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重印)
QQ咨询:
有路璐璐: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重印)

  • 作者:(美)德里克 翁贺凯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49537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250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文章节选
    **章 问题
    “马克思主义”,正如一个挑剔的诠释者所言,“代表了一种历史学上的转折点,其革命的影响我们才刚刚开始意识到”。当“唯物史观”(或者如马克思在描绘其历史观时所用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概念”)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中国思想界的时候,它对于中国历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因其在起源上外在于中国思想而有丝毫的减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系统中,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也许是源于19世纪欧洲思想的*为全面的“变革的社会学”,它毫不含糊地断定社会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寻求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中国这个新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编纂将“中国的过去”的概念革命化,代表了一种将历史根植于社会结构之上的****的使命。20世纪30年代,一个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历史倾向的增长导致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优势地位。这种趋势在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仍然在持续着,在官方的支持下,唯物史观垄断了历史学术领域;而且同样意义重大的是,它使广大中国人民沉浸于历史的意识之中。简言之,唯物史观代表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共产主义革命剧变在思想领域的对应物。
    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使得关于中国历史的根本性的重新解释成为可能,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主题。在此,我主要致力于探讨1927年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们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历史的*初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序言
    **章 问题
    第二章 背景
    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社会政治、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与社会史论战的起源
    第三章 革命和社会分析
    1927年以前的革命分析
    共产国际的领导和中国革命
    关于中国革命的论战
    论战及其意义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
    陶希圣、朱佩我和中国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商业和社会变革
    第五章 郭沫若与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
    郭沫若的中国历史分期
    奴隶制问题
    对于郭沫若的批评及郭对其早期中国历史观的修正
    摩尔根、恩格斯和郭沫若
    第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社会和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史论战
    论战的消退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院化
    第七章 革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
    第八章 结论:历史和社会变革
    参考书目
    译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之一,该书以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具体内容包括革命和社会分析、郭沫若与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中国历史分期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