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8 6 10 6 23 86 3584
本店铺共有 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11%
服务态度问题
1
11%
商品问题
2
22%
发货问题
3
33%
退款问题
2
22%
已解决
9
100%
店主称呼: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促销广告: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微信:17660908355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图书品相?答:原则上标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由于只能上传一种品相加上库存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介意品相的情提前说明,一律以本店最终确认为准!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不要付款!二手书默认无盘,无答案附件等,有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6.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运输方式?答: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店铺介绍
本店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微信:17660908355 QQ: 2368168282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英)麦基 冯松 出版社:内蒙古文艺出版社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802289376 [十位:7802289378]
页数:346      
定价:¥39.00
店铺售价:¥999.00 (为您节省:¥-960.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全部正版,拍下付款即可,缺货会通知,不议价,不包邮,无法指定快递,谢谢亲的理解和支持,祝亲购书愉快!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内容提要:
这是人类历史上*愚昧、*癫狂和*可悲的12个可怕错觉。那些陷入其中的股票投机者、迷信笃信者,圣物崇拜者……*后无一不落下个悲剧性的结果。
人性中*盲目和*疯狂的一面,便如此展开……
这是股票历史上的**次崩盘,这是一次全民疯狂的炒股狂潮,竟然导致了举世闻名的“法国大革命”,并促成了拿破仑的上台!
国王和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竟然都会为“暴富”错觉大发癫狂!
天下奇闻——普普通通的郁金香竟然可以交换八只肥猪、四头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乳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
炼金热潮,鸡蛋到底怎么变出黄金?
一次次末日预言,一次次悲剧重演,逃难的人们如鼠逃窜……
鬼物憧憧,人心战栗,到底有多少幽灵在四处游荡?
可怕的错觉,曾导致多少悲剧和羞辱?但是。何以人类却一再地重复,一再地犯错?
在查尔斯·麦基这本曾风靡世界的纪实著作中,我们将会看到,人性中*盲目、*疯狂的一面,竟会如此疯狂、如此愚昧地表演。为了财富,为了圣物,因为膨胀的欲望,因为灵魂的无知,从至高无上的国王、聪慧睿智的伟大科学家,到普通平民,都陷于一个个简单却巨大的错觉之中……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图书目录:
**章 **疯狂——密西西比计划始末
第二章 南海泡沫
第三章 狂热的郁金香
第四章 圣物崇拜
第五章 近代预言家秘史
第六章 悍匪的赞歌
第七章 决斗与神裁
第八章 宗教旗帜下的侵略性远征——十字军东征
第九章 “女巫"奇冤
第十章 炼金术士
第十一章 占卜术
第十二章 催眠术士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文章节选:
**章 **疯狂——密西西比计划始末
1719年到1720年,在法国发生了一件被后人称为“密西西比大疯狂”的历史事件,无数的法国民众被卷入这场购买股票的狂潮中。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凭借股票一夜暴富,但随后,更多的人收获的是破产的结局,**也一度陷入动荡之中。
说起这个事件,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密西西比大疯狂”的始作俑者——约翰·劳。由于约翰·劳倡导的“密西西比计划”的严重后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因此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他不是骗子就是疯子。但是,后世的历史学家发现,如此对待他是不公平的。众所周知,约翰·劳既不是骗子,也不是疯子。与其说他骗人,不如说他是受骗;与其说他是罪犯,不如说他是受害者。他是那个时代的金融专家,他对信用的原理和原则了如指掌;他所建立的系统虽然*终轰然崩溃,但这并不主要是他的过失,而是因为他建立这个系统的基础——法国民众——出了问题。他做梦也没有料到整个**贪婪的狂潮成就了他的计划,也*终毁灭了他的系统;他也不知道,自信,像怀疑一样无限制地增长;并且,希望,也可以像恐惧一样四处泛滥。他怎么会预见到法国人会像寓言中的那样,在他们发疯般的渴望中,杀掉给他们下了那么多金蛋的鹅呢?
约翰·劳,他一生的命运就像**个从伊利湖向安大略湖漂流的水手一样。他出发时,河面上波澜不兴,视野开阔。河水载着春风得意的他迅疾愉快地前行,此时来看,没有人能阻挡住他前航的轻舟。可是……天哪!眼前就是大瀑布。当他明白过来时,已经太迟了。刚才还载着他快乐前行的水流如今竟成了把他推向深渊的死神之手。湍急的水流让他试图调头返回的一切努力都成为徒劳,此刻,他再拼命地划水,也根本不足以对抗水流的强大力道,水流逐渐将他推向那势如雷霆的瀑布。*终,他与水流一起飞越嶙峋的岩石,连人带船一道落入谷底,撞个粉碎;这个猛烈的冲击使水面溅起了一些水花,但也只是翻滚了几下,冒出几个泡沫就平静下来,像往常一样,继续向前流去。约翰·劳和法国人就是这样。劳是水手,法国人是河水。
1671年,约翰·劳生于爱丁堡。他的父亲老约翰生于法夫郡的一个古老家庭,其职业是金匠和银行家。老约翰做买卖积攒了一大笔财富,他用这笔钱在罗西安西部和中部交界的佛斯福斯买下了劳里斯顿和兰德尔斯顿两处地产,因此,他被称为劳里斯顿的劳——在自己的名字前能拥有一个领地的称号,这不仅是老约翰的一个愿望,也是他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梦想。
约翰·劳是他的大儿子,刚满14岁的时候就被带到会计室中艰苦工作了三年,因为老约翰想让儿子早早理解苏格兰这个地方的银行操作原则,以便日后接替自己的事业。约翰·劳没有让父亲失望,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算术上显示了超乎同龄人的才能,并对数字充满了热情。17岁时,约翰·劳长得又高又壮,身材健美。虽然他的脸上因出天花而疤痕累累,却非常讨人喜欢,一看就是个充满聪明智慧的青年。这时,他开始变得不务正业,自负虚夸,一味痴迷于**的服饰。在女人丛中,约翰·劳是个宠儿,女人们都叫他“漂亮的劳”。而男人们却十分鄙夷他这个纨绔子弟,把他称作“浪荡的约翰”。他的父亲在1688年去世,他也乐得没有烦琐事务缠身以及父亲的约束,带着继承来的劳里斯顿地产的收入,来到伦敦闯荡世界。
他当时非常年轻帅气,性格桀骜不驯,加上又刚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因此,可以想象,他刚到伦敦的时候出手相当大方。很快,他就成了赌场的常客。他把数学天赋用在了赌桌上,靠着对输赢几率精心的计算,他竟然屡屡赢钱,俨然成了赌场里的常胜将军。每个赌徒都对他的好运十分嫉妒,更多的人则是对他崇敬得无以复加,赌徒们每天目不转睛地看他赌钱,看他压在什么位置,大家也纷纷跟着压,以图沾点光。
在讨女人欢心方面,他也同样是个行家里手。伦敦**社会的太太小姐们都亲切地、微笑着看待这位潇洒英俊的苏格兰男子——这个年轻、富裕、聪明又富有魄力的小伙子。可是所有这些成功却为他未来的不幸命运埋下了伏笔。放荡地生活了九年之后,他*终成了一名无可救药的赌棍。他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地下注,而是疯狂地追逐大笔押注带来的刺激,他的赌注越押越大。终于,有**,他在一场豪赌中失败,输掉了很大一笔钱,他不得不抵押了他的地产才脱了干系。祸不单行,偏偏在这时候,他与一位名叫维莉尔丝的女士的暖昧关系败露了——这招致了该女子的丈夫威尔逊先生的仇恨,后者要求与他进行一场殊死决斗。他接受了挑战,并当场把对手射死。这使他锒铛入狱,并被判处谋杀罪名,应处以死刑。但由于是过失杀人,判决*后被减成罚款。但死者的兄弟不服,提出了上诉。他被押到*高法院受审,可是他后来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逃脱了法网,并逃到了欧洲大陆。
事后,法官们还在《加威特报》上刊登了通缉令,悬赏捉拿劳。在通缉文告中,他被描绘成“约翰·劳上尉,苏格兰人,26岁。个子高大,肤色黑,瘦削身材。体型适中,大约有六英尺高,大麻坑脸,大鼻子,嗓音响亮”。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成功逃亡,他到达欧洲大陆后,在那里旅行了三年。这三年来,他一边周游各国,一边详细地钻研各国的货币和金融事务,还身体力行地从事了一些金融生意,比如他在阿姆斯特丹呆了几个月,就做了几笔金融投机买卖,这让他赚到一些钱。他每天早上研究金融和贸易的规律,傍晚则沉溺于赌场之中,赚到的钱也在赌场中被挥霍得所剩无几。
大约在1700年,风头过去以后,他返回爱丁堡。就在这个城市,他出版了一本名叫《建立一个贸易委员会的提议和理由》的小册子,不过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不久以后,他又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立所谓的“土地银行”的主张。他主张,“土地银行”发行的纸币,按一般利率,永远不得大于或等于该国所有土地的价值。谁拥有此种钞票,谁在特定时间内就拥有对该土地的使用权。这个宏伟计划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苏格兰议会的极大兴趣,议员们对这个主张进行了长久的讨论。一个中立党派还提出动议要求建立这样一个银行。不过,议会*后通过决议认为,这种通过强迫的方式建立的任何纸币的信用,会使整个**陷入风险之中。因此否决了这个计划。
劳的计划失败了,同时,他提出的对误杀威尔逊一案的赦免请求也被法院驳回。无奈,他只好再度流亡欧洲大陆,重操赌博旧业。他继续在佛兰德斯、荷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国游荡了十四年。流亡期间,他所到一国,便研究该国的贸易和资源,*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没有纸币,**的经济也不会繁荣。在这十四年中,他成了赌博专家,凭借精心的计算和对下注时机的把握,从赌场中套取了大量的财富,也因此成为赌场经营者的噩梦。据《世界传记》(Biographie Universelle)记载,他首先被逐出威尼斯,又被热那亚封杀,因为当地的法官都认为他的到来给当地的年轻人带了个坏头。在居留巴黎期间,连警察总长达让松都勒令他卷铺盖走人。但幸好约翰·劳与巴黎的旺多姆公爵、孔蒂王子和奥尔良公爵等诸多社会名流私交不错,尤其是奥尔良公爵,十分赞赏约翰·劳的潇洒从容和翩然风度,他放出话来要做劳的保护者。有了这些名人的力挺,劳也自然能心安理得地在巴黎居住下来了。劳深知奥尔良公爵与皇帝十分亲近,并且深深地感受到,公爵今后注定将成为法国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劳很注意和公爵保持良好关系,他们经常互访,劳则趁机向公爵灌输他的金融主张。
在这期间,劳曾向法国的审计长德斯马莱提出了一个财政计划。据说当这个计划上报给当时的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时候,皇帝得知计划的提出者——劳不是天主教徒,就拒绝与劳进行任何接触。就这样,劳又一次吃了闭门羹。
劳对自己的财政计划不死心,他来到意大利拜谒萨伏伊公爵维克多·阿马迪斯,请求他在自己的领地建立土地银行。公爵的婉拒让劳的希望再一次破灭,但是公爵建议他再回到法国国王那里试试看,因为他对法国人的性格很了解,法国人肯定会对这样一个新颖而又动听的计划热烈赞同。而且,*关键的一点,原来否决他的计划的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刚刚去世了,年仅7岁的继承人登上了王位,前文提到的奥尔良公爵摇身一变成了摄政王,总揽朝政——劳的机会来了! 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是他的朋友,对他的理论和假设十分熟悉,劳面前的道路再无障碍。更重要的是,由于前任皇帝路易十四漫长执政期间的**腐化,法国的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劳和他的计划,恰恰也让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看到了希望。
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接手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全国的对外债
务高达30亿里弗赫,而每年的税收总共才有14.5亿里弗赫,政府支出花去14.2亿里弗赫。也就是说,每年只有300万里弗赫来支付30亿外债的利息,整个经济秩序一片混乱。经济上的混乱引发了社会��动荡,路易十四刚刚死去,国民的积怨终于爆发了,愤怒的群众走上街头,用石块砸坏他的塑像,撕毁他的肖像,他的名字已成了“自私”和“压迫”的同义词,人们的记忆中只留下了他的倒行逆施、**和残暴。
为了迅速平息国民的怨恨,维护政权的稳定,摄政王专门召集了一个会议来商讨解决方案。会上,圣西蒙公爵建议摄政王召开议会,宣布整个**的破产,尽管这个方案非常冒险,一旦成功,将有效地把**从暴乱的危险中挽救出来。而处事圆滑的诺阿耶公爵担心此举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则运用自己全部的影响反对圣西蒙的提议,辩称这个冒险的举动既会降低法国的诚信度,又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摄政王同意了后者的意见,于是,这个孤注一掷的计划被终止了。
摄政王*终采纳了后者的计划,尽管打着维护**诚信度的旗号,许诺要公正无私,结果出台的**个措施就是一个不诚实的措施:**下令重铸货币,但货币的重量比原来减少五分之一;那些拿1000个金币或银币到造币厂的人领回了面值相同的货币,可金属的重量只有原来的五分之四。这样一来,通过空手套白狼,国库凭空就获得了7200万里弗赫的收入。可结果却使**的整个商业运行变得一团糟。政府又轻微地减少了税赋,此举果然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民众愤怒的呼声,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人们忘记了未来会出现巨大的不幸。
计划的另一个方面是,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裁决委员会,审查那些贷款承包商和赋税承包人的不法行为。这个裁决委员会是由议会的各个议长、各委员会援助和咨询法庭的法官们以及审计委员会的诸位官员组成,其主席是财政大臣,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他们鼓励民众对税收员的不法行为进行告密揭发,并许诺:告密者可以拿到罚金和没收款项的五分之一作为报酬。另外,谁要能协助找到犯罪者隐匿的款项,那么款项的十分之一将作为赏金。在那个时代,税收员在任何**的名声都不太好,但在法国尤为严重,因为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税收员广收苛捐杂税,民愤极大。因此,当这些赋税承包巨头以及手下的各级承包人受到法办,全国民众一片欢腾。
委员会一成立,法国顿时出现了告密狂潮。犯罪或有嫌疑的人纷纷锒铛入狱,上到巴士底监狱,下至边远县城的小监狱统统人满为患。委员会还下令:凡是帮助犯罪嫌疑人逃跑的人都将被处以很重的罚款。这场裁决风暴使得大量贷款承包商和赋税承包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有的人被罚戴枷示众,有的人被罚做苦役,罪行较轻的人则被处以罚款和监禁。只有一个名叫赛缪尔·贝尔纳的人被处死了,他是一个偏远省份的银行家和赋税承包人。这个号称当地一霸的家伙非法收入如此之巨——竟提出愿意拿出600万里弗赫,即25万英镑买条生路。不过裁决委员会拒绝了他的贿赂——他被立即处死。
不过,在这场运动中仍然有不少漏网之鱼。一些贷款承包商和赋税承包人比赛缪尔·贝尔纳狡猾得多,他们把财产都藏在隐秘之处,政府即使抄了他们全家也所得无几。无奈,政府做出了妥协——改以罚款的方式代替刑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个行政部门贪污腐败,大部分罚款反倒被朝臣以及他们的妻子、情人们据为已有,**并没得到更多实惠。当时有这样一件事:一个承包人依照法令本应被罚款1200万里弗赫。一位在政府中很有影响力的伯爵告诉他如果给自己10万克朗的话,他的罚款就可以免除。“朋友,你来得太晚了,”这位承包人说,“我已和你的妻子讨价还价过了,她只要5万。”
这次反贪风暴持续了几个月,罪行严重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由于告密有利可图,一些正直的商人也受到诬告,被牵涉进来,为洗刷清白,他们不得不公开其经营状况。社会各界怨声载道。一年之后,政府觉得该收手了,于是解散了裁决委员会,同时宣布对那些蒙冤的人实行大赦。
就这样,在这场运动中,政府*终征收到了1.8亿里弗赫的收入,其中的8000万被用来还外债,余下的钱被大臣们贪污了。曼特侬女士撰文回忆说:“那时候摄政王出手很大方,经常给手下巨额赏赐,其实这些钱都是罚没的公款。人民对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十分不满,议论纷纷。”人们这时候才明白,税收员其实是小角色,大臣、官员们才是巨贪首恶!这造成了“劫夺一群骗子的财产去中饱另一群恶棍的私囊”的结局,真正两手空空的还是**和人民。
其实,造成今天的结局,摄政王难辞其咎。尽管他胸有大志,却缺乏做事的干劲。他不愿过问国事,不加细察就签发官方文件,还经常把自己分内的事让别人去办。一句话,他是个空有强国愿望,却不愿意劳心劳力、办点实事的人。所以,劳的“强国速成计划”正对了摄政王脾胃。
劳向摄政王提交了两份备忘录,在备忘录中他提出:当前欧洲诸国中,*不景气的货币就数法国货币了。他说,金属货币已经远不能满足一个商业**的要求,必须有纸币的辅助,英国和荷兰在这方面就是榜样。他建议成立一个银行,这个银行掌管**的税收,并以税收和不动产为基础发行纸币。并提议该银行名义上归国王管理,但实际上由议会指定的委员会掌控。
为了扩大影响,劳还把自己撰写的关于金融和贸易的文章译成法文,在法国传播,倾力打造自己“财经学家”的形象。很快,他的名字传遍了法国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摄政王的心腹大臣们也在各种公众场合对他宣传吹捧。这下子,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着他,盼望在这位拉斯先生(Monsieur Lass)身上出现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1716年5月5日,劳与他的兄弟得到授权,一起建立一个名为“劳氏公司”(Lawand Comlmny)的银行,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该银行的资本为600万里弗赫,每500里弗赫一股,共1,2万股。其中四分之一可以用金属货币购买,其余的可以用国库券的形式购买。
约翰·劳对金融事务三十年的研究经验终于在此时派上了巨大用场。“劳氏公司”发行的纸币可以随意购买或兑换,并且发行后价值不变。这立即使他的纸币变得比金银还值钱。因为金银经常会受到政府的干预而贬值。比如1000里弗赫的银币,今天还与它们的面值相符,第二天就会缩水六分之一,而劳氏银行发行的纸币的价值始终坚挺。另外,劳还说服摄政王下令,银行家在发行纸币时必须有足够的基金来支持,否则应该被判死罪。结果,“劳氏公司”发行的纸币在公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好,有调查显示,其受欢迎度比金属货币高1%。不久,其效果显现出来了,法国萎缩的商业开始复苏,民众的纳税积极性提高了,抱怨的声音也减弱了,人们逐渐建立起对纸币的信心。一年之中,劳发行的纸币升值了15%,而相比之下,政府发行的来偿还**的路易十四所欠债务的国库券,其价值则下滑了21.5%。相比之下,形势对劳简直太有利了,目前整个**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他身上,劳的信誉也如日中天。几乎在同时,劳的银行分行也遍地开花,出现在里昂、罗谢尔、图尔、亚眠和奥尔良这些重要城市。
……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编辑推荐与评论:
影响人类历史的12个大众癫狂的事件,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一桩桩世人迷乱的癫狂,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悲剧,它们竟然都发生了……
欺骗,欺骗,都是欺骗!但是,为什么千万人都信以为真、倾其所有?幻象,幻想,还是幻象!然而无数人宁愿梦中掘宝、水底捞月!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作者介绍:
查尔斯·麦基(Charles Mackay,1814—1889),苏格兰诗人、记者,以文笔幽默著称于世。其主要著作有《歌与诗》、《伦敦史》、《苏格兰低地词典》以及《可怕的错觉》等。他在歌曲方面也颇有声誉,其所写的《欢呼吧,孩子们》曾风靡一时。此外,在美国国内战争期间,麦基曾做过《时代》的通讯记者,对一些热点问题做了深刻揭露。1889年12月,麦基在伦敦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