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以一百零二岁高龄辞世。有记者来采访我,我的**个直接的感受,也就是当我守在老人病床边上,望着弥留之际的老人时已经盘旋在脑海里的一个反复出现的念头:随着这个人物的辞世,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巴金先生代表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简单地说,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和一条新的知识分子的道路,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历史阶段。如果说,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原创者,他和他的一代人代表了筚路篮缕的新文化拓荒者,开创了中国新文化的道路,那么巴金是属于第二代,是理想主义的照耀下维护新文化价值体系的一代。在鲁迅逝世后的1936年,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抗战胜利、建立新政权、实践社会主义理想、“文革”浩劫、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等等,基本上都是在一种理想主义信仰的鼓舞下从事探索和实践的。尽管具体的“理想”方案各有不同,但是这种精神状态是相同的。尽管他们经历了各种考验,但是所围绕的**问题,依然是对五四新文化价值体系的维护和实践。直到“世纪”进入了新的交替之际,世界在全球化经济的席卷之下,文化发展的趋势又一次发生歧路丛生的迷茫,现代价值观念和现代知识分子道路都遭遇****的挑战。我想,巴金是在充满信心的20世纪踏上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是走得那样地生机勃勃有声有色,但是当1999年春节他因手术造成失声以后,即将来临的21世纪对他来说已经是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无声世界。当时他对周围的人说,以后我是为你们活着,或可以理解为,此后他所面对的新的时代已经不属于他的时代了。所以,我觉得要阐述巴金对现代文学史的贡献,应该联系整个已经过去的20世纪的现代知识分子道路,考察他与鲁迅所代表的新文化传统之间的承传关系,并且在这样一种关系里,来考察巴金这个名字在今天以及未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