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86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1 0 1 1 5 1028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晓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786111290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莲花镇
促销广告:只做正版的大学教材
图书分类
店铺介绍
专做大学二手教材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公共财政学
作/译者:梁朋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公共财政学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
ISBN:9787563814947 [十位:7563814949]
页数:292      
定价:¥29.00
店铺售价:¥5.80 (为您节省:¥23.20
店铺库存:6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78611129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07 15:12:49]
    李**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6-12 07:37:06]
    田**
    淮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6-02 08:26:46]
    刘**
    宜宾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5-20 21:22:27]
    张**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5-11 13:43:55]
    李**
    钦州市
《公共财政学》内容提要:
《经济学专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核心课经典系列教材:公共财政学(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公共财政导论、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公共收入、税收原理等。 公共财政学_梁朋 主编_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_
《公共财政学》图书目录:
**章 公共财政导论
**节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含义
第三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
**节 公共支出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规模分析
第三节 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
第四节 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
案例分析
第三章 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
第二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
第三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四节 财政补贴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公共收入
**节 公共收人的含义和形式
第二节 公共收入的规模分析
第三节 公共收入的结构分析
案例分析
第五章 税收原理
**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税收效应
第五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六节 *适课税理论和税制优化
案例分析
第六章 税收制度
**节 税收制度要素
第二节 我国税收制度与税制改革
第三节 商品课税
第四节 所得课税
第五节 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第六节 行为课税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公共债务
**节 公债概述
第二节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公债管理与公债市场
第四节 公债的经济影响
案例分析
第八章 政府预算
**节 政府预算的原则与分类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
第三节 政府预算平衡理论
第四节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预算改革
案例分析
第九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 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演变
第四节 我国的分税制及其改革
案例分析
第十章 财政政策
**节 财政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功能与财政政策乘数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公共财政学》编辑推荐与评论:
《公共财政学(第3版)》由梁朋主编,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各种图表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以反映近几年公共财政的发展和变化。第二,对一些案例材料进行了更新,主要是想为读者提供若干公共财政改革中的具体实践和创新做法,使读者能够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新问题、新趋势有所了解和思考。第三,针对读者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作者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