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曼陀罗——视觉思考的九宫图
曼陀罗所强调的是一个空间的概念,通过图形我们可以减少直线性思考所造成的局限,并且在思考上与行动上让我们更有效率。在中国商周时期所制定的井田制度,也是一种九宫图,公田在**,而私田在四周围绕,天子要分封土地给诸侯,天子在中间,诸侯在旁巩固领导**。到了现代,我们学习书法,在临摹的字帖上,每一个字也衬着九宫格,来协助我们运笔,以掌握字的平衡与神韵。在日本有些考验运动选手的节目也会用到九宫图,例如棒球投手要考验其投球的准确度,会在本垒上方画上九宫图,篮球选手会在篮筐上画九宫图,足球选手会在球门上标上九官图,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曼陀罗图。而我们常见的街道地图是一张更大的曼陀罗图,上面标记着英文字母A、B、C、D及数字1、2、3、4,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节省时间,用*快的速度找到我们的目的地。
还有一种体验式的曼陀罗图形,就是小朋友常常在玩的“圈叉游戏”,在白纸上随意划出一个井字,其中一人先在九格位置中择一画一个“O”,另一个人选择在另一个格子画上“×”,谁能在九格中不论横竖或斜的先连成一线,谁就是赢家。这个游戏奇妙的是你要下决策时,你一定会权衡整体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位子。这种思虑就由点到面,让我们的思考更为周详缜密,而可视化的作用能刺激我们的联想,使每个空间可以记录,不让好的信息一闪即逝。
在曼陀罗图形(图A)呈现出的九个区域,能有效超越直线性思考所可能造成的褊狭,因为它所创造的是有无限可能的视觉空间与想象空间。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所接受的一元化教育,使我们着重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这种惯用左脑的思路,让人更加理性且注重于文字的精准、语言的逻辑等,*后的结果,往往会因如此直线性的思考,而对凡事只寻求一个答案。
而右脑是凭感觉的,它往往呈现出一闪而过的念头;它是想象力丰富的,以外张式的思考追寻可能的答案。这就仿佛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主要核心,我们可以以此为**形成一个视觉化、放射性的心灵图像。
依科学家的发现,脑子里的记忆的百分之八十五来自视觉,百分之十一来自听觉,剩下的则是通过其他的感觉器官来完成。
人类的潜能不只要让人有钢铁般的意志,更要让人有温柔包容的胸怀,这是左脑与右脑**和谐的配合。
曼陀罗的运用充分结合了这两大潜能,让我们用视觉来发现问题、想象问题,也让我们分析问题、推论问题,用*好的方式来找到问题与解决问题。曼陀罗赐予我们智慧,更带给我们智慧背后的喜悦。
在曼陀罗的九块区域里,每一格都是平等的,在思维运作上它有两种基本方式:**种是放射状(图B),第二种是如日本字“の”的顺序(图C)。这两种均是以**为主轴而延伸,就像有一个主尊佛在**,而其他诸神佛在外守护一般。曼陀罗式的人脉扩张,就是扣住这个精髓,让每一个护法可以再成为另一个曼陀罗的核心,持续发展(图D),生生不息;当核心衍生出某个有意义的世界时,有限的事物会从中创造出无限的力量。
如果填不满这八个区域怎么办?过去我们在课程中常常会碰到这个问题。其实,在填这八个区域时,我们会产生“有些压力,又不会有太大压力”的感觉。压力来自我们有个目标要完成,而压力又不会太大,是因为这个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只要用心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好。人类就在这紧张与缓和的情绪调适中,大脑的潜能得以发挥*大的功效。
曼陀罗的功能不只可以运用于人脉的经营,更可以结合
——生涯规划
——目标设定
——时间管理
——月计划
——周计划
——日计划
——会议记录
——决策上的创意思考
——演讲大纲
——行动计划配置
——其他
本书的*后,我们会列出一些参考表格供每一位读者使用。当然你可以修正里面的内容,让它更接近你的生活,更符合你的需要。
在此我们也想邀请你一同来感恩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数千年后依然可以享用,且造福自己以及周围的人。
用一颗谦逊的心,让我们进入曼陀罗的**吧!
**节 比出生命大格局
朋友之间*常发生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拥有房子、车子、钢琴就是优越的象征,而这种物质**所带给我们的快感,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比较”心理。
参加过同学聚会吗?参加这种聚会,常会有很复杂的心情,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喜欢通过比较找到我们要的东西,不论是心灵上的满足或是物质上的拥有。人的自尊心又何尝不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呢?看到同学或朋友开了部价值百万元的名车,会觉得他事业有成,而在心中不自觉产生酸葡萄的心理。男性除了比车子,还会比职位、比孩子、比太太的打扮;女性则比身材、珠宝、老公的成就……在同学聚会里,人们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好像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精英人物,好像这社会或公司少了他就会完蛋一样。
然而,回到了家,每个人都仍念着自己的那本经:有的在为房贷伤脑筋,有的人为孩子不学好而郁闷,有的还在与配偶冷战,有的人则为职位的升迁而气结……所以中国人说:“人比人,气死人。”
《三国演义》中,当周公瑾三十六岁命丧黄泉之时,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想想看,一个人快乐,有成就感,或感到失败与沮丧,是不是都是与人比较而来的呢?
比较决定了一个人的IQ,更影响了EQ。
跟别人比,我们的心都越比越小;只有跟自己比,找出自己的特质来,才能比出自己生命的大格局。
《史记》中有一个知名的故事:
刘邦平定天下后举行酒宴,询问席间诸将,请他们谈谈他为什么能得天下,而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
汉高祖刘邦自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理**,安抚百姓,调运军粮,使粮道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运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但我能用他们,这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贤才范增都不能用,所以项羽为我所败。”
众臣叹服。
刘邦即使自己力不如人,但是他了解每一个人的才华与能力都是****的,只要善加运用,终能成就汉室天下。一个***要结合每一个人的才智与贤能来制定目标,同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就能建立一支可攻可守的精英团队。
可曾听过一句话“好汉不提当年勇”?一位耄耋老者,只要一提起陈年往事,比如他当年当兵冲锋陷阵的故事,立刻眉飞色舞,仿佛成了天下**勇夫。所以这句话若稍微调整一下会更为传神:“提起了当年勇,通通是好汉!”如果一个人愿意听对方的当年勇,对方是会把他当作自己人的。
因为这个当年勇,让我们在与人比较的过程中赢得了自尊;因为自尊的维护,我们的脸颊泛起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找到了生命中的知音。它就如同深植在人意识中的心锚一样,是一种**性的经验,只要受到了引导与刺激,就会立即反应,让你拥有积极的自信。
作为一位***,若遇到部属不顺心的时候,可以与他共同回忆这段当年勇,让他重拾信心。因为了解这当年勇,我们对于激励有了着力点。作为一位业务高手,若了解客户的当年勇或获奖记录,客户会喜欢与你在一起,会与你分享更多,让你更了解他。
如何发现对方的当年勇呢?
去看看对方办公室或家中有哪些奖状、匾额、奖杯、奖牌或是照片吧。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放在显眼之处?
没错,就是等你来问的。
第二节 心底无私天地宽
唐朝时期,狄仁杰是武则天时代的功臣,因功高遭人嫉妒。有**有人写了一封密函,说狄仁杰有意谋反,这封信送到了武则天手上。武后把狄仁杰找来告诉他这件事,并要把密函亲自给狄仁杰看。
狄仁杰拒看,并且说:“陛下若是相信这封信,那我看了也没用,*后也是死路一条;若您不相信这密函所言,那我更没有看这封信的必要。”武则天听了这番话后,更加欣赏狄仁杰的胸襟。密告者知道自己的信被武则天公开,吓得半死,接着又听到对方不计较是谁写的,这才放心,心中惭愧万分,也对狄仁杰佩服不已。
人生难免遭遇“怨憎会”却又不得不面对,总会遭遇一些对你误解的人,能够不在意不是因为要忍耐,而是因为心头能够真正地放下。有时我们也会遇到朋友的直言陈谏,甚至听到不礼貌的话,但静下来想想,如果对方所言十分有理,用意是善的,是站在关心我们的角度提醒我们的,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他们的直言劝谏,毕竟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
周联华牧师有一则名为《知人》的祈祷文:
良善的主宰,
求您使我能知人。
求您使我只看人的优点,不看人的缺点。
求您使我看到别人在犯错的时候,
想到也许他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执行时有偏差。
求您使我看到别人在对不起我的时候,
想到也许是我先得罪了他,
也许我阻碍了他的发展,
也许我无意中伤害了他。
当我自私的时候,看到我心中的一点恶,
当我知人的时候.
求主使我看到别人心中的一点善。
阿门!
要建立完整的人脉系统,我们应该要有开放的襟怀去面对每一位相知的朋友,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影响情谊的发展。
决定人际关系的因素首先是沟通的品质。常常是这样,沟通产生了不良的结果,我们会把责任归结在对方身上,认为是对方固执己见,于是彼此的间隙也越来越大,再要弥补恐怕就不容易了。其实大多数的沟通不畅都来自误会,因为彼此无法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不信任之下我们产生了过多的“臆测”,*终导致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位樵夫到山上砍柴,不小心将斧头遗失在山里,在下山时看到邻居正兴高采烈地下山,心中暗想:“莫非我的斧头被这邻人所窃?”回到家后,特别观察这邻人的言行举止,怎么看都像是小偷,心中更确定对方是小偷。
隔日清晨,樵夫又到山里,准备来个人赃俱获的时候,突然在路旁的草丛里发现自己昨日遗失的斧头,心中一凛,惊觉昨晚真的错怪了邻居。傍晚回到家里,看到邻居一家和乐的情景,又觉对方是个老实人了。
身体上,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可以生活的广阔空间,心灵也是如此。唯有舍去羁绊思想的苦闷与烦恼,才能真正拥有广阔的心灵空间。唐太宗能开创贞观之治,因为他有一个可以直谏的大臣魏征。如果有人规劝进言,不论他是朋友或是顾客,请想象他的出发点是善的,他的建议无一不是让你智慧更为增长。我们若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贞观盛治,便要学习用宽容的心接受逆耳忠言,察纳雅言,如此才能成为一位成功的***。
人脉金言
罪己责穷不可无,但亦不当长在心胸为悔。
——(宋)程伊川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证严法师
弟子请示:“如何才能宽容他人?”
师言:“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也无我不信任的人,无不原谅的人。如果我们能俱足此‘三无’,则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发展,而自然会宽容人、爱人、信任人。”
——证严法师
第三节 朋友一生一起走
一九八四年我便认识了林伟贤先生,林伟贤是华人世界知名的演讲家及培训师。若知伟贤的家庭、求学、感情、社团经历,以及他在慈济会共同参与的济贫救灾等活动,真会觉得他的人生是个传奇。
一九八四至一九八六年间,我们都在东吴大学念书,共同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对我而言,那是一段令人振奋与怀念的生命时光。伟贤在社团中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段期间,伟贤充分发挥他的活动力、企划力、表达力和舞台主持的魅力。
每当有空翻开苛时相簿的时候,这些在年轻时共同为社团打拼的伙伴们的脸庞又浮现在眼前。因为工作不同,我们无法如往常一般常伴左右,但是这份长长久久的情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养分。
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一门重要考试伟贤因故无法参加,但是这一科若没有过,他极有可能会高唱从军乐。要再申请一次补考机会,就必须有当天的病假证明。他老兄一通电话打到社团里,恰好我在,在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后,两肋插刀地冲向了东吴城区附近的一家公立医院,自己在病历表填上“林伟贤”的大名后,对急诊室的大夫说,从早上起来已经上了十几次的厕所,还装作两眼呆滞无神,嘴巴半开,四肢无力的样子。表演的水平应该不错,医生要我住院观察,但我以明日尚有考试而婉拒,*后很顺利地拿到病假证明。
十多年后,伟贤与我都常会在演讲或课程中提到这段往事,除了感谢学校社团暨老师、学长给我们的训练外,亦会提及社团对于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是情感升华的力量源头。
一九九四年我结婚时,请伟贤担任摄影,从一早的迎娶到喜宴结束,他都陪同在侧,随时捕捉*美的刹那。一九九七年岁末,伟贤结婚,也请我拍照,我从早上九点半一直待到了晚上宴会结束。
祝福的话固然让人快乐,可是在人生的重要时刻,有好友的护驾与伴随,更是让人感到骄傲。
利奥·巴斯卡力在《爱、生活与学习》一书中有一段令人感动与深思的话:
“我真正觉得,在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不管男人或女人,可以与之无拘无束地坦诚相见,肝胆相照,我们就不会被寂寞困死。只要一个人,不用百人或千人,我们可以毫不掩饰、毫不隐瞒地走向他,告诉他你的挫折、你的苦恼、你的感受、他能接纳你、了解你,并安慰你‘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的’,这样的人可说是我们的知己。”
天涯虽大,如何找到知己呢?要有朋友,自己先要够朋友!你够朋友吗?
你有哪些朋友或客户因为你的协助而拥有更好、更快乐的生活呢?管理学者史蒂芬·柯维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认为当我们从与顾客或朋友**见面的那刻起,就好像替他开了一个感情账户,你可以在其中存放及提取。如果你使顾客满意或朋友信任,那就如同你在他的账户中存放下一笔可预见将来的资金,在你有需要的时候,你可从他的账户中连本带利地提出。
相反的,如果你让对方怀疑或感到不快,那就有如增加了自己的信用危机;若是提取的次数多于存放的次数造成透支时,*终将成为他的拒绝往来户。
对每一位重要的朋友或是客户,我们应随时检视我们的存款与信用额度。一份关心、一通寒暄的电话或信件,都是必要的存款,这些都可应未来的不时之需。成功如你,是否相信“人脉即钱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