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7 5 6 9 31 108 3499
本店铺共有 6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33%
商品问题
1
17%
发货问题
2
33%
其他
1
17%
已解决
6
100%
店主称呼:陈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地址: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五山粤汉路22号笨牛图书
促销广告:满28元包邮,下午4点前付款当天发货。默认汇通 中通快递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特大好消息,小店满28元包邮(默认发汇通 中通快递)

包邮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不包邮偏远;地区

新疆,内蒙,青海,宁夏,西藏,地区均不包邮。

自2018年2月6日起停止发货,春节期间不定时上线处理订单,付款的订单将在2月24号左右陆续发出

平时下午4点前付的书一律当天发货,4点后的订单款第二天发货,谢谢大家选购我们的图书。
本店合作的快递是汇通快递。旧书库存不稳定,亲们拍之前最好咨询下客服是否有库存。
联系电话:02039354923 客服QQ:2910194587
店铺介绍
笨牛书店购书满18元包邮,本店为真实库存,查询有货的,可直接购买!需要请联系!本店同时承诺:本店售出的任何一本书都会先检查再发货,保证书籍无缺页,无破损等影响阅读的情况!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
ISBN:9787550243422 [十位:7550243425]
页数:160      
定价:¥12.00
店铺售价:¥12.00 (为您节省:¥0.0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内容提要: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权威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_北京联合出版公司_北京联合出版公司_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图书目录:
【鬼谷子 目录】
捭阖**…………………………005
反应第二…………………………016
内揵第三…………………………025
抵巇第四…………………………034
飞箝第五…………………………040
忤合第六…………………………046
揣篇第七…………………………052
摩篇第八…………………………059
权篇第九…………………………066
谋篇第十…………………………074
决篇第十一………………………083
符言第十二………………………087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094
本经阴符七术……………………094
盛神法五龙……………………095
养志法灵龟……………………098
实意法螣蛇……………………100
分威法伏熊……………………103
散势法鸷鸟……………………105
转圆法猛兽……………………106
损兑法灵蓍……………………109
持枢………………………………111
中经………………………………113
附录
鬼谷子学生小传…………123
一、孙膑——摘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23
二、苏秦
——《史记·苏秦列传》……124
三、张仪
——《史记·张仪列传》……142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文章节选:
捭阖**
【引言】
《捭阖》是《鬼谷子》的开篇,是奠定纵横学说理论基础的一篇文章,之后《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这五篇的理论全部以此篇作为基础。《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捭阖之术,也就是开合有道、张弛有度。在本篇中,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言略。作为《鬼谷子》的开篇,《捭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成为战国谋士们游说诸侯、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则。
《鬼谷子》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捭阖包含阴阳、进退、开闭、柔刚、大小、高低、贱贵等多方面的含义,本篇关于捭阖之道的论述,有着辩证法的色彩。同时,此篇认为,游说论辩也需讲究效果的艺术性。这种效果,主要靠捭阖来达到。
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游说诸侯、操纵政治、为人处世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他在此篇中告诉人们,如何合理地驾驭语言,怎样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和尺度,如何左右逢源、处惊不乱;想对方同意,先反驳对方,使对方激动后暴露实情,从而使我方能抓住其有理之处而赞同他,抓住他无理之处而反对他。捭阖主要由口来完成,话说得好,捭阖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兵不血刃。
【原文】
粤若稽古①,圣人②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④,知存亡之门户⑤,筹策⑥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⑦焉,而守司⑧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注释】
①粤若稽古:为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粤,句首语助词,表示庄重。若,顺。稽,考察。
②圣人:指道德能力杰出的理想人物。
③众生:万物生灵,这里特指民众。先:先知先觉,这里指能够预测事物发展动向,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人。
④命物:抓住事物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
⑤门户:指途径、道理。
⑥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计算、洞察。
⑦朕:征兆,迹象。即可以观测到的事物发展征兆。
⑧守司:主持,掌管。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那些思想道德杰出的人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来对事物进行判断,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并能够知道其生成、发展、灭亡的途径,洞察万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通晓世人的思维规律,观察世上事物、人事发生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至今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原文】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①。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②,度权量能③,校其伎巧④短长。
【注释】
①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
②先后:指事物发展过程。
③度权量能:权,权变,这里指事物可以变化、可让人施术变动其发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这里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变性,从而按自己的固定轨迹运行的能力。
④伎巧:即技巧。
【译文】
尽管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查周围事物的发展过程,考察估量旁人的权谋和才能,比较技巧上谁优谁劣。
【原文】
夫贤不肖①、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②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③,随其嗜欲以见④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⑤;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注释】
①不肖:不贤能。
②牧:治理,处理。
③实虚:为人真实与虚假的表现。
④见:同“现”,发现。
⑤指:同“旨”,指旨意,主旨。
【译文】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贤良与不贤能,有智慧与蠢笨,有勇敢和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起用,也可以闭藏不用;可以举荐,也可以废黜;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分别对待他们。想要看清一个人,就要考察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并顺应他的喜好来发现其真实想法;适当地驳斥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后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阖”后“捭”,从而了解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原文】
或开而示①之,或阖而闭②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③其同异。离合有守④,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⑤,而与道相追。
【注释】
①示:启示,启发。这里指启发对方让他敞开思想。
②闭:闭藏。这里指使对方控制感情。
③原:追源,考察。
④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⑤微:微妙。
【译文】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将自己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为了博取对方的信任,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是为了考察对方的诚意。要想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审查清楚对方的计谋,洞察双方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双方意见有差异时,要先纵容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办事,我方则适时而动。如果要采取积极行动,*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静止隐藏,*重要的是缜密处事。周详和缜密的可贵在于隐藏,隐藏的*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原文】
捭之者,料①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②,乃为之度数③。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④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注释】
①料:考察,估量。
②权衡轻重:测量轻重。这里指处理事情的谋略与措施。
③度数:度量,准则。
④中:符合,合乎。
【译文】
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或是为了探测对方虚实真假,或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显露实情,权衡比较谋略的得失,然后再顺其所想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考虑的,如果是不合适的谋略,圣人也只能自行考虑谋划了。
【原文】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①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②。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③开闭,以化万物。纵横④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⑤矣。
【注释】
①内:接纳,吸收。
②天地之道:即阴阳之道。天为阳,地为阴。这里指与天地相符合的办法、手段。
③四时:指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或指**中的朝、昼、夕、夜四时。
④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
⑤由此:根据捭阖原则。
【译文】
所以,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时,或者使对方能够暴露真情实感,或者让他吐露决策被我们吸取;或**他以便于我们顺利起用他,或**他以便于抛弃他不用。捭阖之术,以与阴阳之道相符合为主旨。捭阖使阴阳二气发生变化,阴阳变动产生四季,使万物生长发育。纵和横,返和出,翻和覆,反与忤,都是事物阴阳的具体表现,都可以根据捭阖原则来区别、说明它们。
【原文】
捭阖者,道之大化①,说之变②也。必豫审其变
化,吉凶大命③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注释】
①道之大化:阴阳之道的关键所在。
②说之变:指游说中的某些变化。
③吉凶大命:吉凶,这里指游说成功或失败。大命,这里指游说目的。
【译文】
捭阖是自然规律的变化,也是游说之词的变化。人们必须预先知道捭阖之术的阴阳变化法则,这是游说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口是表达内心想法的门户,心则是人们精神的居所。人们的志向愿望、爱好欲望、思索考虑、智慧谋略,都是通过口这个门户来表达。所以,要用捭阖之术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出入。
【原文】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①。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②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注释】
①终始其义:万物始终保持着阴阳变化之理。
②诸言:各种言论。
【译文】
所谓“捭之”,就是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说话,这就是阳之道;所谓“阖之”,就是让对方闭口,让对方沉默,这就是阴之道。阴阳两个方面要调和,运用有节,结束和开始都要符合捭阖之术。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都被归于“阳”类事物,称为“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都被归于“阴”类事物,称为“终止”。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阳”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开始”,因为他们用这类美好的语言去说服对方从事某事,诱导对方采取行动,促使游说成功。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阴”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终止”,他们用这类令人厌恶的语言和消极不利的因素去阻止对方谋略实施,使它得到终止。
【原文】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①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②。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③,皆以阴阳御其事。
【注释】
①试:探测试行。
②天下:这里指周天子。
③倍反:背离或返回。
【译文】
运用捭阖之术时,先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试探。与品行高尚的人讲话时,内容要崇高;跟品行卑劣的人讲话时,内容要卑下。下与小,均为阴,所以我们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高与大,均为阳,所以我们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君子。根据这个方法去游说,就没有试探不出来的真实情感,就没有不听从我们决策的人,就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普通的个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任何事情不管是小至极点,还是大至无穷,均不能局限于本身,要有辩证观点和全局眼光,事情的损害和补益、人的离去和接近、道的背离和归属等行为,都是被阴、阳的变化所控制的。
【原文】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①。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②,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③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④之门户。

【注释】
①阳还终阴,阴极反阳:意为阴阳运行,彼此相生,互相转化。
②相求:互相需求,相互辅助。
③说人:与人谈话,游说。
④圆方:指世上的有形事物和无形事件。圆,以喻无形。方,以喻有形。
【译文】
阳就是活动前进,阴就是静止隐藏,阳动必然显现,阴止必然潜藏。阳返还停止于阴,阴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阳。凭借阳气活动的人,要靠道德来互相感化;凭借阴气隐藏的人,要用可以看见的行动互相帮助。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接近阳,就要显现出来实际去做。阴阳相辅相成,互为其用,集中体现在捭阖之术上。这就是天地自然界以及人世社会中的阴阳之道,这就是游说他人的根本原则。捭阖是万事万物的既定法则,是天地万物运行的途径。
反应第二
【引言】
本篇是《鬼谷子》的第二篇,是关于如何得到对方情报的一篇专论,是纵横思想的重要篇章。“反应”是有意识地刺探对方情况的谋略,是一种
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反”是反复试探,“应”是回应。“反应”是指投石问路以观察对方反应,然后再施行对策之术。因此,反应之术更具有针对
性,内容阐述也更加具体。“听其言,观其行”是反应术的基本技巧,说话、办事要听话外之音,察不言之言。鬼谷子认为:反应可以静听,可以反诘,也可以以己推人。如果想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就需要通过某种言辞或行动,使对方开口讲话,可以先用语言试探,然后由其言行判断他的真实意图;如有不清楚之处,再回过头来探求,反复求证,将对方引向自己的言说目的。同时,鬼谷子还要求:运用反应术者,应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问题,并要善于把握讲话的技巧。在论辩、游说时,要通过“反之、复之”来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好地掌控局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文】
古之大化①者,乃与无形②俱生。反③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④虚实⑤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⑥。
【注释】
①化:教化。
②无形:阴阳变化的法则,这里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基本规律。
③反:同“返”,反复的意思。
④动静:代指世间的一切事件。
⑤虚实:代指世界上一切物质。
⑥察:仔细考察。
【译文】
在古代能够化育万物的圣人,都是与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大道共同生存的。圣人处事都是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思考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反观过去,检验现在;反复察看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自我。动、静、虚、实的运动原理,如果与今天不相符合,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去寻找古人的经验。任何事物都需要反复比证考察才能彻底了解,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我们不可以不去仔细研究。
【原文】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①其言,听其辞②。言有不合③者,反④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⑤,事有比⑥,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⑦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⑧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⑨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注释】
①因:循,顺着。
②辞:倾诉,主张,陈情。
③不合:前后矛盾。
④反:反问,反诘。
⑤象:形象。这里指言辞中涉及的事物形象。
⑥比:并列,类比。这里指同类事物。
⑦钓语:形容引诱对方说出实情的试探性、启发性话语。
⑧罝(jū):即捕兽的网。
⑨会:聚集的意思。
【译文】
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是动态;自己沉默倾听的时候,是静态。根据对方的言论,听出他话语中透露出的真实想法。如果发现对方言辞中有前后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就要反复地追问他,从而迫使他在应声回答时再度思量,露出真情。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态,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通过“象”和“比”的手法来探求言辞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图。所谓“象”,就是用形象化的手法来比喻事物,所谓“比”,就是以同类的言辞进行类比。我们就这样用静默去探求别人言辞中的隐含意图,就好像用饵钓鱼一样,用静默和反诘去“钓”别人的言辞,通过“钓”得的言辞去判断他的决策,以掌握对方的真实想法。这又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多设一些网,聚集在一起等待野兽自投罗网。如果把捕兽的方法用在人事上,一旦方法得当,符合情理,对方必然会自己吐露实情,这就是“钓”人的网,应常用这样的“钓”人方法去掌握别人,使其为己所用。
【原文】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①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②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③。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④者,乃变鬼神⑤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注释】
①象:设象,我们做出某种表象。
②牧:即考察、察知。
③定基:这里指掌握对方意向的主流。
④反听:从正反两面反复考察了解事物。
⑤鬼神:指死者的灵魂和万物神明。也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译文】
如果对方不接我们的话语,不回答我们的反问,就要改变讨论的方式。用“象”的手法来使对方开口,即迎合他的心意,使他透露真情,进而控制对
方。自己在和对方经过这样多次反复之后,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底细,因此就能确定说服对方的基本策略和基本观点。就这样反复探究,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对方言辞中得知。圣人用这种方法诱导、感化愚者或智者,任何真情都可以测得而毫无疑惑。古代善于这样探查对方的人,通常能够用鬼神莫测的手段来获得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得当,能详尽地考察对方。如果不能详尽考察对方,是因为从对方获得的言辞信息不明;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就不能确定掌控对方的谋略。
【原文】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①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②,欲高反下,欲取反与③。欲开情④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注释】
①还听:即反听。
②敛:收藏,制止。
③与:给予。
④开情:让对方吐露情怀。
【译文】
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就要灵活运用模仿和类比,不断使自己言辞中透露出的“象”“比”信息得到改变,这样对方一定有“反应”的言辞,这时自己
再反过来倾听。我们想要听对方讲话,自己要先用沉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编辑推荐与评论:
中国古代纵横家经典之作。
鬼谷子不仅被纵横家奉为鼻祖,兵家推崇为代表人物,甚至连民间的占卜相面之流,也都将其奉为自己的祖师爷,而且,据传战国时期的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都师从鬼谷子。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之书。
《鬼谷子》具有现实意义,一国的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到**之生死存亡;一个人的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经营之成败得失;一个人在职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他的升迁去留;即便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谈技巧运用如何,也关系到此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全面修订注释升级版本。智慧博大精深,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