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5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1 9 22 36 131 455 13707
本店铺共有 48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22
46%
发货问题
20
42%
退款问题
5
10%
其他
1
2%
已解决
48
100%
店主称呼:小张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24022418    地址: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东莞庄南街31号
促销广告:有偿提供图书发票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满19包邮!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只收5元的首重费用,免收续重费用!合作快递有百世汇通快递,邮政小包(全国任何地方都能到),有偿提供图书发票!需要报销的请在线联系客服开发票
店铺介绍
购书满19元包邮 另外购书可提供正规机打发票,发票另收8个点,需要请联系!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中公2014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
ISBN:9787510062773 [十位:7510062772]
页数:434      
定价:¥56.00
店铺售价:¥22.40 (为您节省:¥33.6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24022418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公2014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内容提要:
《中公·教师考试·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4*新版)》结合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教育教学技能为主,辅以公共基础知识及时事政治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的专用复习教材。
《中公·教师考试·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014*新版)》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对知识点有足够透彻的印象和理解,烂熟于心。真正地使考生一书在手,知识尽有。
《中公2014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图书目录:
**部分 教育学
**章 教育与教育学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三、教育的本质
四、教育起源的学说
五、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
**提升训练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人口功能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教育的政治功能
**提升训练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提升训练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节 基础教育促进学**展的任务
一、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任务
二、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初中教育的任务
三、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高中的个体发展任务
**提升训练
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的现代学制
四、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
**提升训练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学生的本质特征
三、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四、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二、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意义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提升训练
第七章 课程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二、课程的类型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
第二节 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设计的实质
二、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三、课程实施的含义及其结构
四、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概况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理念
四、新课改下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五、课程结构的改革
六、课程内容的改革
七、课程评价的改革
八、新课改下的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提升训练
第八章 教学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内涵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
四、教学过程的本质
五、教学过程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第二节 教学实施
一、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二、常用教学方法
三、教学组织形式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提升训练
第九章 德育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
二、基础教育德育的目标及内容
第二节 德育的实施
一、德育的原则
二、德育的途径
三、德育的方法
四、德育的模式
**提升训练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
第二节 班级管理
一、班级概述
二、班集体
三、班级管理
四、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提升训练
第二部分 心理学
**章 心理学概述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
一、心理学的概念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人的心理的本质
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升训练
第二章 认知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注意
一、注意及其基本特征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感觉
一、感觉的种类
二、感觉现象
第三节 知觉
一、知觉及其种类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观察的基本特性
四、观察力的培养
第四节 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分类
三、记忆的过程
四、记忆的品质
五、遗忘
第五节 想象
一、想象的种类
二、想象的特征
三、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六节 言语
一、言语的种类
二、言语的功能
第七节 思维
一、思维的种类
二、思维的形式
三、思维的过程
四、思维的品质
五、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训练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绪的分类
四、情感的分类
五、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 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行为
三、意志品质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
**提升训练
第四章 个性心理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个性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特性
三、个性心理结构
第二节 能力
一、能力的概念
二、能力的分类
三、智力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
二、性格
**提升训练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提升训练
第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四、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人格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提升训练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二、加涅的学习分类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提升训练
第四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概述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三、学习迁移与教学
**提升训练
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类型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三、知识的获得
四、知识的保持
五、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六、如何促进学生的记忆发展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的定义与特征
二、技能的类型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
四、心智技能的形成
**提升训练
第六章 学习策略与问题解决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第二节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问题的解决
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三、创造性的培养
**提升训练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态度、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
二、品德
第二节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形成的基本理论
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因素
三、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提升训练
第八章 师生心理健康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辅导
第二节 教师心理健康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四、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提升训练
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章 教育法律基础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育法律规范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特征
三、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
二、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征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
第四节 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
二、教育法律救济的作用
三、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第五节 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
二、依法执教的必要性
第六节 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一、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
二、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注重培养和提高依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训练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办法》
六、《教师资格条例》
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九、《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提升训练
第五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
**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三、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一、教师义务
二、教师良心
三、教师公正
四、教师荣���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提升训练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提升训练
第六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章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教学口语技能
一、教学口语的含义
二、教学口语的功能及分类
三、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
第二节 教态语言技能
一、教态语言的含义及特点
二、教态语言的功能
三、教态语言的类型
四、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课堂导入技能
一、课堂导入技能的含义及作用
二、课堂导入的类型
三、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课堂讲授技能
一、课堂讲授的含义
二、课堂讲授的分类
三、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课堂提问技能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三、课堂提问的要求
第四节 课堂对话技能
一、课堂对话的含义及特点
二、课堂对话的类型
第五节 课堂板书技能
一、课堂板书的含义
二、课堂板书的内容
三、课堂板书的类型
第六节 结课的技能
一、结课的含义
二、结课的类型和方法
第三章 教育面试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说课
一、说课的概念
二、说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试讲
一、试讲的含义
二、试讲的主要考核内容
第三节 答辩
一、答辩的分类
二、答辩的内容
三、答辩的注意事项
第七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章 政治基础理论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辩证唯物论
二、唯物辩证法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四、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五、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二章 法律基础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
二、法的本质
三、法的特征
四、法律关系
五、法的效力
六、法的规范作用
七、法律责任
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九、法律监督
第二节 宪法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总论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许可
五、行政复议
六、**赔偿
第四节 刑法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
二、犯罪和犯罪构成
三、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四、未完成罪
五、共同犯罪
六、刑罚
七、刑罚裁量与执行
八、刑法分则主要罪名
第五节 民法
一、民法总论
二、物权法
第三章 经济基础理论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节 微观经济
一、市场主体
二、市场机制
三、市场竞争
四、收入分配
第三节 宏观经济
一、概述
二、财政与税收
三、货币与银行
四、收入分配政策
第四节 国际经济
一、开放经济
二、国际贸易
三、国际金融
第四章 公共行政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
二、激励原理
三、能级原理
四、系统原理
五、权变原理
六、效益原理
第二节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一、政府职能
二、行政组织
三、行政决策
四、行政执行
五、行政监督
第三节 公文
一、公文基础知识
二、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三、公文处理
第五章 科技人文常识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科技常识
一、我国科技发展规划
二、生物技术
三、现代物理
第二节 人文常识
一、历代农业经济政策
二、近现代改革与革命
三、文化长廊
四、科技硕果
五、中国名家名篇
六、外国文学
第六章 省情国情
知识概览
考点剖析
**节 广东省情
一、广东概况
二、广东人文
第二节 国情知识
一、国土与资源
二、人口、国民素质与民族
三、我国经济现状及人民生活水平
**提升训练
第八部分 时事政治
**章 国内热点
第二章 国际热点
**提升训练
2013年各事业单位教师招聘笔试面授课程
2013年各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中公2014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文章节选:
一、教育的定义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句。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
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育起源的学说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是**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该理论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个根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提出: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五、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一)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是适应自然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虽然期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性;
(3)教育水平低下。
2.古代学校的教育
(1)古代中国
中国在夏朝就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正式的学校诞生于商朝;西周以后形成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孔子的私学规模*大,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西汉时期教学内容独尊儒术;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减缩为《四书》、《五经》,《四书》被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固定为八股文;清朝末年开始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该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教中的僧侣是**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佛教比较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
(3)古代埃及
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的场所。中王国以后,出现了职官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和以法为教,招收**和官员子弟,也兼负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古代埃及设置*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古代欧洲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即教会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承担,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次是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击剑、投枪、游泳、下棋、吟诗、打猎。
真题释疑
【多选】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性B.道统性
C.功用性D.专制性
E.刻板性
【答案】ABDE。解析:古代学校教育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死记硬背,故没有功用性的特征,其他四项都是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二)近、现代教育
1.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2.现代教育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并强化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各国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