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

  • 作者:郭纪金 高楠 赵有声 者 郭纪金 赵有声 高楠
  •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9318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75
  • 定价:¥4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作为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的人文素质教材,编写时依照人文视角,吸取文史哲各科研究*新成果,既简要回顾了我国的文学发展,又对**作家及经典作品加以**剖析,并多方阐发了编者的创见。《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力图突破文学史、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作品研究的界限,强调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法和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引导新一代大学生有效的阅读和赏析,以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艺术创造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是理想的人文素质教育教材。
    文章节选
    **章不废江河万古流——中国古代文学的历程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毛诗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刘勰
    文海苍茫,浑浩流转。从有完整的作品算起,中国文学已走过了三千余年的历程。累世的创作、积淀、发展和演进,留下了美不胜收、至巨至富的文学遗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为辉煌的贡献之一。
    要总体上窥得中国古代文学的门径,须从诗歌、文赋、词、曲与戏剧、小说等方面入手。
    **节诗言志 歌永言:诗歌传统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如浩瀚长江九曲多姿。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中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就是《诗经》。先秦时代,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诗经》的全部篇章都是配乐歌词,依照音乐体式和文化功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组成部分。《诗经》善用赋、比、兴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灵活增减,常以重章叠句、复沓回环的民间歌舞技法增强艺术效果,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到了战国,在南方的楚地产生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它的特点是:句式参差,句尾多用“兮”字,以六、七言句为主。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写下了一系列不朽诗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位伟大诗人。一篇《离骚》,乃是我国2300年来*为宏伟瑰丽、感人肺腑的长篇抒情诗。《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文化的两枝奇葩,也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中国诗歌以“风骚”二字标榜于世,说明诗经、楚辞的现实精神和浪漫传统,如日月高悬,光耀千秋,垂范后世。 江泽民同志在*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李岚清同志也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必须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党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这是党**关于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为我国下一世纪的教育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中的“*后觉悟之觉悟”,是现代教育的关键。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未来社会的需要来看,我们也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高等教育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往往只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到超越专业知识的更为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了。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而当代各国的经验也表明,半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益呈现出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现代高科技总是与现代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高层次人才如果只拥有比较狭窄的先进专业知识,那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推动我们必须尽快展开大学生素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21世纪不仅要求年轻一代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并且认为,21世纪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
    为此,教育部去年发布了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并在普通高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和认真贯彻。目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大力推动下,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热潮正在兴起。
    目录
    绪论 辉丽万有 东方意境
    一、文学:艺术地掌握世界
    二、东方诗文化:意境高远
    三、文学鉴赏:心理结构与心理活动

    **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中国古代文学的历程
    **节 诗言志 歌永言:诗歌传统
    第二节 酌乎质文之间 隐乎雅俗之际:文赋演变
    第三节 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诗余”“琴趣”
    第四节 歌舞演故事 俗调慨世情:散曲与戏剧
    第五节 志怪志人 载实载虚:小说的发展
    第六节 天高地迥:古代文学的宏观把握

    第二章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自然生长期(古代诗文化·上)
    **节 风雅兴寄 弦歌鼓舞:中国诗歌之祖——《诗经》
    第二节 屈原辞赋悬日月:“楚辞”名篇——《离骚》与《九歌》
    第三节 魏晋人物 旷达风流:诗的自觉与开新

    第三章 黄钟大吕 万千气象——诗艺成熟绚烂期(古代诗文化·中)
    **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岑高”
    第二节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诗仙”李白
    第三节 成一代诗史 开无数法门:“诗圣”杜甫
    第四节 诗怀袒裼 浅切平易:白居易及其诗作
    第五节 冷艳深幽 恢奇诡谲:“诗鬼”李贺
    第六节 绮丽婉曲 清新俊逸:晚唐“小李杜”

    第四章 抉刻入里 意新语工——诗格求新变异期(古代诗文化·下)
    **节 气骨偏胜 思理见长:独辟蹊径的宋诗
    第二节 明清流韵 雅俗浑融:古代诗歌的似绮余霞

    第五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古代文赋
    **节 百家争鸣 群星璀璨:先秦诸子散文
    第二节 散体简洁流畅 辞赋铺采摛文:汉魏六朝的文赋
    第三节 千载雄风 一脉传承:唐宋八大家古文
    第四节 不拘格套 独抒性灵:明清文章写手

    第六章 骚之苗裔 歌行变体——词的演变与发展
    **节 镂金刻翠与缘情而行:从“花间派”到李煜
    第二节 名士风流 俚口俗态:晏殊、欧阳修的“名士派”与柳永的“教坊派”
    第三节 天风海雨 超尘拔俗:苏轼词作及其革故鼎新的意义
    第四节 典丽精工 别是一家: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的婉约词
    第五节 肝肠似火 色貌如花:辛弃疾与豪放词派
    第六节 风调骚雅 意象密丽:姜夔、吴文英与格律词派
    第七节 情辞兼胜 超越元明:词在清代的中兴

    第七章 歌舞淹通 本色当行——古代戏曲文学
    **节 飞泉流瀑:元代散曲
    第二节 曲苑奇葩:元杂剧
    第三节 东南春晓:《琵琶记》及其他南戏
    第四节 生命的七彩乐章:明代传奇
    第五节 政治和爱情的二重唱:清代传奇

    第八章 天地妙章 摹写世态人心——古代小说
    **节 星光熠熠:中国古代小说的生成
    第二节 话本的集锦:三言、二拍、一型
    第三节 《三国演义》:历史的审美演绎
    第四节 《水浒传》:悲壮的英雄传奇
    第五节 《西游记》:神魔的幻想之旅
    第六节 《金瓶梅》:世情的现实摹写
    第七节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的绝唱
    第八节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高峰
    第九节 《红楼梦》:古代小说的集大成

    第九章 质文代变:激荡的时代大潮——中国文学的历史性转折
    **节 孕育:告别古典时代
    第二节 新文学观的确立与文体革命(1917~1927)
    第三节 革命文学与文学的多元化(1927~1937)


    第十章 爱的大纛 憎的丰碑——现当代诗歌
    第十一章 百态人间世 群像艺术廊——现当代小说
    第十二章 一花一世纪 一戏一乾坤——现当代戏剧
    第十三章 火点燃火,心走向心——现当代散文
    第十四章 中西叠璧 交融会通——中国文学与世界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