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100.00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0 2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流年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官渡区 黄土坡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旧书,购买多本多仓库发货,多本可优惠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店铺介绍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闻荻江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复合材料原理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
ISBN:9787562914440 [十位:7562914443]
页数:238      
定价:¥17.00
店铺售价:¥8.70 (为您节省:¥8.30
店铺库存:8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复合材料原理》内容提要:
《复合材料原理》是经全国高等学校复合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讨论并确定教材大纲而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同时定为复合材料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教材。目前,国内涉及复合材料类专业的各高等院校,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讲述有关复合材料原理的部分内容,编写本教材是各院校的需要,但一方面由于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短、发展速度快;另一方面本教材涉及的学科面宽,特别是功能复合材料的出现,属于本教材范围内的有关内容,没有较系统的论述,很大一部分以分散的研究成果出现,同时有不少成果也不属成熟的内容,故对编写本教材带来很大难度。虽然本着以成熟、全面及涉及材料的前沿为设想,以使学生从掌握基础理论转入对新材料理论的认识为目的编写了本教材,以期能为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发挥作用,但也因上述原因,难免有些不尽人意。
本教材除了作为复合材料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必修教材外,也可以作为材料学专业的其他方向的参考教材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复合材料原理》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复合材料中的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
1.2 本课程研究的范围
1.3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要求

2 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2.1 材料的复合效应
2.2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复合效果
2.3 复合材料的模型及性能的一般规律

3 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解析
3.1 界面效应
3.2 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对象
3.3 表面及界面化学基础
3.4 浸润动力学
3.5 增强体的表面特性及对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影响

4 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特性
4.1 复合材料界面形成过程
4.2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界面理论
4.3 非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及界面结构
4.4 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机理
4.5 复合材料界面优化设计
4.6 界面分析技术

5 复合体系的典型界面反应
5.1 无机有机复合体系的界面反应
5.2 无机无机复合体系的界面反应
5.3 无机金属复合体系的界面反应
5.4 金属金属复合体系的界面反应
5.5 有机有机复合体系的界面反应

6 复合材料的界面处理技术
6.1 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
6.2 粉状颗粒的表面处理技术
6.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纤维表面处理
6.4 基体材料的改性技术

7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复合规律
7.1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复合
7.2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复合关系
7.3 粒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7.4 复合材料力学复合的其他问题

8 复合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复合规律
8.1 密度
8.2 热性能
8.3 燃烧特性
8.4 光学性能
8.5 耐化学性

9 结构复合材料
9.1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9.2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9.3 有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9.4 金属基复合材料
9.5 陶瓷基复合材料
9.6 混杂复合材料

10 功能复合材料
10.1 压电复合材料
10.2 导电复合材料
10.3 磁性复合材料
10.4 吸波复合材料
10.5 摩阻复合材料
10.6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10.7 倾斜功能(梯度)复合材料
10.8 耐放射线性复合材料附录
主要符号表参考文献
……
《复合材料原理》文章节选:
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现代复合材料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工业、国防等部门应用领域的扩大,相继出现了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各类功能复合材料,使复合材料得以迅速的发展,为材料学科中*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新分支,也为材料学科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成为高新技术发展、新材料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复合材料原理》是经全国高等学校复合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讨论并确定教材大纲而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同时定为复合材料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教材。目前,国内涉及复合材料类专业的各高等院校,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讲述有关复合材料原理的部分内容,编写本教材是各院校的需要,但一方面由于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短、发展速度快;另一方面本教材涉及的学科面宽,特别是功能复合材料的出现,属于本教材范围内的有关内容,没有较系统的论述,很大一部分以分散的研究成果出现,同时有不少成果也不属成熟的内容,故对编写本教材带来很大难度。虽然本着以成熟、全面及涉及材料的前沿为设想,以使学生从掌握基础理论转入对新材料理论的认识为目的编写了本教材,以期能为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发挥作用,但也因上述原因,难免有些不尽人意。
本教材除了作为复合材料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必修教材外,也可以作为材料学专业的其他方向的参考教材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参加编写本教材的有华东理工大学周润培教授(7.4、8.1~8.5、9.2~9.6及10.8),武汉工业大学曾黎明副教授(4.6、5.1~5.5、6.1~6.4)、黄志雄副教授(10.2、10.5~10.7),其他章节由苏州大学闻荻江教授编写。武汉工业大学单松高副教授对全稿进行了复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本教材请上海交通大学吴人洁先生、赵昌正教授主审。两位教授进行了十分认真、仔细的审查,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包括稿件的细微错误),编者在此基础上作了认真的、力所能及的努力。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复合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校委员们的支持和关怀,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向吴人洁先生及赵昌正教授表示特别的感谢,也向本书所引用资料的作者们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编写的缺点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