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佛道养生术
QQ咨询:
有路璐璐:

佛道养生术

  • 作者:洪丕谟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084672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337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先说佛门修性,详分为禅宗之壁观、天台之止观、三论之真俗、法相之自性、华严之庄界、净土之三味、律宗之戒严,堪称洋洋洒洒。再论道教养生,广泛涉及呼吸吐纳、存思内视、导引按摩、辟谷服饵、香汤沐浴、房中节欲、内丹修炼等精术,读者不难领略到我国古代博大、神奇、自然的身心修养方法。
    文章节选
    总论
    道教养生法通观
    中国道教,自创始以来,在历史长河风风雨雨的洗炼中,各种派系生而复灭,分而复合,真是错综复杂。自古以来,较为**的道教派系,就有五斗米道、北天师道、南天师道、太平道、金丹道、帛家道、龙虎山派、阎皂山派、楼观派、上清派、茅山道、钟吕派、清微派、净明派、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教、正一道、武当道等,使人目为之迷。可是纵观这些名目繁多的道教派系,其所奉道术,虽互有异同,但从宏观角度分析,不外信奉符篆禁咒的“正一道”和全真修炼的“全真道”两个大宗。其符篆禁咒一派,自元蒙灭宋入主中原以来,由忽必烈授命龙虎山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阎皂山、龙虎山、茅山三山,此后于大德八年(1304)时,又由成宗皇帝授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篆”,袭领江南道教。这样一来,江南龙虎山天师道派,与阎皂山、茅山等符篆一派,终至合流而为“正一道”。发轫于宋元的全真一派,上承钟吕金丹道派性命双修之绪,旁及儒释两家教理,主张三教圆融及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不娶妻室、不茹荤腥的出家修炼之法。其派又有北宗、南宗之分。北宗盛行于江北,由王拮开山作祖,下分遇仙、南无、隋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个支派,于修炼主张先“性”后“命”;南宗盛行于江南,由张伯端肇始其端,于修炼主张先“命”后“性”。此后,由于全真所奉真武帝君,也为以炼驱邪为主要方术的武当道所遵奉,所以人们也有把武当道视之为全真一派的。
    元明以后,道教天下,经过长时期来的生灭分合,基本成了崇尚符策禁咒的正一道以及崇尚养性延命的全真道的天下。虽说正一崇尚符篆禁咒而全真崇尚养性延命,但以符篆禁咒为主的正一道也并不是完全不讲养生,以修真养命为主的全真道也并不是完全不碰符篆禁咒,只不过是各有偏重而已。如正一道龙虎山派始祖,创五斗米道的张道陵,于方术修炼中,就十分重视男女合气房中术的修炼,其正一道阎皂山、茅山诸派,也于符篆之外,同时并重行气、存思、服饵的养生之术。为此,本书《道教养生法》所采,于垂青钟吕金丹、荟萃全真修炼之际,不忘正一道派行之有效的种种炼养之法。
    通观我国古代养生之法,道教养生厕身其中,堪称博大精深,色彩斑斓。追源溯流,其法多承先秦**方士所创行气、服饵、房中三大术而来,此后扩而充之,纵而深之,旁及杂修,融会儒佛,汲纳轩岐,囊括百家,可谓“杂而多端”,蔚为大观。
    在道家“杂而多端”的养生之法中,可以发现,虽说其法融会儒佛,囊括百家,却又有着自家浓郁的个性特色:如修真服气,内丹修炼,存思守一,房中补益,辟谷绝粒,药石服饵等等,无不姿彩瑰异,为古往今来的养生之士所重。
    道家养生修炼,品类虽多,名目各异,但却无不把修炼的**落在精、气、神“三宝”的修炼上。“精”为组成生命的根本物质,其含义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为与生俱来,禀自先天的生命起源物质。《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营养,有充滋五脏之功,五脏充滋则其盈溢之精,复归藏于肾而化为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气”的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先天“元气”,又有后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既指人体中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又指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而其先天后天诸气汇合的总和,则称“真气”。《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神”为人身思想、意识、感知等一切精神活动的集中体现,又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神”之供养虽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气,而基础则肇始于先天之精,所以《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传抟之神。”关于以上精、气、神“三宝”的总体情况和彼此关系:《太平经》认为:“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而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由于精、气、神在人身所占的重要地位,所以其修炼诸术,就自然以“爱气、尊神、重精”为重了。如修真服气、胎息功法、六字气诀等,专在精、气、神“三宝”中起关纽作用的“气”字上用功夫。为什么说“气”在“三宝”中起关纽作用呢?《太平经》回答说:“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可见“三宝”之中,只要“受之于中和”的“气”一绝,“神”、“精”两者也就随之涣散消亡了。再如“存思”功法,是以召使易于外游的神返回身中为主的一种炼养之术。由此扩而充之,于守一、内观诸法,也莫不以“尊神”为主。又如房中补益之法,多以房中节欲、“还精补脑”为归,足见其法对于“精”的重视。至于内丹大、小周天功法,有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术,目的就是通过对人体精、气、神“三宝”的合炼,使之相抱成一,*后还归于虚空的“道”,而使生命长存于天地之间,故尤蔚为道教炼养功法中的奇观。
    环绕爱气、尊神、重精诸术如服气、存思、周天、房中诸法之外。导引、辟谷、服饵之术,也为道教养生家所重。所谓“导引”,“导”为吐纳导气,“引”为引动肢体。葛洪《抱朴子-别旨》说:“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可知这是一种活动肢体、配合呼吸的体育疗法,所以素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说。我国导引起源很早,早在战国时已经发展有模仿动物活动以求不老的“熊经鸟伸”之术。延至西汉,据其时帛画《导引图》所载,已发展为44种各不相同的导引姿势。后来道教承袭其术,与嗽咽之术相配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可谓成就**。究其作用,《云笈七签》卷三十六《玄鉴导引法》归纳为这样四点:“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气。故老君日:‘天地之间,其犹橐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言人导引摇动,而人之精神益盛也。”
    辟谷也称断谷、绝谷、却粒、休粮,为道家不食五谷,代之以咽气吞津、瓜果药饵的养生之术。《上清黄庭内景经》说:“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中山玉柜经服气消三虫诀》则说:“既食百谷则邪魔生,三虫聚,贯穿五藏,凿坏六府,使丹田不华实,滓液不流注,血脉不通行,精髓不凝住,胎魂不守宫,阴魂不闭户,令人耽五味,长贪欲,形老神衰,皮皱发落,若不却粒绝味,禁嗜戒色,则尸虫全而生身必死。”可见辟谷的原因,一则在于除却五味外美,清理肠胃;一则在于将寄生人体,而以谷食为生的三尸之虫置于死地。
    伴随辟谷而行或单独可行的服饵之法,除外丹服饵、石药服饵因有毒而遭淘汰外,以植物药的服饵补养,至今犹获养生家的青睐。关于服饵的药效,《云笈七签》卷七十四《方药》指出:“夫茂实者,翘春之珠明也;巨胜者,玄秋之沈灵也;丹枣者,盛阳之云芝也;茯苓者,绛晨之伏胎也。五华合烟,三气淘精,调安六气,养魂护神,能用得其方,位为天仙,老者复壮,反婴童颜,千害不伤,延寿万年。”就具体可以用作服饵的植物类**而言,若从中医角度观察,多为一些益气养血、填精益髓、充和五脏、强健筋骨的补益类**,或为一些开心**、明目祛风、疏通血脉、驱散邪气的综合性**。前者如人参、灵芝、地黄、黄精、枸杞、大枣;后者如菖蒲、茯苓、远志、防风、菊花、石苇等。无论实践还是药理分析,无不证明这些**可在多方面对人体起良性作用,从而使之延年益寿,邪去正安。
    再如沐浴之道,原属杂修范围。虽说儒、释修性养生,也重沐浴,如佛典《十诵律》卷三十七就说:“洗有五功德:一者除垢,二者身清净,三者除去身中寒冷病,四者除风,五者得安稳。”可是从洗浴的择日择时、五种香汤、浴衣澡豆、存思养神等方面得洗澡旨趣而集大成的,当数道教。其沐浴所获功德,于“外净”、“身垢尽除”的同时,更获“内净”、“虚心无垢”之妙。内外诸垢既已除尽,则神气清爽,道业自然精进了。
    佛道修持功法中的“三调”与“走火入魔”
    佛道修持,其坐禅或内丹周天等法,在平时修习的人手之初,务必处理好身、息、心“三调”,中间阶段则常须防止或消除“走火入魔”,末了还不要忘了收功的注意事项。现依次概述如下。
    一、三调
    佛门坐禅或道家修炼内丹,先要调身、调息、调心,所谓“三调”。“三调”为佛道修性养生功法的必须注意之点,否则便无法入于禅中三昧或炼成内丹。
    (一)调身
    坐禅调身,先要择一清静处所,“结跏趺坐”。《禅秘法要经》卷上说:“沙门法者,应当静处结跏趺坐,齐整衣服,正身端坐,左手著右手上,闭目以舌抵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大智度论》卷七说:“问日,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跏趺坐?答日,诸坐法中结跏跌坐*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
    关于结跏跌坐的具体方法,大致如下。
    1.正脚
    所谓“跏趺”,就是两腿盘膝而坐,又有双盘和单盘的不同。
    双盘先把左脚加到右腿上面,接着,又把右脚加到左腿上面,这样.左右交叉盘好之后,再把两膝压紧垫软。双盘的优点,在于两膝盖外侧都紧靠坐垫,如此则坐时腰背自然端直,不至于左右前后发生倾倚。单盘则或者右腿盘膝在下,把左脚加盘到右腿上面;或者左腿盘膝在下,把右脚加盘到左腿上面。比起双盘来,单盘因为盘在上面一腿的膝盖外侧落空而不能靠在褥垫之上,所以身体往往容易向另一侧倾斜,这时就务必注意身姿的调整了。以上双盘单盘,坐禅时可以按照各人具体情况或不同习惯,随意选用,没有硬性规定。比如初学者或年龄较大者,难以作双盘,那就不必勉强,选用单盘甚至一般安坐之法(见徐有武绘《修持安坐图》),只要使用得当,同样可以收到坐禅之效。
    2.安手
    安手有三种方法:一是一手轻握另一手的四指,并使两手拇指、食指交叉一起;二是用左手轻握右手,或者右手轻握左手;三是左手掌朝天,把它叠放在右手掌上。这样两手握叠舒齐,然后一起安放到小腿之上,贴近小腹的地方。总的来说,安手以自然舒齐、不感到别扭为好。
    3.正身
    正身可和安手一起进行。在手还没安好前,先把身体和两手同时挺动七八次,然后直起背脊,端坐舒适,胸部略略前俯,放松横膈,臀部则稍作后倾,藉以保持体位的稳固。
    4.正头、正颈、正眼、正口
    这时头和颈部自然不偏,鼻尖和脐孔保持在垂直线上。然后轻闭两目,或两目仅成一线也可,目的是为了避开外光的刺激,同时缓缓呼出浊气,把口闭上,舌抵上腭。
    在调身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坐禅的床凳,一般以平硬的板面为宜。正式坐禅之时,床凳上面还应放上蒲团,以保持坐禅时臀足的舒适,否则臀足难受,思想就不易集中。如果一时没有蒲草做成的蒲团,用棉垫代替也可。
    (二)调息
    佛道修持注重调息,“息”是呼吸,所谓“调息”,就是调整呼吸的意思。《大安般守意经》说:“息有四事: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人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对于以上“息有四事”,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这样阐述道:“坐时鼻中息出入有声是风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姿安稳,情抱悦豫是息相。”坐禅时呼吸的风相、气相、喘相都是要不得的,只有若存若亡,出入绵绵,使坐禅者感到情抱悦豫、神姿安稳的息相,才是坐禅时*为理想的呼吸。
    关于坐禅调息,定真法师《静坐入门》还这样指出道:“凡平时能练习静细的呼吸,以及静坐已有相当时间、心念安定的人,一入坐,不数分钟,气息便得调和,而自己也不觉得有呼吸一回事,这样原不需要着意去调,反使心不安定,因为心念安定不动,气息便
    自然调和。”这自然是过来人的悟道之言了。
    (三)调心
    佛道修持所说调心,意即在思想上舍弃一切杂念,防止心猿意马的纷驰,使之一心入于静境。调心之法,佛门所述多为有意识地把心系于一处,如意守头顶、发际、眉际、鼻尖、心中、地轮(足)等处。智(岂页)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说:“一系心顶上,二系心发际,三系心鼻柱,四系心脐间,五系心地轮,外国金齿三藏说次为五门禅。”系心之外,其数息、随息之法,亦即从一到十,从十到一默数呼吸,或一心随着呼吸出入而出入的调心之法,也颇为常用。从本质上看,由于调心之法常和禅的内容融为一体,所以尤为坐禅修性、趋向真如的关纽所在。道家调心则注重意守丹田。而有“琴心三叠”的说法。《上清黄庭内景经•序》:“黄庭内景者,一名太上琴心文。”琴为和,据说诵《太上琴心文》可以和六府,宁心神,使得**。三叠,指上、中、下三丹田。修炼内丹须做到三叠和积如一,心和而神悦,则丹道初成。这点,我们在上编《佛教修性法》、下编《道教养生法》中将较为详细地论及。
    以上“三调”,就“调身”而言,因坐禅之外,尚有立禅、行禅、卧禅之法,所以又有立式、行式、卧式等姿势。立式如净土念佛禅,站时两足稍并或微微分开,端身正立,然后双手合十或作“定印”式安置脐下。行式原为解除坐禅、立禅疲乏时所采用的一种直行姿势。《十诵律》说:“比丘应直径行,不迟不疾,若不能直,可画地作相(此指直线),随相直行。”卧式采取益身心的右胁卧姿,《摩得勒伽论》说:“右胁卧,脚脚相累,不得散手脚,不得散乱心。”除却坐、立、行、卧各姿,禅门南宗行立坐卧随时可行的“话头禅”、净土宗无时无地想到就念的念佛禅,就更为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了。如就道教气功诸法着眼,其行、立、坐、卧诸式,除少数稍有出入外,大体也就如此。
    ……
    目录
    总论
    引言
    中国修性养生文化,
    佛门禅观修性的奇彩
    道教养生法通观
    佛道修持功法中的“三调”与“走火入魔”
    上编 佛教修性法
    达摩面壁禅(附《易筋经》)
    止观坐禅法
    六妙门坐禅法
    五停心观
    四禅八定
    “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修习法
    观音耳根圆通禅
    净土念佛法门
    密宗瑜伽的几种修习方法
    佛门日常生活中的纯洁行为
    下编 道教养生法
    修真服气法
    胎息功法
    六字气诀
    内丹小周天功法
    内丹大周天功法
    坐忘和睡功
    “存思”功法
    导引养生法
    房中补益
    沐浴之道
    **辟谷法
    植物药服饵
    女修功法
    附录一:参考书目
    附录二:洪丕谟创作年谱
    编辑推荐语
    苦学年来未有涯,青灯黄卷月笼纱。诗文书画兼医学,千载学林一奇葩。
    ——赵朴初诗赞洪丕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