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8 6 10 6 23 86 3587
本店铺共有 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11%
服务态度问题
1
11%
商品问题
2
22%
发货问题
3
33%
退款问题
2
22%
已解决
9
100%
店主称呼: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促销广告: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微信:17660908355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图书品相?答:原则上标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由于只能上传一种品相加上库存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介意品相的情提前说明,一律以本店最终确认为准!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不要付款!二手书默认无盘,无答案附件等,有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6.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运输方式?答: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店铺介绍
本店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微信:17660908355 QQ: 2368168282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吴信如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台密东密与唐密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ISBN:9787802533547 [十位:7802533546]
页数:--      
定价:¥25.00
店铺售价:¥17.50  十成新  (为您节省:¥7.5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台密东密与唐密》图书目录:

台密概要

序二
绪言
**编 教史
**章 序说
**节 台密与东密之名称
第二节 台密之梗概
第二章 印度之密教
**节 密教与婆罗门教
第二节 三部大经之成立
第三节 胎藏界之相承
第四节 金刚界之相承
第五节 龙智与达磨掬多
第三章 密教从印度传人中国
**节 善无畏三藏之来唐
第二节 金刚智三藏之来唐
第三节 不空三藏之来唐
第四节 无行禅师之事迹
第四章 中国之密教
**节 无行、无畏来唐以前之概观
第二节 善无畏来唐以后之概观
第三节 善无畏之法资与一行禅师
第四节 金刚智之法资与慧超阿阁梨
第五节 不空之法资与慧朗阿阁梨
第六节 惠果阿阁梨与其法资
第七节 义操阿阁梨与其法资
第八节 法全阿阁梨与其法资
第五章 密教从中国传人日本
**节 传教大师与密教
一、宗祖(*澄)人唐以前之日本密教概观
二、人唐以前宗祖(*澄)之密教研究
三、宗祖(*澄)之人唐学密
四、宗祖(*澄)之弘通
五、宗祖(*澄)之密教观
第二节 慈觉大师与密教
一、四祖(圆仁)在台密史上之地位
二、四祖(圆仁)之人唐求法
三、四祖(圆仁)归朝后之弘通
四、四祖(圆仁)之密教观
……
台密与东密之比较
唐密概述
《台密东密与唐密》文章节选:
今稍就阿字之三义而示其意。所谓空者,因现象界之一切诸法,皆由真如缘起,故诸法无一定之自性。无自性故,其本性平等绝待,因而其平等绝待之一理亦不能认,此即无相,不可得。当于天台圆教之空谛。照此空谛之观,谓之空观。此即阿字妙空之义。
次所谓有者,如上之平等绝待之一理,不守本来之自性,故于平等绝待之中,显现森罗诸法。此相当于天台圆教之假谛。从主观则为假观,一切诸法无非大日自性界之所显。此即阿字妙有之义。
次所谓不生者,即空有不二之中道,既不偏空又不偏有之实相真如也,虽即真空,亦即妙有。《般若心经》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句,即谓“现象之色法”即空,空理即“现象之诸法”之意。
空即有、有即空之真理,聊以譬喻明之。譬喻原仅显一分之真理,执之固不佳,舍之亦不可也。吾人当身体康健时,决不注意于身体之有,心中觉有目者,眼不安也;心中觉有胃者,胃不安也;注意于臀部者,有痔患也。斯时其目、其胃、其臀部必不完全。是故不注意于目之有无时,即目空时,乃真有其目者;不知其臀部之有时,即臀部健康,乃真有其臀部者也。岂惟肉体为然,寺中无住持,我乃住持,若有住持,不能再有,惟空故有也。此即本不生之中道也。此种譬喻,虽嫌拙劣,然空、有、不生三义,已可大略得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