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告别生出惆怅:来自水乡乌镇的灵感(赵鑫珊 著·签名珍藏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告别生出惆怅:来自水乡乌镇的灵感(赵鑫珊 著·签名珍藏本)

  • 作者:赵鑫珊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ISBN:9787807410195
  •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 页数:275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410195
    • 作者
    • 页数
      275
    • 出版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 定价
      ¥2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告别”是我们的命中注定:
    “落地哭三声,好歹命生成。”
    先是告别母体,这是原(元)告别,然后告别无忧虑的童年,再就是告别小学、中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还没有惆怅。因为 我们还没有成熟到生出惆怅的人生阶段。
    在人类感情谱中,惆怅是一种很微妙、很细腻和很**的感情。
    大学毕业,要离校的日子,从我们内心深处才冉冉升起了一丝惆怅……
    当我们告别传统的农业文明,要去过一种现代化的西方机器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生出的惆怅则会更多、更浓和更**。因为它很根本。
    惆怅是有等级、有层次的。
    当代中国人告别已渐渐远去、消失在地平线那一头的农业文明,生出的惆怅当属于*高等级,*高层次。因为它很哲学。
    我们是在向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传统作告别,内心升腾起的惆怅,能不深沉吗?能不根本吗?能不哲学吗?
    这时蓦然生出的,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惆怅,大惆怅,**别的惆怅。
    告别生出惆怅的大小和级别,取决于告别对象的性质,以及它所处的层次和大小。
    告别农业文明,归根到底是向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作告别。这种生活方式延续了好几千年。中国人就是从这种古老的传统中走出来的……
    江南水乡乌镇的价值就
    文章节选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献辞
    东方农业文明决不是样样坏,西方工业文明也不是件件好。
    不过让我们退回到三百年前的农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已是不可能;但在骨子里我们有时却在眷恋已日渐远去的农业文明,至少��有些个方面,因为我们体内的许多基因原是农业文明塑造的,这些基因来自农业文明,
    每天有成千名旅游者来乌镇一游,本是体内基因的驱使。——这是基因的“返乡之旅”,理由和动机的层次很深,许多年,我从来就没有完全否定农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今天的德国和日本乡镇那样,既把当代工业文明的好处拿到手,同时又继承了农业文明的**传统,并将它握有?
    这两个**的乡村可以作为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参考和借鉴。
    ——谨以此专献给旅游胜地江南古老的水乡乌镇。她给了我撰写这本书的灵感和冲动。2006年早春,我接连三次去了乌镇。
    我企图用世界眼光去鸟瞰、剖析乌镇,同时也从乌镇这个千年小窗口去窥视、放眼今天的外部世界。视野是双向的。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稿。
    我之所以偏爱在乌镇流连忘返,迎晓风,送夕阳,或打着伞走过斜风细雨中的古桥,独自坐在仁义茶楼临窗望,只是因为乌镇能“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
    “平和"不仅是乌镇的灵魂,也是整个中目农业文明的精、气、神。西方工业文明则追求越来越大的“力和速度”。
    当代世界危机重重,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平气和不和心,理应设法散散,洗洗,缓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
    目录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献辞
    题记十则
    这本书的缘起:近因和远因——自序
    画满一个个小窗
    为什么
    乌镇的河
    致乌镇枕水人家
    爱就是唤醒
    我像个钟摆
    我有个“古镇情结”
    我有自觉的历史意识,故我在——从三个“烧饼”理论看乌镇
    农业文明人感恩多,敬畏多——在乌镇吃着肉想到的
    古镇的音乐——音响场不能破坏建筑场
    乌镇茶楼能演奏西方大提琴曲子吗?
    在乌镇开场莫扎特音乐会——两个和,和对和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乌镇修真观的楹联哲理诗意
    一、同一真理,多种表述
    二、“天”这个观念
    三、何谓天算?何谓人算?
    四、什么是算?
    1749年前后的中国和欧洲——横向比较
    古屋外壳,现代内容——我的奇异感觉
    致乌镇百年老街
    “晴耕雨读”——农业文明的一种平静的生活方式
    乌镇茶楼的大困惑 ——核电站是福还是祸?
    致乌镇古街的街灯
    我的巷子情结
    床和人生——参观乌镇“百床馆”所想到的
    形而上(哲学)层面的深层风景——第二次走进乌镇的“百床馆”
    一、宇宙的容器结构
    二、存在主义的命中注定
    古镇的沧桑和荒残美——没有旅魂的旅游是盲目和浅薄的
    由乌镇人家的灶头引出的思考———两种文明中的能源
    一、世界范围的沼气利用
    二、从核聚变获取能量
    三、当代人的远虑和近忧
    “机”这个汉字——从两种文明看“机”
    乌镇的雨
    雨催诗——雨中看乌镇
    ……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宋·王禹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