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自然辨证法概论
QQ咨��:
有路璐璐:

自然辨证法概论

  • 作者:徐治立
  •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44250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78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根据教育部*近颁布的有关教学基本要求,对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吸收近年来自然辩证法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编著而成。全书除"绪论"外,共四篇十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各篇章前有主题导言,每章之中插入若干个短小精悍专栏,章后附有本章小结、思考题和参考文献。《自然辩证法概论》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特别适合研究生教学与研究之用,也可供其他广大师生、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考。
    文章节选
    四、求解社会发展现实问题
    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当代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几乎都与科学技术相关联。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正负作用进行多方探讨,有助于求解社会发展中各种重大现实问题。
    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多数都是复杂性的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各方面有成效的工作,也需要丰富的现代知识,尤其是各门具体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以,邓小平讲,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然而,当代科技分支众多,往往使专业工作者毕生致力于非常狭窄的各自专业领域,视野受到很大局限。面对复杂的现代化问题,需要综合多门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乃至那些“隐言”知识。因此,对于高层次的科技工作者、担负组织和领导的科技工作者,需要综合性知识和战略眼光,才能具备解决科技社会发展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与研究自然辩证法就可以起到这种独特作用。自然辩证法是跨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的交叉学��,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管理、软科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等广泛交叉和关联,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知识学科。同时,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它在解决社会发展实际问题时,能从宏观政策和战略的一般规律上把握,比各专业或学科更为深刻、更具战略思维和眼光。另一方面看,它又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比一般哲学抽象或学术研究又较为具体、实证,可以探索到宏观的社会发展策略甚至某些比较具体的对策。
    当代社会发展面临多方面种种问题。譬如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政策与管理问题、技术创新问题、社会公益科技问题;以及全球性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高科技武器问题等;还有一些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例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问题、科技伦理问题等。这需要宽广而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的知识,又需要深刻的辩证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还需要切合实际的科技政策与战略。
    总之,学习与研究自然辩证法,能够有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技术发展观,有助于扩大知识视野、开阔思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也有助于制定和实践恰当的科技政策与社会发展战略。
    目录
    绪论
    **节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演变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
    第四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节 自然的观念与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 历史上的科学与自然观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
    第四节 自然观与科技和社会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系统自然观的建构
    **节 自然界的物质系统性
    第二节 自然物质系统的演化与自组织
    第三节 自然物质系统演化的复杂性
    第四节 自然物质系统演化规律的重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的孕育
    **节 现代生态自然思想的发端
    第二节 对自然**的反思
    第三节 自然的“返魅”与生态观的孕育
    第四节 人与自然协调的生态文明观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节 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科学的划界问题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动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发生
    **节 科学认识的含义
    第二节 科学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科学观察与实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
    **节 归纳方法
    第二节 演绎方法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
    第四节 非逻辑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节 科学假说的建立和检验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评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
    第八章 技术与技术体系
    **节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 技术体系及其演化
    第三节 技术预测与评估
    第四节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章小 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技术工程活动与方法
    **节 工程与工程设计的含义
    第二节 工程过程理论
    第三节 工程设计方法
    第四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节 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技术的创新
    第三节 高技术及其产业化
    本章小 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节 科学共同体内部社会考察
    第二节 科技运行的社会建制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构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
    **节 科技伦理的建构
    第二节 科技的伦理维度
    第三节 当代主要科技领域的伦理问题
    第四节 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节 社会发展中的科技政策与战略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