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8 6 10 6 23 86 3584
本店铺共有 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11%
服务态度问题
1
11%
商品问题
2
22%
发货问题
3
33%
退款问题
2
22%
已解决
9
100%
店主称呼: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促销广告: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微信:17660908355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图书品相?答:原则上标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由于只能上传一种品相加上库存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介意品相的情提前说明,一律以本店最终确认为准!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不要付款!二手书默认无盘,无答案附件等,有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6.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运输方式?答: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店铺介绍
本店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微信:17660908355 QQ: 2368168282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英)莫里斯 刘文荣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看人肢体语言导读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807412793 [十位:7807412798]
页数:488      
定价:¥38.00
店铺售价:¥85.20 (为您节省:¥-47.2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看人肢体语言导读》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学术畅销书,甚至有“肢体语言圣经”之称。作者从新颖的角度对人类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肢体语言进行了全面观察和科学分析,从而揭示人们日常举止行为中的深层内涵,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看人肢体语言导读》图书目录:
引言
动作
姿势
姿势变异
姿势的个人或者地区性变化
多义姿势
具有多种含义的姿势
姿势替换
传递同样信号的不同姿势
双重姿势
由两种原始姿势合成的信号
混合姿势
由若干种不同因素合成的姿势
**姿势
其原始境况久已消失、但其自身仍然存在的姿势
区域信号
因**和地区不同而变化的信号
加强信号
在讲话时强调节奏的动作
指示信号
指点和招呼:引路动作
是非信号
表示同意和接受或者否定和拒绝的方式
注视行为
直视和扫视:相互观看的方式
致意表现
“你好”和“再见”:迎接和告别
姿势对应
朋友间无意识的动作一致
关系符号
表示人与人之间个人关系的信号
身体接触关系符号
同伴之间在公开场合的接触方式
自我接触行为
自我亲密: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触摸自己
非语言泄漏
无意识的自我暴露
矛盾信号
同时发出两种相互对立的信号
短缺信号
不自觉的低强度反应
过度信号
高强度反应
身份显示
表示社会地位的方式
领地行为
某一限定区域的防卫
阻挡信号
社交场合的身体自卫动作
防御行为
对真实的或者想象中的危险所作出的反应
谦卑行为
平息批评或者攻击的方式
宗教表现
为取悦臆想中的神祗而进行的活动
利他行为
我们是如何牺牲自己帮助他人的?
打斗行为
虚挥一拳和猛击一拳: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争斗
胜利表示
胜者的庆贺和败者的反应
信号切断
在压力之下中止视觉信号进入的行为
自发信号
由身体紧张而引起的动作和其他变化
瞳孔信号
显示情绪变化的瞳孔扩大和收缩
示意动作
显示意图的预备动作
替代行为
在高度紧张时表现出焦虑不安的临时填补动作
转向行为
转向第三者的行为
再激发行为
激起新的情绪以排除原有情绪的行为
侮辱信号
冷笑和奚落:表示不敬和轻蔑的方式
威胁信号
试图不用武力就吓住对方的行为
猥亵信号
象征性的性侮辱动作
禁忌区域
一般接触范围之外的人体部位
暴露过度信号
太过分:打破礼仪规则的行为
衣着信号
用以显示、保暖和遮羞的衣着
身体修饰
社会性的肢体毁伤和容貌装饰
性别符号
表示或者强调性别的男性信号和女性信号
身体自我模仿
人体上的自我模拟方式
性信号
人类交媾前的求偶过程
父母信号
父亲和母亲充满爱意的关怀和保护
幼儿信号
婴儿脸部综合特征以及哭和笑的信号
动物接触
从猛兽到爱畜: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游戏方式
游戏信号、游戏规律和游戏种类
中介信号
说明其他信号性质的信号
超常刺激
刺激性强于其自然对应物的创造物
审美行为
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反应
动作偏向
偏左和偏右
身体移动
变动身体位置的二十种基本方式
水中行为
原始人类曾生活在水中吗?
进食行为
人类吃和喝的方式、地点和内容
体育活动
从生物学上看体育:一种现代狩猎仪式
休息方式
放松姿势以及睡眠和梦的性质
年龄
人的寿命以及如何延长寿命
未来
人类有何潜能
《看人肢体语言导读》文章节选:
动作
所有的动物都做动作,绝大多数还不止于此。许许多多动物还有自己的行为产物——建筑物或制造物——如巢、网、窝和洞穴等。在猴子和人猿的活动中,甚至还有某种抽象思维的迹象。但是,唯有在人的生活中,行为产物和抽象思维才变得极为丰富。这是人类成功的本质所在。凭着发达的大脑,通过抽象思维的复杂过程——语言、哲学和数学,人不断地使自己的行为内在化。凭着弱小的身躯,人又戏剧性地使自己的行为外在化,使整个地球表面遍布他的行为产物——他的器具、机械、武器、车辆、工艺品、建筑物、村庄和城市。
这种会思想、会建造的动物就坐在那里,周围到处是嗡嗡作响的机械,他的头脑不断地思考着。他的产品和抽象思维已越来越成为其生活的主宰。有人或许会认为,在人的生活中,动作——简单的动物性动作——是次要的,仅仅是人类远古生活的残留物而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古到今,人始终是一个行动的造物——一种做着动作、姿势和表情的灵长目动物。他现在还远没有成为科幻小说里那种无形无体、与宇宙本源相连的**生物,就像他已远远地离开了史前狩猎时代一样。哲学和工程技术为人类生活增色不少,但它们并没有取代人的动物性活动。我们已发展了一整套关于幸福的理论并可以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再做出咧嘴微笑的动作。我们已拥有各种各样的船只,但这并没有使我们停止游泳。
我们对动作的渴望一如既往,从未有所减弱。即使是城市居民,不管他受抽象思维和人工产品的影响多么深,仍然以古老的方式寻求欢乐。他吃喝和做爱,他去参加聚会,在那里他可以张嘴大笑、摇头晃脑和伸手拥抱。在假期中,他驾车去树林、山区或海滨,并呆上整整几个星期,因为在那里他可以散步、登山或游泳,以这种简单的肢体活动重温往日的动物生活。
客观地看来,一个人坐着飞机飞越几千里,花几万块钱跑到海边去潜水摸贝壳,或者一个人一整天操纵着大型计算机,或者整个晚上都用来玩飞镖、在舞厅里跳舞,或者和几个朋友一起开怀畅饮,这不免有点荒唐可笑。但这恰恰是人们时常所为。毫无疑问,这是因为他们有不可**的需要,要以简单的肢体活动来表现他们自己。
那么,这些活动以什么形式进行,每个人又是怎样获得它们的呢?人类行为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分为一长列相互独立的片断事件。每一个事件,譬如吃饭、看戏、洗澡或者做爱,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我们从生到死,可能要经历几十万次这样的事件。每一次事件又可细分为若干种独特的动作。这些动作从根本上说是以姿势——运动——姿势——运动这样一种顺序依次做出的。我们所采用的大多数姿势和所做的大多数动作,可能已经出现过几千次。它们中的大多数是无意识地、自发地和不经自我分析地做出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那样习以为常,那样叫人不知不觉,以致连我们自己也不明白它们是怎样做出的。譬如,当人们将两手的手指对叉时,一个大拇指必然在另一个大拇指上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做这个动作时总是同一个大拇指在上面,不是左手的一个,就是右手的一个。但若要谁不事先做一下这个动作而说出他究竟习惯于左手拇指在上面还是右手拇指在上面,那几乎是无人做得到的。每个人成年累月地做着固定不变的十指对叉动作而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他们试图颠倒一下位置,将习惯放在上面的那个拇指放到另一个拇指的下面去,那么便会觉得自己手的姿势似乎十分古怪而别扭。
我们逋常并不意识到自己动作的确切形式。你每次将十指交叉时总是同个拇指在上面。但这是哪一个拇指呢?是右手拇指还是左手拇指?对此,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有把握地说出,除非做一下。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事实上成年人做出的每一个身体动作几乎都有其独特的固定模式。这些固定动作模式就是行为的基本单位,因此也是人类行为观察者所要着重注意的对象。他观察它们的表现形式、出现时的背景以及它们所传达的信息。他还要追问它们*初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与生俱来、先于经验的吗?它们是随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在生活和挫折中养成的吗?它们是从别人那里无意识地模仿来的吗?或者,它们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根据专门分析观察或者具体指导并经过刻苦学习而获得的?
先天动作
不学自会的动作
人*大的天赋是他具有向环境学习的巨大能力。有人认为,由于人具有这一先天能力,其结果会妨碍他获得其他的能力。反对意见则认为,恰恰相反,人的行为在极大程度上具有先天模式,我们只有重视这一事实,才能充分理解人的行为。
有人由于看到全世界不同的社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便坚持认为人头脑里的一切均来自学习,没有任何先天遗传的东西。既然我们都属于同一种类,那么不同的行为模式只能说明不同地区的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来自某种固定的先天结构。
与此相反,有人由于看到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大,便坚持认为“在某种决定性的程度上,人的行为是预先被设计好的”。在人类文化中,如果你寻找相异之处,你当然能找到;但是如果你寻找相同之处,你同样也能找到不少。不幸的是,人们很自然地倾向于强调文化的相异之处而忽视文化的相同之处。就如一个人到国外去旅游,他不熟悉的东西总是使他留下深刻印象,而许许多多熟悉的东西则每每会被他所忽略。这种可以理解的偏见过去也一直影响着许多人类学家的考察工作。社会行为方面的一些表面变异现象,被他们误认为本质区别。
这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我们在有生之年中确实要学许多东西,对此无人会表示异议,因而争论的焦点势必就集中到那些被称为先天具有的特殊动作上来了。
先天动作是怎样产生的呢?从根本上说,人脑和计算机颇为相像,也具有预定程序,对于不同的刺激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刺激“输入”引起反应“输出”而不需要任何经验前提——它是预定的,只要一遇到刺激马上就会顺利地运转。
这方面典型的事例是新生儿的吸奶动作,只要他的嘴一碰到母亲的乳头,马上就会作出反应。婴儿的反应看来大多属于这一类,毫无疑问,这对他的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没有时间学习,但是,后来出现的那些动作又怎么样呢?因为那时他已经有了很充裕的学习时间。譬如,微笑和皱眉。这些动作是从母亲那里模仿来的,还是天生的呢?对此,只有用一个从未见过自己母亲的婴儿作为例子才能回答。如果我们观察一些天生又盲又聋的孩子,便会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时刻确实也会微笑和皱眉。尽管不可能听到别人的哭声,他们自己却同样会哭。
由此看来,这些动作同样是先天的,但是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又怎么样呢?这里,即使是盲人和聋子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可能已经学会通过特殊的触摸方式或者手语来与他人接触,已经太聪明,知道得太多了。他们很可能已经学会用自己的手���摸他人的脸以感受他人的表情,所以他们已不能再作为证据以证明成年人也有先天动作。
要证明成年人的某个动作是先天的,**的方法就是使人相信,这个动作在文化背景各各不同的各种人类社会中都会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人,当他们愤怒时都会跺脚吗?当他们极度仇恨时都会咬牙切齿吗?当他们和朋友打招呼时都会快速地扬扬眉毛吗?有些勇敢无畏的研究人员曾深入到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去进行调查,试图在这方面找到答案。他们*后证实,即使过去从未与白人有过任何接触的亚马逊印第安人也确实会做出许多和我们白人一模一样的小动作。然而,这确实就证明这些动作是先天的吗?如果偏远地区的土著在打招呼时也像我们一样扬起眉毛,其他任何地区的人也一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确信这种反应必然是在我们出生前就“植入”我们的头脑中的呢?
回答是,我们无法肯定。说我们不可能全都学会以同样的方式行为,其理由并不存在,尽管某些动作有其特殊性。然而人类全都以同样方式行为看起来是不太可能的,但也不能断然否定,所以到目前为止人们仍倾向于不作定论。除非我们能像读一本书那样完全了解人类行为基因——可惜现代遗传学离这种理想境界还十分遥远,否则,关于某一动作是否属于先天的问题永远是争论不清的。即使通过一次环球旅行调查揭示出某个动作并不是全球性的,我们同样不能断定这个动作不是先天的。因为一种真正的先天动作很可能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而变得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地方性的。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说,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以僧侣和武器为例,可以把问题说得更清楚。僧侣是没有性生活的,但没有人会仅仅因为有某些社团的成员没有性行为也能生活,就认为性行为是非生物性的,是世界其余部分人们的文化的产物。反之,地球上各种文化的社会都使用这样那样的武器,这也丝毫不能说明使用武器是人类的先天行为模式。我们说,僧侣的先天性冲动是被人为地压制的,而使用武器则是人类习得的行为方式,并且因其古老而早已遍及全世界。
总之,除非遗传学研究获得巨大的进展,否则我们只能把那些没有先天经验便能做出的举动,即新生儿或者天生失明的儿童的举动,断定为先天动作。这种严格的限制无疑大大地缩小了先天动作的范围,但在目前的知识阶段,这是不可避免的。
虽说如此,如果就此以为研究人类动物性的动物学家已经作出结论,说遗传构造仅通过婴儿以及其他少数的几种途径影响人类的行为,那就错了。恰恰相反,一般的看法是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具有多种先天行为模式。任何一个研究过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的人都会有此感觉。但感觉不是结论,并且,在目前阶段,由于无法获得有关成年人行为的科学证据或者反证,要想深入探讨问题似乎是很困难的。
以上是现在绝大多数动物学家认可的看法,但令人悲哀的是,关于先天和习得问题的争论并未在科学领域里持续下去——它逃避到政治投机的领域里去了。坚持认为人具有强烈的先天倾向并加以歪曲,是对其*初的滥用。根据政治需要特别强调这些倾向,很容易使其变得畸形。譬如,人们特别强调人性中的侵略性。他们的意思似乎是,既然人类具有一种主动进攻的先天倾向,那么好战行为就是很自然的,是可以接受和不可避免的。既然人先天注定要去进行战斗,那么他就必须战斗,所以我们理应昂起头去进行任何一个研究过动物侵略性及其形成过程的人一眼便能看出这种观点的荒谬。确实,动物之间会发生打斗,但它们并不进行战争。它们的打斗是以个体作为基础的,不是为了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优越地位,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活动领地。在这两种情况下,身体搏斗往往减缩到*低程度,争执几乎总是通过示威、通过威胁和反威胁加以解决的。它们这样做自有其道理。在爪牙交错的格斗中,*终得胜的一方往往和失败的一方受到同样严重的伤害,而这是野生动物负担不起的代价。所以,它们宁愿采用其他的变通方法来解决争议。只有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有效方式才会被打破,争斗随之变得激烈而血腥。群体内发生了等级混乱,“发号施令者”太多,个体间的上下关系紊乱,争斗持续不断。在领地拥挤的情况下,每个个体都像要侵入他者的领地,但即使在这时,它们也往往只是守住自己的领地而已。当主人徒劳无益地力图肃清领地内的入侵者时,争斗则再次变得狂暴。
回头来谈人类的情况。显然,即使人先天具有侵略欲望,这也很难成为现代战争的理由。它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当我们发怒时会涨红脸、大声喊叫并相互挥动拳头,但不可能用来解释那些专横的好战者轰炸城市和对友好邻邦进行大规模入侵的行为。人具有我们在其他灵长目动物身上看到的那种特殊的、有限的侵略欲望,这很可能。如果我们不像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在受到攻击时不会本能地保护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如果我们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缺乏某种程度的冲动,那倒怪了。但是,自我保护或自我奋斗是一回事,集体大屠杀则完全是另一回事。20世纪暴力行为的野蛮程度,只有动物群体到了空间**拥挤时所发生的那种血腥争斗才能与之相比。换句话说,人类暴力的各种**表现,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乎并非由外界引起而是出于某种内在的、先天的杀戮冲动,但事实上很可能是由*常见的非自然生存状态所引起的。
这种影响可能比较间接。譬如,动物生存空间过于拥挤的一种后果是双亲对幼辈照顾的减少,幼小动物得不到通常的关爱。人类生活也同样如此,过多的人口导致年幼儿童遭受虐待,其结果是往后的暴力报复。这种报复不会直接针对造成这种情况的父母,因为到那时他们已经衰老或者已经死亡。它会转向父母替代者。针对这些父母替代者的暴力行为表面看来似乎是毫无道理的,而正因为这样,人们每每将这种无端攻击他人的行为称之为“野蛮的动物性——无缘无故的野兽行径”。尽管没人弄得清楚,动物何以会背上这口黑锅,或者动物为何会无缘无故地主动攻击他者,但其中的暗示是足够明显的。胡作非为的狂暴之徒被人们描绘成是受了原始的、先天的冲动驱使,才攻击同类并企图杀死他们的。法官们一再地把杀人凶手和行凶抢劫者形容为“野蛮的动物”,殊不知这恰恰在维护一种谬见,即似乎人生来是狂暴的,似乎只要人压制住自己的自然倾向,便会成为一名有用的、合作的社会成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可能促成现代战争之野蛮性的先天因素是人类强烈的合作倾向。这是从远古狩猎时代遗传下来的习性,因为在那时人类不得不进行合作,否则就会饿死。合作是有希望打败大型肉食动物的**手段。现代独裁者所做的,就是利用人的这种顽固忠于群体的精神,使群体发展成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通过把人合乎自然的互助性变为不分是非的愚忠,现代独裁者便可以轻而易举地驱使他们去杀人,并且使他们相信这并非天生的野蛮行为,而是值得赞美的保护同胞的行动。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变得那样由衷地愿意合作,那么,今天要想组织一支军队并把它作为正式的武装力量送上战场,也许就不会这样容易了。
《看人肢体语言导读》编辑推荐与评论:
“一部**重要的书……读起来又非常有趣。”
——尼科·廷伯根,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有一种书随意翻翻也会使人不愿释手,本书就是这样。”
——《每日镜报》
“如此晦涩的肢体语言,竟被如此清晰地解读。”
——《泰晤士报》
“读完本书的祼猿,将变得更聪明,更善良。”
——《观察家报》
《看人肢体语言导读》作者介绍:
德斯蒙德·莫里斯,1928年出生于英国威尔特郡,曾获伯明翰大学动物学学位和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9年至1967年,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部总监,并发表论文50篇,专著7部。1967年完成轰动全球的《裸猿》一书,此书以各种语言的版本在全世界发行达200075册。与此同时,莫里斯博士还制作了诸多有关动物和人类行为的电视专题节目,而且至今仍是英国电视台博物学节目的**主持人。此外,他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现代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