,以偏概全。
据说曾有个楚国人,生活比较清贫,偶然的机会读到《淮南子》,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他深受启发。故事讲述的是当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住了身体,这样可以轻易捕捉住自己的食物。于是这个天真的楚人便认为既然螳螂窥伺蝉时树叶可以隐身,那么使蝉隐身的那片树叶似乎也可以为他所用。他决定试一试,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但是哪片才是可以隐身的树叶呢?楚人便收集了大量的树叶回家,一片一片地尝试。这样过了**,楚人的妻子被他问得烦了,不胜其扰,当他再次拿起一片树叶时,便回答说“看不见了”。楚人大喜,便带着这片树叶明目张胆地去拿别人的东西,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扭送到了官衙,县官听完缘由便大笑着把他当做傻子释放了。这就是所谓的“楚人隐形”,也即是“一叶障目”。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发人深省。有光线,人就会看见物体,楚人妄图隐形,但他不懂这种自然规律是无法违背的,即使是在当今社会,隐形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也未能实现。而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更加形象,明白清晰地证实了这一点。其实,道包容在万象当中。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动静休止,言谈仪表,以致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小到纤细的草籽内核,哪里没有道体的存在呢!人们虽然时时刻刻离不开它,事事处处都在运用它,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奥妙所在。
其实,道具体又分为天道、地道、人道,蕴意丰厚。粗略理解为,四时为天道,万物为地道,礼制为人道。比如,天有四时,在某一时,就要遵循某一时的规律,人和万物都无一例外。冬天就要裘衣皮袍,皮毛裹体,而不可薄纱护身,褪毛乘凉。道是一种抽象的自然规律,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天下无不在它的掌握之中。要想不为其所制,而使其为我所用,便须找到其核心。中国自古所制定的农历和二十四节气歌,即是根据天时而来。而中国古代的礼制,便是规定的人伦纲常。民众若能遵循道的规律,也用不着法令之类,会自动达到一种均衡。但是在懵懂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做。这就需要有一些条文性的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哪些是被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这样来规范人类的行为,就像百川归大海一样,使人们在行动上能寻找一个正确方向。
宇宙和人世并非独立的,而是相互感应、相辅相成的,古代的圣人、先贤们都能够心领神会,并尽心竭力地去顺天行事。比如说,帝尧十分恭敬地顺应上天的法则,就像敬畏上帝一样;舜遵天道顺应人事,而建立了七大政治制度,为后人所用;大禹依据山川自然地理的实际情况,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傅说曾经向武丁讲述过天道运行的自然原则,才使商朝得以中兴;周文王将天道的规律与人间法则结合起来,才推演并发展了八卦;周公旦效法天地四时的规则,建立了春夏秋冬四官,同时设立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负责调和阴阳;孔子觉得天理人道太过奥妙,所以有不谈“怪力乱神”之说;老子却将其概括为“无”与“有”两个概念。在道的规制、引导下,人们自然而然地行事,一切皆水到渠成,达到无为而治。
《阴符经》里说:“了然了宇宙自然运行的法则,领悟了万物一体的规律,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自然物我同一,此刻天地之间,人世之内,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统统藏于胸臆,任我主宰。更何况类似刑罚、名实、制度等,这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呢!顺应天道的规律做什么都会容易,违背天道的原则,就会寸步难行。
P20-26
……
《图解黄石公素书》编辑推荐与评论:
《素书》由秦汉奇人黄石公所著,全书仅一千三百六十字,语言精炼,字字珠玑,句句金玉。《素书》把道、德、仁、义、礼融为一体,书中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贯穿着古代圣贤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思考。相传黄石公于圯桥密授张良此书,张良仅用十之一二,便助刘邦灭项羽,兴大汉,并能以此书明哲保身,得享天年。
本书以简洁易懂的文字匹配新颖而富有想象的图画,对《素书》中的智慧和哲理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对《素书》的主题——“人”的问题予以深入的阐释。让读者获得高屋建瓴的人生谋略。本书蕴含着极大的智慧,用心参研,定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