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8 6 10 6 23 86 3587
本店铺共有 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11%
服务态度问题
1
11%
商品问题
2
22%
发货问题
3
33%
退款问题
2
22%
已解决
9
100%
店主称呼: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促销广告: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微信:17660908355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图书品相?答:原则上标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由于只能上传一种品相加上库存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介意品相的情提前说明,一律以本店最终确认为准!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不要付款!二手书默认无盘,无答案附件等,有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6.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运输方式?答: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店铺介绍
本店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微信:17660908355 QQ: 2368168282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环境监测
作/译者:陈玲 赵建夫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122030986 [十位:7122030989]
页数:338      
定价:¥35.00
店铺售价:¥14.00  十成新  (为您节省:¥21.00
店铺库存:4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环境监测》内容提要:
本书将环境监测的对象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详细讲述了各种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手段。内容包括环境和环境污染概述、水质监测和分析、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新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书在书后附加了12个实验。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使用,同时可供环境监测站、科研院所相关工作人员参考阅读。
《环境监测》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和环境污染
1.2 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1.2.1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1.2.2 污染物的性质
1.2.3 优先控制污染物
1.2.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3 污染源及其监测
1.3.1 污染源类别及其监测(或普查)
1.3.2 污染源监测的法律依据
1.3.3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1.4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1.4.1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1.4.2 环境监测的内涵
1.4.3 环境监测的特点
1.4.4 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
1.5 环境标准
1.5.1 环境标准的作用
1.5.2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5.3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5.4 环境标准的实施
1.5.5 水环境标准
1.5.6 大气环境标准
1.5.7 土壤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5.8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1.6 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水质监测和分析
2.1 水资源和水污染
2.1.1 水资源
2.1.2 水污染
2.1.3 水质监测与分析的目的
2.1.4 监测项目的选择
2.1.5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6 排污总量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2.2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2.2.1 地表水水质监测
2.2.2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2.2.3 水污染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2.4 水生生物监测
2.2.5 底质(沉积物)监测
2.2.6 供水系统水质监测
2.2.7 流量监测
2.3 水样采集和保存
2.3.1 水样类型
2.3.2 水样及其相关样品采集
2.3.3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
2.4.1 样品的消解
2.4.2 样品分离与富集
2.5 适合现场监测的水质指标
2.5.1 温度
2.5.2 浊度与透明度
2.5.3 电导率
2.5.4 pH值
2.5.5 溶解氧
2.6 感官物理性质
2.6.1 颜色
2.6.2 固体物质
2.6.3 硬度
2.7 酸碱性质
2.7.1 水的酸度
2.7.2 水的碱度
2.8 主要阴离子
2.8.1 氯化物和余氯
2.8.2 硫酸盐与硫化物
2.8.3 氟化物
2.8.4 主要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2.9 有机物综合指标
2.9.1 化学需氧量
2.9.2 生化需氧量
2.9.3 总有机碳
2.9.4 有机物综合测试方法比较
2.9.5 矿物油和动植物油
2.10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测定
2.10.1 气相色谱法
2.10.2 **液相色谱法
2.11 营养性物质
2.11.1 含氮化合物
2.11.2 含磷化合物
2.12 痕量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2.12.1 痕量金属
2.12.2 痕量非金属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
第4章 土壤污染监测
第5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7章 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
第8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实验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和环境污染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概括地讲,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各圈层的自然环境与以生物圈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包括自然界产生的和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种化学物质形成的“化学圈”(Chemosphere)。环境并不是以上几个圈的零散集合,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以上所有物质与形态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1所示。
所谓环境也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所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几个圈层共存于环境中,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并保持着动态平衡。人类与环境所构成的这样一个复杂的多元结构的平衡体系一旦被打破,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虽然环境对一定的刺激有着调节作用和缓冲能力,可以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但若超过了环境本身的缓冲能力,就会由量变而引起质变,从而改变了环境的性质和质量,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洪涝、干旱、流行病和地震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之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类环境问题在今天常常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第二环境问题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为严峻的挑战之一。第二环境问题包括由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有害废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这类污染通过大气和江河流域由城市的局部地区扩散到广阔的自然界,对人体健康和农林牧渔各业造成很大的损害;还包括由于对自然资源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突出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漠化、气候变异等多方面,造成生物生产量的急剧下降。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并加剧的。人类历史初期,使用的劳动工具很简单,对自然界的作用也很有限,那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采集和狩猎,使食物来源受到破坏,反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