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感性:虚拟与现实
QQ咨���:
有路璐璐:

新感性:虚拟与现实

  • 作者:齐鹏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56401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26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56401
    • 作者
    • 页数
      326
    •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01日
    • 定价
      ¥2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新感性作为“信息的DNA”,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的时空结构和功能,驱动着全球化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的演进与转型,它不仅推动着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创造着新的人类文明。《新感性:虚拟与现实》是关于*前沿哲学问题——新感性与虚拟的原创性研究。作者从哲学史的角度对感性命题进行了系统考察,探讨了感性的特征,结构、内核、方法及感性心理时间与感性心理空间,从东西方文明史的角度研究了感性的产生、虚拟现实、感性空间的潜在发展和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的空间战略从第三次感性革命如何推动信息科学、基因科学和大脑科学的发展进行了个案分析从人的本质、“三个尺度”研究了新感性与人的全面发展,并对虚拟现实、感性识别-机器人懂你进行了未来展望。
    文章节选
    第1章 关于感觉和感性命题的哲学史考察
    一、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是一个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这首先是人的感性高度展开而带来的。又因为古希腊的艺术是西方古典主义的典范,因此古典主义的理性在这个阶段和人的感性得到了极好的整合。
    谈感性不能不谈感觉。“感觉主义是感性学的近亲”,但它们只是相关而本质不同的两种理论范畴。感性学是外界作用于人而产生的知觉和直观形式的认识,即所谓“究天人之际”的哲学,而感觉主义则是人对客观的个别特性的反应“亦即”是对世界事物感官接受的肤浅述说。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就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关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是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理由是:能使我们识别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古希腊���另一位哲人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84-公元前411)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权衡”。在这里他将人的一切判断视为感觉判断,并由此出发而否认客观真理。虽然如此,在古希腊时代,感性的显现还是被吸纳进了美的理念之中,于是“现实的感性成了斯多葛主义者和伊壁鸠鲁学派体悟和研讨的有关内容。这两种倾向后来成为中世纪神学哲学灵肉理论的先声。在宗教神学崇灵贬肉的一千多年中,感性通常是一个在迂回语言中被谈及的事情。这样的现象一直到文艺复代方才改观”。
    ……
    目录
    导论
    一、感性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数字化时代新感性的特点
    三、新感性的价值和意义
    四、新感性未来展望
    第1章 关于感觉和感性命题的哲学史考察
    一、古希腊时期
    二、文艺复兴时期
    三、18—19世纪
    四、20世纪与后现代
    五、21世纪的感性凸起
    第2章 感性的内核和结构
    一、感觉的相关概念和类型
    (一)感觉的**类型——官能感觉
    (二)感觉的第二类型——实践感觉
    (三)感觉的第三类型——精神感觉
    (四)感觉的第四类型——人-机数字化新感觉
    二、感性的内核
    (一)视觉
    (二)听觉
    (三)味觉
    (四)形和色彩的作用
    (五)点·线·面的作用
    三、感性的结构
    (一)认识结构
    (二)生物结构
    (三)历史性结构
    (四)实践结构
    (五)关系结构
    (六)双向度结构
    (七)非逻辑——逻辑结构
    (八)审美结构
    (九)虚拟结构
    第3章 感性的特征和方法
    ……
    第4章 感性空间
    第5章 感性文化与东西方文明
    第6章 新感性与现代艺术
    第7章 数字化时代新感性的二重性
    第8章 走进大脑生物学时代的新感性
    第9章 新感性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第10章 新感性与虚拟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齐鹏擅长国画,是很有造诣的艺术家,又是哲学博士、社会心理学博士后,知识结构比较好。
    《新感性:虚拟与现实》是一本具有创新价值的著作,因为新感性问题一个由于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科学、以及西方当代多种哲学与文艺思潮的问题。其学术价值并不在于详尽的答案,而在于问题的捕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为哲学、文学艺术研究,以及从新的角度评价当代西方某些哲学与文艺思潮,开拓了一个研究的新领域。
    ——陈先达(国务院哲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教授、博士性导师)
    刘鹏在文化哲学的框架中,展示了她对当代感生文化研究的丰富而精彩的思想成果,探讨了新感性与虚拟现实的重大专题,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中人的心理及文化效应进行了深层的哲学思考,并在人类开始迈向数字化生存的今天,提出了一个十分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表述:数学化生存意味着人类由读写时代进入到视听的新感性时代,它预示着人类而临一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巨大革命。而这场革命的起点,就是人的全面的、理性的感觉解放和感性革命。
    该书学术思想前沿、视野开阔、引证广博,语言生动,是一部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和巨大思想收获的**著作。
    ——李鹏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前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感性的“虚拟化”改变了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名言,它预示着:“凡是现实 的都是不合理的,都是应当改变的和否定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创新是人的本质要求。人总是不满现状,有新的需要,总是以新的实践活动改变现实,人类创造一切文明成果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作者对“新感性:虚拟与现实”的研究,不仅开拓了人-机感性哲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填补了感性与当代文化、艺术和前沿科学发展的空白。
    ——陈志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