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

  • 作者:侯玲玲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6719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01日
  • 页数:195
  • 定价:¥1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工资的形成机制面临着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摩擦、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等考验。本书以工资决定和形成机制基本模型为分析框架,探讨了如何建立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为基础,以工资支付制度、*低工资制度、工资宏观调控制度为补充的完整的企业工资制度体系,提出了若干全新的制度改革建议。
    文章节选
    第6章 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的制度设计
    6.4 工资宏观调控制度
    6.4.1 工资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若干与工资水平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目标,如:扩大内需,以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等等,这些政策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工资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低工资劳动者群体的工资水平提高。
    然而,工资水平与消费、就业、产品价格等因素紧密相关,增长速度一旦不合理,就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后果,所以,对中国企业工资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其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必须处理好工资水平与下列因素的关系:(1)物价。防止工资推导型的通货膨胀,即货币工资率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从而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因此,货币工资率的增长不能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就业。防止过高的工资水平严重影响就业率。工资作为劳动力市场调节的价格机制,影响着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一般认为工���水平上升,劳动力需求则会下降。而中国存在初级劳动力大量过剩的问题,就业情形严重,工资水平过高将会缩小企业对劳动力需求,而加重就业压力。因此工资水平的提高必须考虑目前的就业现实,应在对就业不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工资的适度增长;(3)国际贸易。要避免工资水平提高对出口商品竞争力和FDI的严重影响。低廉的劳动力一直是中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也是吸引外资的因素之一。低工资竞争不仅在我国各地区之间进行,而且在出口导向的发展中**竞争也非常激烈。工资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商品价格的竞争优势和外资引入产生影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国际竞争中企业人工成本必然上升,此时,工资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削弱中国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虽然中国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其他投资环境的改善(如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改善、国内需求的扩大、社会的稳定等等),来消除工资水平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初级劳动力供求状况未有改变以及资本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低工资仍然应是中国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所在,即低廉优质的劳动力将依然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所以,工资水平上升要考虑外汇市场中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情况,在扩大国内需求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2章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的影响
    2.1 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其不对称性
    2.2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所面临的挑战
    2.3 中国遭遇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的工资形成机制成因分析
    第3章 工资决定及工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3.1 工资及其构成
    3.2 工资决定和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模型
    3.3 标准的市场化工资形成机制
    第4章 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的中外比较
    4.1 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的演变
    4.2 中外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的比较:微观分析
    4.3 中外企业工资形成机制中政府作用比较:宏观分析
    第5章 工资形成机制演变与工资水平变动的相关性分析
    5.1 企业工资水平的国际比较
    5.2 企业工资形成机制演变对平均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
    5.3 从平均工资水平变动看工资形成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6章 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的制度设计
    6.1 中国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6.2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6.3 *低工资制度
    6.4 工资宏观调控制度
    6.5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