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灵肉之境: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灵肉之境: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研究

  • 作者:林美茂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1794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1日
  • 页数:369
  • 定价:¥3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71794
    • 作者
    • 页数
      369
    • 出版时间
      2008年09月01日
    • 定价
      ¥33.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目前国内从人的理解角度来探讨柏拉图哲学的**部专著。作者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一部丰富而深刻的人论思想,他把人的存在作为一种既带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又需要不懈地追求生存高度“可能性”之灵与肉相结合的存在。人类存在的这种宿命般的本质,决定了人类必然始终需要面对“知与不知”的质疑。全书围绕柏拉图哲学中“自知其无知”、“回忆说”、“观照”、“哲人王”等问题,展开了作者极其详细的希腊语文本的诠释与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的揭示,向人们展现了一种阶梯式上升的哲学思考与逻辑推演过程,从而追寻和勾勒出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从初期到中期的柏拉图哲学之根本思想,本书是一部**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哲学导读。
    文章节选
    **章 自知其无知——论苏格拉底对知的否认与探索
    一般可以这么认为,柏拉图哲学是以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为出发点的。这种看法与是否应该把《申辩篇》(全名《苏格拉底的申辩》)作为他*初的对话篇这一问题无关,所以,在这里姑且不谈论这个问题。我们从柏拉图哲学在“白知其无知”问题上所揭示的关于苏格拉底对知的否认与探索的深层把握,以及这种把握给予柏拉图哲学决定性的思考契机等诸种因素中,必然会得出这个结论。
    正如人们所熟悉,苏格拉底与孔子、耶稣、释迦牟尼一样一生述而不作。在柏拉图哲学中出现的苏格拉底,终究只是柏拉图所理解(描述)的苏格拉底,即使其记载再接近史实,也无法排除那是被柏拉图的理解过滤过的、蕴涵着柏拉图主观因素的问题。即使《申��篇》中所叙述的内容,完完全全传达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如果不是在平时与苏格拉底的交往中,咀嚼、体会、理解了老师的思想的话,其所传达的内容也会是有所不同的。克色诺芬(Xenophon,前430-前354)所记录的、与柏拉图不同形象的苏格拉底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也正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苏格拉底这个人的问题,以及柏拉图哲学中的苏格拉底,哪些属于史实,哪些是被润色过的等问题,曾经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一场争论。由于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拙著的研究范围,在这里不再做深入的探讨。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基本观点是,除了考古学上重大的发现之外,与其花许多精力去寻找苏格拉底存在的历史线索及其真实情况如何,倒不如把研究的**放在通过苏格拉底这一对话的主人翁而展开的柏拉图哲学。究竟其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其中是如何揭示与把握人的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更具有意义。
    纵观柏拉图哲学,很明显,首先面对的就是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而要想弄清柏拉图哲学中对于人的理解的起源,只有以认识与把握《申辩篇》中的“自知其无知”问题为突破口,才能掌握柏拉图思想的基本线索。
    ……
    目录

    绪论 洞穴的居民们
    **章 自知其无知——论苏格拉底对知的否认与探索
    引言 “自知其无知”的表明及其存在的问题
    **节 知的否认
    一、苏格拉底的“求知经历”
    二、从“无知之自觉”到“无知之智慧”
    三、《申辩篇》29b的问题
    第二节 知的探索
    一、为什么要探索
    二、探索的困境与出路
    三、苏格拉底的视点
    第三节 “自知其无知”的深层意蕴
    一、世间有智者的“智慧”
    二、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智慧
    三、“自知其无知”所揭示的人论思想
    结语 从“自知其无知”中获得的和必须面对的
    第二章 回忆说——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学习吗?
    引言 从本质的追问到“回忆说”的提出
    **节 “回忆说”得以确立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美诺篇》中“回忆说”论述的特点
    一、回忆的实验
    二、“回忆说”中“先在”与“不死”的问题
    三、《美诺篇》中“回忆说”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回忆说”在《斐多篇》中如何得以完成
    一、五种“回忆的事例”
    二、从类似性回忆的探讨转向灵魂不死问题的论证
    三、灵魂不死的证明
    结语 笼罩着“回忆说”的光与影
    第三章 观照——哲人看到的是什么?
    引言 关于“观照”问题诸叙述中所存在的矛盾
    **节 “观照”的主体
    一、灵魂脱离肉体状态下的“观照”
    二、灵魂客居肉体状态下的“观照”
    三、“观照”对于人类灵魂的意义
    第二节 观照的方法
    ……
    第四章 哲人王
    结论 有智者与爱智者
    参考文献
    认识你自己(代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