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8 6 10 6 23 86 3584
本店铺共有 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11%
服务态度问题
1
11%
商品问题
2
22%
发货问题
3
33%
退款问题
2
22%
已解决
9
100%
店主称呼: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促销广告: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微信:17660908355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图书品相?答:原则上标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由于只能上传一种品相加上库存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介意品相的情提前说明,一律以本店最终确认为准!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不要付款!二手书默认无盘,无答案附件等,有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6.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运输方式?答: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店铺介绍
本店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微信:17660908355 QQ: 2368168282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563374779 [十位:7563374779]
页数:243      
定价:¥32.00
店铺售价:¥25.80 (为您节省:¥6.2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内容提要: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堪称“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的非正式自传。沃霍尔在此书中回顾了自己病态的少年晨夕,孤寂的青年时代,在纽约闯荡的岁月,初创“工厂”的**时光,以及他遭受枪击的创痛。英文版刊行于1975年,此后事迹自然无法呈现,但沃霍尔的人生精华已然浓缩于此。
同时,这又一部拼贴而成的波普语录。爱,性,工作,艺术,名气,头衔,时间,死亡,美,成功……举凡时尚都市生活的各式困惑,此书都备有现成的骇世箴言任君挑选——中译本甚至做足工夫,将凡具警策潜力的句子都以加重的字体予以强调,并配上英文,免去摘引者核对原文的劳顿。
三十余年过去,安迪•沃霍尔的波普呓语读来依旧新鲜时尚,或许,沃霍尔就是时尚本身。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图书目录:
**序一:消费时代的自由和诚实
**序二:安迪·沃霍尔的遗产
译者序:明日狂欢派对
0 B与我=B and I 安迪如何穿上他的沃霍尔
你不能与你的剪贴簿争辩。
1 爱(青春期)=Love(Puberty)
在捷克斯洛伐克长大。暑期打工。觉得被摒弃在外。分担疑难杂症。感染疑难杂症。我自己的疑难杂症。室友。从没回电的精神科医师。我的**台电视机。我的**个社交圈。我的**位****。我的**卷录音带。
2 爱(壮年期)=Love(Prime)
60年代我*喜爱的女孩之起落。
3 爱(衰老期)=Love(Senility)
四十岁才学会男欢女爱。我理想中的妻子。我的电话梦中情人。嫉妒。昏暗灯光与幻像镜。性爱与怀旧。变装皇后。罗曼史难,但性更难。正经八百。
4 美=Beauty
我的自画像。长久的美容问题。暂时的美容问题:该怎么对付他们。干净之美。好的平凡长相。保持你的样貌。美丽的单调。
5 名气=Fame
我的光环。电视魔术。不对的人演对的角色。影迷与狂热分子。伊丽莎白•泰勒。
6 工作=Work
艺术商业 vs. 商业艺术。我早期的电影。我为何喜爱剩余物。生活即工作。性爱即工作。如何双眼直视佣人。一屋子的糖果。
7 时间=Time
手上的时间。时代之间的时代。排队等待。街头时间。飞行时间。不足的化学成分。我为何试着变得这么难看。遵守约会。伊丽莎白•泰勒。
8 死亡=Death 一切种种。
9 经济=Economics
罗斯柴尔德的故事。全天候药局。收买朋友。桌上型支票簿。一分钱、一分钱、一分钱。吉娜•露露布丽姬妲。
10 环境=Atmosphere
留白的空间。把艺术当垃圾。毕加索的四千张杰作。我的着色技巧。我的艺术之死。我的艺术之重生。香气空间。乡间的美好生活以及我为何无法承受。一棵试图在曼哈顿生长的树。一间朴实无华的美国快餐店。安迪一族。
11 成功=Success
阶梯上的明星。为何人人都需要至少一位发型师。小饼干。乌苏拉•安德丝。伊丽莎白•泰勒。
12 艺术=Art
锦标大赛。新的艺术。切一片意式腊肠。华丽的风险。“别拉住我”。冷掉的鱼。
13 头衔=Titles
跨洲际的婚姻。女官。是谁骚扰谁。香槟下巴与啤酒肚。
14 刺刺的感觉=The Tingle
如何打扫:美国风格。
15 内裤功力=Underwear Power
周六当我的波普哲学干涸之际所做的事情。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文章节选:
1
爱(青春期) Love(Puberty)
我的人生中有一段时间,在50年代晚期,我开始觉得自己从认识的人身上感染到他们的疑难杂症。一个朋友无可救药地与一名已婚妇女有染,另一个透露他是同志,一个我钟爱的女人显现出强烈的精神分裂征兆。我从未感觉到自己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从未具体界定任何问题,但是,如今我感到朋友的种种疑难杂症像细菌一样自动散布到我身上。
我决定寻求精神科诊治,就如同许许多多我认识的人所做的一样。我觉得我该界定一些自己的问题——假如我,确实,有任何问题的话——而不光是满怀同情眼睁睁看着朋友的疑难杂症。
我小时候经历过三次精神崩溃,每次中间各间隔一年。一次是我八岁的时候,一次是九岁,一次是十岁。这几次发病——风湿性舞蹈症(St.Vitus Dance) ——全都是在暑假**天发作的。我不知道这代表什么。我整个夏天都花在听收音机上,还有抱着我的查理·麦卡锡(Charlie McCarthy) 玩偶,以及和散落满床单上和枕头下没剪下来的纸娃娃一起躺在床上。
我的父亲一直不停前往各个煤矿场出差,我向来很少见到他。我的母亲会用她浓重的捷克斯洛伐克口音竭尽所能地念书给我听,而我一定会在她念完狄克·崔西 之后说:“妈,谢谢。“即便我一个字都没听懂。而每次我画完一页着色本,她就会给我一条赫尔希(Hershey)巧克力棒。
当我回想起我的中学岁月,说真的,我记得的只有上学时的漫长路程,穿过晒衣架上晾着女用包头巾与连身工作裤的捷克贫民窟,位在宾州的麦基斯波特(McKeesport)。我不特别受人欢迎,但有几个不错的朋友。我跟谁都不特别亲,虽说我认为我是想要与人亲近,因为当我看见那些小朋友彼此倾诉各自的问题时,我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没有人对我倾吐心事——我不是他们会想要倾吐心事的那种人。我们每天都会经过一座桥,桥下有用过的避孕用品。我总是大声地对所有人说出那些是什么东西,然后他们会笑。
有年夏天,我找到一份百货公司里的差事,替一个叫做沃玛先生的大好人翻阅《时尚》(Vogue)和《哈泼时尚》(Harper's Bazaar)以及其他欧洲时装杂志。我的酬劳好像是每小时五毛钱,而我的工作就是找寻“点子”。我不记得我曾找到过或是想到过任何点子。沃玛先生对我来说是个偶像,因为他来自纽约,这点看起来很令人兴奋。不过,我自己倒是从没当真想过要去那里。
但是在我十八岁的时候,一个朋友把我塞进克罗格(Kroger)超市的购物袋里,把我带到纽约。我仍旧想要与其他人亲近。我不断与不同的室友同住,心想我们会变成知心好友,分担彼此的疑难杂症,但我总发现,他们有兴趣的不过是找个人来分担房租。一度,我跟十七个不同的人住在一〇三街与曼哈顿大道交叉口的一个地下室里,而这十七个人里面,没有一个人曾经跟我分担过真正的疑难杂症。他们也都是搞创作的年轻人——那里或多或少算是个“艺术公社”——所以我知道他们必定有一大堆难题,但我从未听说过任何一个。厨房里时常发生到底谁买了哪一片意大利腊肠之类的争执,不过差不多就这样。那个时候,我每天工作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猜就算他们告诉我任何他们的疑难杂症,我也不会有时间听,但我仍旧感觉到被排除在外而心灵受创。
我整个白天都来来回回在找工作,晚上就在家里画这些经历。这就是我50年代时的生活:问候卡还有水彩画还有偶尔参加一场咖啡馆的诗作朗诵。
除了花在工作上的漫长时间外,我对那些日子记忆*为深刻的,就是蟑螂。我住过的每一间公寓都有一大堆的蟑螂。我永远忘不了一次羞辱的经验,我带了作品集到卡梅尔·斯诺(Carmel Snow)在《哈泼时尚》杂志的办公室,拉开作品集拉链,不料一只蟑螂爬出来沿着桌脚溜下去。她替我感到十分难过,所以给了我一份工作。
所以说我有过不计其数的室友。时至**,在纽约市,我几乎每晚出门都会遇到某个以前一同住过的人,而此人必然一成不变地跟我的约会对象说明:“我以前跟安迪一起住过。“我总是脸色发白——我是说,更白。同样的场面发生过几次之后,我的约会对象搞不清楚我怎么能跟这么多人同住过,尤其是当他们只认识如今已独来独往的我。好了,有些人把我想成是60年代媒体派对常客,习惯带着至少半打“保镖”抵达派对,他们可能会怀疑我怎么胆敢称自己是个“独行侠”,所以让我解释我真是这个意思以及这为何是真话。在我的人生中,当我“感觉到”*为合群并寻求知心好友的时候,我找不到任何接受者,因此在我*孤单时正是我*不想要孤单的时候。而从我决定宁愿孤单一人,不要任何人跟我诉说他们的问题的那一刻起,每一个我生平连见都没见过的人,都开始追着我跟我说那些我已经决定*好不要去听的事情。我在心里认定我是个独行侠之际,也正是我得到一群你可称之为“追随者”的时候。
一旦你停止欲求某个东西,你就会得到它。我觉得这真是**不变的真理。
我觉得自己感染到朋友的疑难杂症,于是去看一名位于格林威治村的精神科医生,向他诉说我的一切。我告诉他我一生的故事,还有我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问题,还有我如何感染到朋友的疑难杂症,然后他说他会打电话给我约下次的会诊,好让我们可以多谈一点,而他始终没有打给我。如今当我想到这件事,我了解到他说要打电话却没打是很不专业的。从精神科医生那里回家的路上,我顺道去了梅西百货公司(Macy's),然后莫名其妙地买了我的**台电视机,一台十九英寸的 RCA黑白电视。我把它搬回独居的公寓里,在东七十五街的EI下方,然后马上将精神科医生忘得一干二净。我让电视无时无刻地开着,特别是当其他人在对我诉说他们的疑难杂症的时候,我发现电视正好足以转移我的注意力,使得那些人告诉我的疑难杂症再也不会真的影响我。简直就跟魔术一样。
我的公寓位于“雪莉美女海报酒吧”(Shirley's Pin-Up Bar)楼上,梅布尔·默塞尔 会屈驾前来并演唱《你真可爱》(You Are So Adorable),而电视同样赋予这件事一个全新的观点。这栋建物是一栋五层楼的楼梯公寓,我本来住在五楼。然后,当二楼空出来的时候,我把二楼也租下来,所以后来我有了两层楼,但并非两层相连的楼层。不过,我买了电视机之后,我越来越常待在有电视的楼层。
在我决定当个独行侠之后的那几年,我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并发现我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就专业上来说,我的成绩相当不错。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一些人为我工作,并同意安排他们住在我的工作室里。在那个时候,一切都很宽松、很有弹性。工作室里的人整天整夜都在里面。朋友的朋友。留声机上永远放着玛丽亚·卡拉斯 ,室内有一大堆镜子与一大堆锡箔。
当时我已经发表我的“波普艺术”(Pop Art)宣言,因此我有一大堆工作要做,一大堆画布要撑起来。通常,我从早上十点工作到晚上十点,回家去睡觉,然后早上再回来,但是早上我到工作室的时候,我前**晚上离开时留在那里的人依然在里面,依然精神奕奕,依然伴着卡拉斯与镜子。
那时我才明白人们能有多疯狂。举例来说,有个女孩搬进电梯里,一个星期都不肯出来,一直到他们拒绝拿可乐给她喝才出来。我不知道那整个圈子的意义为何。既然工作室的租金是由我来支付,我猜某个程度上来说,那算是“我的”社交圈,但���别问我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我始终搞不清楚。
工作室的地点好极了——第四十七街与第三大道。我们每次都会看见示威群众前往联合国大楼参加各种集会游行。有一次教皇搭车经过四十七街前往圣帕特里克(St.Patrick's)大教堂。赫鲁晓夫(Khrushchev)也经过一次。这是一条很棒、很宽的街道。各色名人开始前来工作室逗留,来窥探永无止息的派对活动,我猜——凯鲁雅克 、金斯堡 、简·芳达 与丹尼斯·霍珀 、巴涅特·纽曼 、茱蒂·嘉兰 、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地下丝绒乐队(Velvet Underground)开始在工作室的一角排练,就在1963年我们一同进行横跨美国的混合媒材巡回演出 之前。似乎一切都在当时开始起步。
那些反文化(counter culture)、次文化、波普艺术、****、**、灯光、迪斯科——任何我们认为是“年轻又热门”的事情——大概都在当时开始起步。在某个地方一定会有派对:如果地下室里没有派对,那屋顶上一定有;如果地铁里没有派对,那巴士上一定有;如果船上没有派对,那自由女神像里一定有。大家随时随地都为了派对而盛装打扮。《明日狂欢派对》(All Tomorrow's Party)是地下丝绒乐队以前常在“荡”(Dom)演出的曲子,当时下东区(Lower East Side)刚刚开始褪去其移民区的样态,变得时尚热门起来。“那个可怜的女孩该穿什么服装 ∕去参加明日所有的狂欢派对……”我非常喜欢这首歌。由地下丝绒乐队弹奏,妮可演唱。
在那些日子里,一切的一切都夸张**。你得有钱才能买得起流行的衣服,来自像是“随身用品”(Paraphernalia)这样的精品服装店,或者像是泰格·摩尔斯(Tiger Morse)这样的设计师。泰格会到克莱因(Klein's)和梅丝(Mays)这种地方买一件两块钱的外套,拆掉上面的蝴蝶结和花饰,然后拿到她自己的店里卖四百块钱。她对饰品也很有一套。她把伍尔沃思(Woolworth)大卖场买来的货色黏上个怪东西,然后索价五十块钱。她有一种神奇的本事,就是能够分辨哪些来到她店里的客人真的会买东西。我曾经目睹她看了一位容貌姣好、衣着得体的女性一眼后说:“很抱歉,本店没有能卖给你的东西。”她总是能够分辨得出来。她会买任何亮晶晶的东西。她正是那个发明了自备电池灯泡装的人。
在60年代,每一个人对其他每一个人都感到兴味盎然。**在这里帮了点小忙。突然间,每个人都平等起来——社交名媛和私家司机,女服务生和大老板。我一位来自新泽西州名叫英格丽的朋友发明了一个新的姓氏,配上她崭新、漫无章法的演艺生涯恰到好处。她称呼自己为“****英格丽”(Ingrid Superstar)。我敢肯定是英格丽发明了这个字。要不然,我征求任何握有在英格丽之前印着“****”简报的人拿来给我看。我们去的派对越多,她的名字被写进报纸的次数也就越频繁。****英格丽,而“****”正展开其媒体热潮。几周前英格丽打电话给我,如今她成了一名裁缝师。但她的名字依然响亮。很不可思议,是不是?
在60年代,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感到兴味盎然。
在70年代,每一个人开始抛弃每一个人。
60年代吵吵嚷嚷。
70年代空空荡荡。
当我买**台电视机的时候,我就不再那么在意跟其他人享有亲密关系了。我曾经受过很多伤害,那种程度是只有当你非常在意时才会感到那么受伤。所以我想我从前的确相当在意,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听说过“波普艺术”或“地下电影”或“****”。
因此在50年代晚期,我开始了与电视机的一段恋情,一直持续到现在,有时我在卧室里一次让四台电视机开着。但我一直没有结婚,直到1964年我拿到**台录音机。我的妻子。我跟我的录音机结婚已经十年了。当我说“我们”,我指的是我跟我的录音机。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
获得录音机,确切终结了我所有可能享有的感情生活,但我欣见它结束。再也没有什么事情会是疑难杂症,因为疑难杂症只代表一卷好带子,而不再是疑难杂症。一个有意思的疑难杂症是一卷有意思的录音带。这件事情每个人都知道,并且为了录音带而卖力演出。你无法分辨哪些疑难杂症是真的,哪些是为了录音带而夸大其词。更棒的是,那些对你倾诉疑难杂症的人再也无法分辨他们是真的有这些疑难杂症,还是他们只不过是在表演。
我想,在60年代,大家忘了情感是怎么一回事。而我不认为他们曾经回想起来。我想一旦你从某个角度看待情感之后,你便再也无法将它视为真实。这或多或少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情形。
我无法确切知道我是否曾有能力去爱,但在60年代之后,我再也不曾以“爱“的观点来思考。
然而,我变得对某些人“痴迷”,可以这么说。60年代有一个人令我痴迷的程度远超过任何我认识的人。而我所体验到的痴迷与某种爱的体验大概非常接近。
2
爱(壮年期) Love(Prime)
出租车(Taxi) 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Charleston)—— 一名困惑、美丽的社交名媛,跟家里闹翻了来到纽约。她具有一种深沉强烈的茫然,质地脆弱,使她成为每个人私密绮想的投射物。出租车可以成为任何你要她变成的东西——小女孩、女人、聪明伶俐、愚昧傻气、富有、贫穷——任何东西。她是一种奇妙、美好的空白。终结所有神秘的一种神秘。
她是个无可救药的骗子;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没办法说实话。真是个天生的演员。她可以真的掉眼泪。她就是有办法让你相信她——这就是她予取予求的方法。
出租车发明了迷你裙。她试图向她在查尔斯顿市的亲朋好友证明她可以不靠任何东西过活,因此她会到下东区买*便宜的衣服,刚好就是小女生的裙子,而她的腰非常纤细,所以她永远有办法穿得下。一条裙子五毛钱。她是**个穿着芭蕾舞袜做整体装扮的人,然后戴上大型耳环增添风采。她是个创新者——基于需要也基于乐趣——而大型时尚杂志立刻跟上她创造的风潮。她相当了不起。
我们通过一位共同的朋友而认识,这位朋友才刚因为在电视**游戏里推销一个厨房用品的新概念而发了财。我看了出租车一眼,就知道她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人有更多问题。如此美丽却又如此病态。我深深感到好奇。
当时她赖以维生的钱已经差不多消耗殆尽。她仍在萨顿园区(Sutton Place)有一间不错的公寓,偶尔她也会说服某个有钱的朋友给她一大笔钱。就像我说过的,她有办法打开眼泪的开关,然后得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
一开始,我对于出租车到底嗑多少药毫不知情,但是当我们越来越常碰面,我才明白她的问题有多严重。
对她来说,除了嗑药以外*重要的事情,就是拿到药。把药藏好。她会跳上一辆豪华大礼车专程前往费城,沿路哭诉她的安非他命没了。而她总是有办法得到手,因为出租车就是有这个本事。然后,她会把到手的货加进她私藏在置物箱底部的那一整磅安非他命里。
她某个有钱的金主朋友甚至试图帮她在时装界创业,设计她自己的服装。他从一个蹩脚设计师手上买下位于二十九街的一间工厂,前屋主刚在佛罗里达州买了一间大厦公寓,一心想离开纽约。这位金主朋友接手整个工厂的生意运作,里面的七位裁缝师仍在工作岗位上踩着裁缝机,他找来出租车开始着手设计。营业方面的例行事务全都安排好了,她只需要提出设计图,那些基本上不过就是拷贝她为自己搭配打扮的样子。
结果*后她开始帮裁缝师“打针”,把玩前任经营者留下来沿着墙边一整排瓶瓶罐罐的串珠、钮扣和装饰品。这档生意,不消说,当然没能兴旺起来。出租车一整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上城的鲁本餐厅(Reuben's)吃午餐,点他们的名人三明治——安娜·玛丽亚·阿柏盖特 、阿瑟·戈佛雷 ,以及莫顿·唐尼 是她的*爱——然后不断跑进女厕把手指头伸进喉咙里,把每一个三明治给催吐出来。她想尽办法不让自己变胖。她会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一阵,然后一再地催吐又催吐,然后一次吞下四颗镇静剂,接着一连四天无声无息。这个时候,她的“朋友们”会趁她睡着的时候去帮她“重新整理”她的皮包。四天后,当她醒来的时候,她会不承认自己曾经睡着过。
一开始我以为出租车只会囤积**。我知道囤积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但我以为她只有在**方面会这么做。我见过她跟别人讨来足够打一针的药,然后把药放进上面写了日期的小信封袋存到置物箱的箱底。但后来我终于明白,出租车在每一方面都自私得很。
她还在服装设计业的时候,有**我跟一个朋友去拜访她。地板上满满全是一片又一片的天鹅绒与缎子碎布料,我的朋友询问她能不能要一块布料,大小足以拿来做一本字典的封面就好。上千片的碎布散落在地板各处,可以说多得连我们的脚都被盖住了,然而出租车却看着她说:“*好的时机是早上。改天早上再过来,找找看门口的那几桶,应该会找得到你要的东西。“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搭出租车,她哭诉说她一毛钱都没有,说她很穷,然后当她打开皮包找纸巾的时候,我刚好瞥见里面有一个透明的零钱包塞满了花花绿绿的钞票。我什么话都懒得说。说又有什么用?但是隔天我问她:“你昨天那个塞满钞票的透明零钱包到哪儿去了?“她说:“昨天晚上在迪斯科被偷走了。“她什么事情都说不了实话。
出租车也囤积胸罩。她存了大概有五十副胸罩——从各色渐层的象牙白到浅粉红色,以及深玫瑰色到珊瑚红和白色——在她的大皮箱里。上面全都有价格标签。她从不把价格标签拿掉,连她穿的衣服都是。有**,那个跟出租车要过碎布料的朋友缺钱,而出租车欠她钱。因此她决定拿一件背面还有班德尔百货公司(Bendel's)标签的胸罩到店里去退钱。她趁出租车不注意的时候将胸罩塞进自己的袋子里,然后前往上城。她走进内衣部,解释说她来帮一个朋友退货——这个女生很显然远远超过A罩杯。售货小姐消失了十分钟,回来的时候拿着那副胸罩还有一本登记簿,说:“小姐,这副胸罩是1956年时买的。“这个出租车确实是个囤积成癖的人。
出租车在她的化妆包和置物箱里放有为数惊人的化妆品:五十副依尺寸排好的假睫毛、五十支睫毛膏、二十块睫毛粉饼、露华浓(Revlon)所出过每一款颜色的眼影——色彩缤纷与日常实用、雾面与亮面——二十块密斯佛陀(Max Factor)的腮红……她花上好几个钟头的时间整理她的化妆包,拿透气胶带为每件化妆品贴上标签,帮那些瓶罐以及粉盒拂尘擦亮。每件东西看起来都必须**无暇。
但是她对于脖子以下的任何东西,一点也不在乎。
她从来不洗澡。
我会说:“出租车,去洗个澡。“我会在浴缸放水,她会带着她的化妆包进到浴室里去,然后待上一个钟头。我大声问她:“你在浴缸里面吗?”“对,我在浴缸里面。”泼水声一阵一阵。但是当我听见她在浴室里蹑手蹑脚走来走去时,我从钥匙孔往里面偷看,而她正站在镜子前,在已经厚到结块的脸上涂抹上更多的化妆品。她永远不让她的脸碰到水——只用那些吸油纸,那些跟面巾纸一般薄的小纸张让你按压在脸上去除油光却不会破坏妆容。她就用那个。
几分钟后我再次从钥匙孔偷看,而她会在誊写她的通讯簿——或是某个人的通讯簿,那不重要——或者她会拿着黄色的记事本坐着,列出所有跟她上过床的男人,将他们分为三类——“睡过”、“干过”,还有“抱过”。假使她在*后一行写错一个字,使得笔记看来有点脏乱,她会把这一张撕掉,然后重新再来一次。过了一个小时,她会从浴室走出来,而我会没来由地说:“你没洗澡。”“有,有,我洗过了。”
我跟出租车在同一张床榻上共眠过一次。有个人在追求她,但她不想跟他睡觉,所以她爬进隔壁房间的床上跟我睡。她睡着了,但我就是没办法不去看她,因为我既着迷又惊恐。她的双手一直不停蠕动,它们不肯睡,它们不愿静止不动。她不断地抓痒,将指甲刺进皮肤留下印痕。过了三小时她醒过来,然后马上说她没有睡着。
出租车后来与我们渐行渐远,是她开始跟一名歌手∕乐手 交往以后,此人只能说是“**的流行**“——可能从以前到以后都是——他在大西洋两岸都迅速获得肯定,被当作是知识分子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里斯莱。我想念有出租车在身边的时光,但是我告诉自己或许现在有他来照顾她是件好事,因为也许他知道怎样能做得比我们更好。
出租车几年前在夏威夷过世,当时某个重要的企业家带她去那里“休息“。当时我已经好几年没见过她了。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编辑推荐与评论:
1.2008年是安迪·沃霍尔诞辰8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正火热展开,本书作为沃霍尔的自传,其出版恰逢其时。
2.本书是国内出版的**部由沃霍尔亲自撰写的著作(三联版《我将是你的镜子》为访谈录),标志着原汁原味的波普精神正式登陆中国。
3.**艺术家、作家陈丹青专文**:“安迪·沃霍尔不是作家而超越所有作家。”**艺术家、**美院副院长徐冰专文**:“这本书差不多是一本禅的公案集。”
4.此书可谓一部“波普语录”,凡精彩隽语,皆作**强调,且配以英文原文,方便读者核对引用。
5.内含十幅沃霍尔珍贵精美照片,皆经正式授权。
在沃霍尔出生80年后,他的波普哲学终于正式登陆中国——或许太迟,或许恰逢其时。近年来,超女超男,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乃至近日奥运火炬传递,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波普时代,真真是人人都能秀上十五分钟。此刻,推出沃霍尔的这本书,与我们之前出版的《娱乐至死》恰成有趣的对照。沃霍尔总说自己是一面镜子,不知我们在这面镜子里能照出些什么——陈丹青说:“沃霍尔以无辜的自私、病态的天真、备受困扰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外部信息与内心活动的天然的平等意识,向我们证明什么才是自由和诚实。”
B:他被称为“波普教皇”。
A:人人都知道安迪·沃霍尔,但并非人人都知道教皇。
B:好在我们都知道波普,因为波普就是我们。
A:但只是当安迪穿上他的沃霍尔的时候我们知道何谓波普。
B:这是一部自传。但或许这是一部虚构的自传。
A:无论如何,每个人的床头都该放上这么一本语录。却是在马桶上读。
B:他们说里面有*原味*纯正的波普精神。
A:那么*刺激的就是买下它却永远不读。
这本���展示了无所不在的自由和诚实,或者说,沃霍尔以无辜的自私、病态的天真、备受困扰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外部信息与内心活动的天然的平等意识,向我们证明什么才是自由和诚实。
——陈丹青(画家,作家)
沃霍尔留下的真正繁杂的是他的思想、生活和处理艺术的方式。
只有退回到中国禅智慧的方法里,才有可能找到大致的对位。
这本书差不多是一本禅的公案集。
——徐冰(艺术家,**美院副院长)
一针见血,恰到好处,带着沃霍尔惯常的风趣坦率。一部永恒之作,通篇笑料,满纸启迪。
——杜鲁门·卡波特(美国作家)
安迪·沃霍尔年表
1928
8月6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本名“安德鲁·沃霍拉”(Andrew Warhola),父母皆为捷克移民,父亲为矿工和建筑工人。
1936—1937
罹患神经性疾病舞蹈症,不时受病痛之苦,多数时间待在床上修养,看漫画书、电影杂志及着色画画。
1942
十二岁时,父亲因结核病过世。
受惠于卡内基工学院的一项赞助计划,开始**次的艺术学习课程。
1945
十七岁高中毕业后,入卡内基理工学院,主修绘图设计。
1947
为市区的百货公司设计橱窗摆设。
1949
大学毕业后,赴纽约发展。
努力成为广告设计师,**份工作为《魅力》(Glamour)杂志的一篇文章画插图,之后陆续为《纽约客》(New Yorker)、《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时尚》(Vogue)等杂志画插画,并未多家公司做橱窗设计。
因为一次误印,从此将错纠错,将姓氏改为沃霍尔(Warhol)。
1952
崭露头角,赢得多项广告设计奖,如“艺术总监俱乐部”(Art Directors Club)报纸广告的**奖。
在纽约举办**个展,展出根据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文字所绘的十五张插画。
1955—1956
首度参加联展,以鞋子插画参加纽约当代艺术馆的“美国近期绘画展”。展览后,表达愿将画作捐给当代艺术馆收藏,遭到婉拒,因为馆内只有“极为有限的展览与存储空间”。
1957
多年来对自己的鼻子感到不满(太红、太大),决定整形。
1959—1960
认识大名比利(Billy Name),开始创作油画,仍继续商业插图工作。
商业设计事业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买下**处房地产,这里距离举世闻名的大都会美术馆只隔数条街。
1961—1962
受到画廊瞩目,被引介给艺评家、艺术史学家、收藏家认识。
开始创作丝网版画。基于对名人的迷恋,60年代起开始以玛丽莲·梦露、猫王、伊丽莎白·泰勒等人的照片,以丝网印刷手法作肖像。各界名人趋之若骛,纷纷要求订制,每年接受五十到一百个人像画的预约,持续到1974年。
首度以波普艺术家的身份于洛杉矶举办画展,创作了一系列以八十二张美钞、三十二罐坎贝尔浓汤罐头、二百一十罐可口可乐瓶为主题的版画,卖了六张作品。
11月首度在纽约举办个人的波普艺术展。
1963
购买十六毫米摄影机,以反叙事的极简主义手法,拍摄电影《口交》(Blow Job)、《睡》(Sleep)、《吻》(Kiss, 1963—1964)。
成立工作室,取名“工厂”(Factory),请大名比利将内部以银色系装潢。这个时期的工厂被称为“银色工厂”(The Silver Factory),是*为人熟知的工厂面貌。
认识布里姬·伯林(Brigid Berlin)、宝贝简(“Baby” Jane)等日后因工厂而出名的“****”。
1964
持续拍摄实验电影。拍摄电影《帝国》(Empire)。购买录音机,随身携带以便采访录音。
1965
为了电影放弃绘画。认识导演保罗·莫里赛(Paul Morrissey),两人合作拍摄出更多不同题材的电影。
认识伊迪·塞奇威克(Edie Sedgwick),****英格丽(Ingrid Superstar)等日后因工厂而走红的**人物。
在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馆**听到地下丝绒乐队(Velvet Underground)的演唱。
1966
认识来自德国的模特儿妮可(Nico,本名为Christa Paffgen),居中引介与地下丝绒乐队认识。
开始做乐队的经纪人,安排全国巡回的演唱会。
1967
为地下丝绒和妮可的首张专辑设计香蕉图案的唱片封面。
1968
出版《A:一部小说》(A: A Novel)。
遭曾经合作过的一个女演员瓦莱丽·索拉纳斯(Valerie Solanas)枪击,险些送命。这个事件导致工厂放 弃门户开放政策,甚至在门口装上了防弹门板。严重受伤后,休息三个月。加拿大女导演玛丽·哈伦(Mary harron)于1996年将这次枪击事件搬上银幕,拍下电影《我枪击了安迪·沃霍尔》(I Shot Andy Warhol)。
1969
创办报道电影和社会为主的杂志《内幕》(INTER-View)。
1970
回顾展在芝加哥、巴黎、伦敦、纽约举行。
1971
为滚石乐队的Sticky Fingers专辑设计唱片封面。
1972
母亲过世。
1973
过度偏好甜食,导致胆囊病发作。
1974
自1950年开始搜集不同种类的主题和代表物,分装在不同的纸箱内,名为“时空胶囊”(Time Capsules)计划,在他去世前,已装有六百箱。工作室搬迁,“工厂”改名为“安迪·沃霍尔企业”。
1975
出版《安迪·沃霍尔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1979
惠特尼美术馆举行“安迪·沃霍尔:70年代肖像展”。
1980
出版《波普主义:沃霍尔的60年代》(POPism: The Warhol Sixties)。
1982
开播个人电视脱口秀,名为“安迪·沃霍尔的电视”(Andy Warhol's TV)。
1985
参与电视剧《爱之船》第二百集的演出。于MTV开播“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Andy Warhol's Fifteen Minutes)。
1987
胆囊手术后,因**过敏于2月22日病逝纽约。安葬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艺术基金会”成立。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作者介绍: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大的艺术家。作为20世纪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歪曲或包装”过毛泽东,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以及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