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1 0 0 0 2 117
本店铺共有 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1
50%
发货问题
1
50%
已解决
2
100%
店主称呼:MISS张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500172794    地址:北京 北京市 丰台区 东老庄77号
促销广告:正版!新书!特价!买到就是赚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京京图书,本公司提供正版新书!发货速度快~欢迎各位前来购买!
店铺介绍
本店铺位于北京批发市场库房面积约1500平,主要经营大学教材,社科,中小学等系列书籍,只提供正版书籍!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郑洪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
ISBN:9787502369880 [十位:7502369880]
页数:100      
定价:¥29.90
店铺售价:¥12.80 (为您节省:¥17.1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500172794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内容提要: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内容简介: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精华。《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收录了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医学的建制化与公共卫生;中西汇通的思想;“科学化”的努力;中西医学观念对对碰等内容。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广大读者一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更加了解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图书目录:
保卫生命:中西医学的共同使命
道路篇
1 传统医学:多彩的世界医学文明
医学为“保卫生命”而诞生
医学体系各异其趣
古代欧洲医学:地中海的伟大孕育
阿育吠陀医学:一印度河畔的奥义
中医药学:黄土地诞生的奇迹
古代美洲医学失落的传统文明
2 科学带来的转折:异军突起的近代医学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的兴起
人是机器
生物医学体系的建立
实验医学的确立
病菌学说的形成
免疫——自然愈病力
医学实践的成就
外科的伟大进步
身体感官的延伸
医学的建制化与公共卫生
“魔弹”的发现
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医邂逅西医
中西医学的接触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中西汇通的思想
中医“存废”之争
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
民国“废止旧医”事件
中医的变革
“科学化”的努力
吸收近代医学成果
新中国的中医发展
中医政策的确立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道理篇
4 医学思维的比较
传统医学智慧的特点
综合、辨证的思维
对生命和躯体的整体认识
近现代医学的优势
传统医学的科学性
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
中医发展的“李约瑟难题”
5 中西医的选择与配合
中西医学观念对对碰
健康与预防
疾病与诊断
**与用药
治标与治本
中西医配合之道
辨证与辨病结合
**手段的配合
**的配合
6 医学走向何方
现代医学的进展与困境
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
技术的正面与反面
世界潮流的回归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补充医学的兴起
传统医学的生命力
医学思想的拓展空间
对“科学”内涵的充实
结语:以生命为**
后记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文章节选:
说起中医,人们并不陌生,它的不少术语早已深深烙入我们的日常用语之中。像“上火”、“中风”、“湿热”,一说大家都知道;常用中,像大枣、生姜,也是饮食中常用的佐料,药食两用。这都说明,中医中来源于生活,是非常生活化的医学,“百姓日用而不知”。更重要的是,中医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临床**,能解决问题,这是它立足的根本。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中医药取得很好的**,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也让老百姓温习了一次生动的中医实践课。
但是现在一般的老百姓,讲起中医理论会觉得非常深奥难懂。原因之一,恐怕与近代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足有关。自从鸦片战争后,有些人对本民族文化失去了自信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了头。缺乏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医理论也就难以很好地理解。像“阴阳”、“气”、“风”等等生理病理概念,离开其临床基础和文化背景,就不好体会了。
中医理论“难懂”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习惯于用西医的观念来看问题。中小学的常识课、生理卫生课,教的都是西医的知识。这些知识当然很有用,但对中医的理论绝口不提,反映的仍然是民族自信心缺失的问题。中西医是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用西医的思维来看中医,就不容易理解。要知道中医某些貌似“不科学”的说法背后,其实有着大科学的内涵,我们不能用西医的标准作为“科学”的标准。
在21世纪,我们必须重新对我们**的中华文化树立起信心并加以发扬,以造福于世界和人类。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除了**、科研、教学和药业等各条战线的努力外,向老百姓宣传和普及中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普及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能完全学懂中医,但是希望能够通过普及让人们可以了解中医理论的特点,知道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学会一些中医的养生防病原则,这对健康生活和防病治病是很有好处的。
应该说,中医的科普工作很有必要,但要做好却不容易。难就难在怎样把中医的高深理论,用现代的语言很好地表达清楚,既要有科学性,也要力求通俗性。所以我认为,科普也应该属于科研工作。《通俗中医药丛书》的作者在科普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丛书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我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读起来也觉得趣味盎然,广大读者一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精华。人类不能没有中医。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更多的中国人,甚至世界各国人民,能够领略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更加了解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编辑推荐与评论: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用通俗的语言,配以大量彩图,从医学历史的角度,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使读者对中西医学有更多的了解。可供对中医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参阅���
国内首部图文版中医基础知识普及读物!
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主要从医学历史的角度,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使读者对中西医学有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